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与工具课程改革成果与分析

2018-01-27 18:54王福平姚新伟张国芳李岳祥王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井下作业课程改革

王福平+姚新伟+张国芳+李岳祥+王勇

摘 要:通过购买多种井下工具,建立了井下作业与工具实验室,开设了实验课程,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并通过课程设计环节检验学习效果,完善了井下作业与工具课程的教学体系;通过不同班级授课模式的不同,根据听课率数据分析出了好的授课方式,为课程的继续深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井下工具 井下作业 课程改革 听课率

一、改革与建设成果

1.建立实验室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已购买34件井下工具,如各种封隔器、配水器、配产器、内捞工具、外捞工具、套管整形工具等。利用此批井下工具建立起了“井下作业与工具实验室”。丰富了实验教学环节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1]

2.开设实验课程

为了使学生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掌握每个井下工具的结构和操作流程,开设了实验课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井下作业与工具”课程是12周课程,13级学生共计14个班级,时间紧班级多,所以每个自然班安排了4学时的实验课。导致学时偏少,只能讲解部分主要工具。

(2)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本门实验课没有对应的实验老师,所以第一轮实验课由理论课老师授课,指定实验教师“尹博宁”老师作为助理老师,随堂听课,将其培养成专业的井下工具实验教师。

(3)授课方式采取教师以具体井下工具实物为例,主要讲解工具的结构和操作流程,并在讲解过程中对工具进行拆卸。讲解完之后,由学生回答相应问题,并将拆卸的工具组合好,加强对工具结构的掌握程度。[2]

由于实验课人数相对少,又有具体工具作为实例,而且是学生没有看过的工具,所以学生的兴趣较浓,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堂效果较好。

(4)考核方式采取“选择回答”的方式。从讲过的所有工具里,选择3个工具,老师针对每个工具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相应问题。在全班所有学生的面前,当场给出分数,做的公平、公正。

3.将工具搬进部分课堂,进行对比教学

13级学生上课班级分配如下:1-3班、4-6班、7-9班、10-12班、13-14班,其中13、14班为两个自然班组合授课,其余为3个自然班组合授课。

1-12班采用常规授课方式,即老师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教授的知识点主要是各井下工具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等。难点是同学们对所讲的每个工具没有一点认识、没见过,讲课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整个课堂显得沉闷、枯燥。

13、14班的授课方式是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同时,把具体工具的实物搬到课堂,而且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于上课时有实体工具,在讲课过程中,通过拆装工具的形式,使同学们对工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掌握得更加深刻。最终,实现了“三维立体”教学形式,即“听”。仔细、认真听取老师每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做”。在讲授每种工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时,要用实际工具作为媒介,边讲授原理边操作;“看”。当通过听和做将工具的理论和操作知识掌握后,利用PPT或Flash动画演示,观看工具自井口下至目的层工作时,整体工作工程。

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态度积极;在讲课过程中,提问一些启发式的小问题,同学们都能积极回答,上完一堂课后没有疲惫感。

4.与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牢牢地掌握?井下作业与工具?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检查同学们的学习质量,同时尽量实现课程设计多题目要求,最终采取了将?井下作业与工具?与课程设計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验证,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好地掌握了?井下作业与工具?的主要内容,能够按要求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

6.完善教材编写

目前,学生用的有关井下工具与作业的教材都是学校自行印刷的、未正规出版的、初版教材。教材局部内容不够充实,印刷出的教材不够清晰,特别是每个工具的图片介绍部分,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较大的困扰。针对于上述情况,并使教材正规化,到目前为止已经对以上两本教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新编写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将这两本教材正规出版。

三、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不同授课班级的课堂情况,分别记录下每个上课班级的上课人数和听课人数,并计算出听课率,计算公式如下:

再将不同上课时间的听课率计算为平均听课率,计算结果是:1-3班的平均听课率为27.37%,4-6班平均听课率为29.18%,7-9班平均听课率为25.38%,10-12班平均听课率为27.32%,13-14班平均听课率为34.40%。

由数据分析知:(1)13-14班的听课率是最好的,说明学生上课期间的学习态度和听课效果相对较好,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分析其原因,一是该授课班级只有13和14班两个自然班级,学生人数较少,课堂纪律较好,学生们都比较认真地听课;二是每次授课时,都将具体的实际工具从实验室搬到课堂上,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看到每个工具的具体形状及结构,讲授过程中再加以演示工具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部分,最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更加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质量。(2)1-12班采用的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相分离的授课方式,而且是讲完理论课后,再上实验课,结果是上理论课时,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在讲什么工具,头脑中没有工具的任何形状及组成概念,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到听课疲劳期时,大多数学生彻底不在听课,课堂效果不好;而上实验课时,同学们有种终于见到具体工具的庐山真面目的感觉,积极性比较高,可是理论课没听懂,导致实验课有好多同学积极性保持不长久,所以整体效果要差一些。

结语

1.购买了井下工具,建立了井下工具实验室,培养了专业实验员教师;

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环节检验学习效果,完善了教学体系;

3.通过听课率对比曲线分析知,减少上课人数,将工具搬进课堂的授课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张磊,武英满.大学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2.1.

[2] 耿直.对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1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井下作业课程改革
低压水切割机解决煤矿井下锚索切割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油气田井下作业环境保护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