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困境

2018-01-27 08:17安家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村小城镇城镇化

安家成

摘 要 城镇化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有统计表明,中国近些年每天有几百所村小消失,几十所乡级初中消失。另一面,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的出生率逐渐回升,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逐渐多起来,城镇上增建、扩建学校,但是依然人满为患,很多“名校”实行大班制,但依然不能满足农民子弟进城上学的要求。中国城镇化大势下农村教育已经困境百出,因此,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教育中的一系列矛盾成为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 城镇化背景 农村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绝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涌向城镇,一个个村落被废弃,一条条乡间小路被湮没,一个个小学没了学生逐渐撤往城市……青壮年涌向城市,涌向工厂和市场,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许多田地流转,原来的承包户到城里或镇上买了房子,在城镇里做生意,孩子也送到了各级各类学校里上学,他们在城里彻底扎下根来。乡村里剩下的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老人的儿女,也就是孩子的父母有的在外打工,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资金在城镇里购房,有的是虽然购了房子,但是生活成本远远高于乡村,他们只好在乡村里坚守着。有统计表明,中国近些年每天有几百所村小消失,几十所乡级初中消失。另一面,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的出生率逐渐回升,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逐渐多起来,城镇上增建、扩建学校,但是依然人满为患,很多“名校”实行大班制,但依然不能满足农民子弟进城上学的要求。中国城镇化大势下农村教育已经困境百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已经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在乡村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的义务教育基本建设全覆盖已经使很多小学改造升级,这些小学的校舍、校园地面、图书馆、食堂等等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了。当时的口号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县、乡、村三级已经竭尽全力进行了配套建设,乡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先硬化的是学校的操场。在乡村小学、初中任教的民办教师也经过培训、成人高招、自学等途径完成了转型升级,转正成为正式教师。到了20世纪初,人口出生率跌至低谷,乡村小学、初中的适龄学生人数下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里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纷纷到城镇里购房,城镇化的大势使乡村小学、初中学生的人数下降这一趋势加快。这样,乡村小学出现了“人去校空”的局面,每个年级只有三五个学生。为应对这一变化,三两个村小把高年级合在一起办,仅保留低年级以及幼儿园。后来,即使这样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数字也不多,最多也就十来个学生,于是小学高年级(三年级开始开英语课,高年级从此算起)都集中到乡镇上小学,能够胜任高年级教学的教师也纷纷转到乡镇上去教学。这样一来,村小教师因为家庭居住等原因,大部分没有离开,再加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村委会要求保留村小等种种原因,村小出现了“师多生少”的局面,大部分村小教师人浮于事,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乡镇上的“中心小学”“重点小学”“完全小学”则人满为患,“大班制”不可避免。初中则出现鄉镇初中学生纷纷转往县城里初中去,很多家长到县城里“陪读”,乡镇上原来的初中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和村小一样“师多生少”;县城里的小学和初中则重复着乡镇小学的“故事”,“大班制”达到一个班一百人往上的规模,即使这样还不能满足学生上门求学的需求。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一次水到渠成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城镇化带来的乡村设施废弃等浪费不可避免,中国不能回到自然经济时代的乡村散居格式中。随着乡村“村村通”等工程的不断完善,农民完全可以住在城镇上到乡间去种田地。村小,还有极少部分散布在村子里的初中最终都会因为没有学生而被撤掉。这个过程在近来声名鹊起的作家梁鸿的作品中已经有形象生动的反映,应该有社会学学者去深入研究,但是各级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实施政策中一定要顺应这一变革。若干年之后,农民都住在城镇里,中小学生都要在城镇里求学,这就是大势。

鉴于此,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各级主办义务教育的政府部门在规划中就要顺应这一形势,要有长远眼光,有前瞻意识,对城镇中小学进行增建、扩建、改建,增大城镇中小学的容量。同时还要实行真正的评聘制度,把有责任心,有业务能力的,年富力强的,有教师资格的人配备到城镇中小学里。要根据城镇布局合理化中小学的布局,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就近入学,要舍得在人、财、物和管理等方面对城镇中小学加大投入,在这些方面要有为子孙后代办百年教育的大气魄和负责任精神,办的学校要能够做到一百年不过时,一百年都能发挥其作用。在乡村,一边是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所有的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吃饱饭,能上学得到了保障,一边是乡村小学的自然消失,这些学校的学生都要转移到城镇里去受教育。所以在留守学生不多甚至极少的情况下,要动员他们的家长把孩子转到城镇里去,不应该因为一两个学生而保留一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舍等都是国有财产,要尽可能变卖掉,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应该严格按照评聘制度加以筛选,能够胜任者应该无条件进城,不能胜任者也应该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安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教育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为广大农村的办好义务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小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