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花朵健康绽放

2018-01-27 18:54杨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农民工子女

杨宏

摘 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作为班主任,应该以班级教育为基点,用爱心、细心克服区域差异,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在异乡健康绽放。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民工这一群体的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我市新城区,由于当地靠近我市的第三产业区和工业园,拥处有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工厂,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成为不少外来民工的居住地。因此,外来民工的子女也成为学校生源中一个新生的群体。加之受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大批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返乡就读。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工的子女涌入我校,我们在热情接待,为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发现:这些孩子们不同于一般的插班学生,他们在语言、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与其他学生有着诸多的差异,简而言之,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其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1]

如何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如何使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克服区域差距,如何使他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使这个集体健康而和谐,成为老师们十分关切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现在谈谈我在班级建设管理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更多的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处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之间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对城市和农村都无法产生角色认同。如果任其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极为不利。[2]

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了解、认识并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在异地他乡生长的“花朵”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3]

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细处入手,及时掌握情况

不同的生活造就不同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与他所在的家庭有紧密的联系。了解孩子,教育孩子,首先得了解和研究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做到对自己班上的孩子,尤其是这些农民工子女所有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个孩子的详细情况,大到他家庭的社会联系、父母亲人之间的感情浓淡,小到他在家的生活习惯和平时表现等等情况都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了解了一个孩子,班主任才能够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才会更突出,孩子才会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中健康成长。

二、大处着眼,营造博爱的集体文化氛围

要用博爱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使其有一种归属感。开学初,我利用班会课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班会,学唱刘德华唱的歌曲《中国人》,让大家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这一家人都有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我们是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有着广袤的疆土,处处是我们的家,新来插班的同学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时经常开展多种活动,让他们。增进了解,摒弃偏见和歧视,学会关爱,学会尊重。

三、慈母严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生活

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首先充当“慈母”形象,经常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努力完成家长所未完成的家庭教育工作。生活上经常问问寒暖,学习上经常问问有无困难,思想上有无困惑。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时候多找他们谈谈心,交流交流思想,事无巨细,凡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帮助的都努力地做好,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是真心的在关心他们,使他们从班主任处获得一些亲情,感到一股温暖。只有他们相信你了,从心里接受你了,敬仰你说的每一句话,你才能去做好一个“严父”,即認真地教导他们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中的坎坷、面对一些的不如意。这个时候的教育效果要比你严厉的斥责、强制的要求要好得多。

四、学做伯乐,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班主任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伯乐”,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因而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努力做到用微笑融化孩子内心的冷漠,用亲和的举止打消孩子戒备的情绪,用乐观积极的话语引导孩子面对生活,发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独特优点,用鼓励表扬等方式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在班主任这束阳光中都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芒,让每一个孩子都了解到自己也是一块金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更加的闪耀。

五、架设桥梁,沟通孩子与家长的情感

农民工家长为生计劳苦奔波,很少时间或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心理距离就越来越遥远,乃至于冷默。一个孩子对亲人尚且如此,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家校合力”在此显得越发苍白。班主任对此类家长的家庭教育效果寄予不了多少希望,就得通过自己的班级教育实现对孩子的全方位教育,尤其是主动充当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的“桥梁”,唤醒孩子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和真实体验感受。应该注意的是,这方面的努力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孩子理解家长为生计的辛苦、现实冲突的无奈和内心的苦楚上,对家长的理解和感恩上。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苦衷,从心里理解、感恩父母,最终才能从心里成熟起来,才能更用心的珍惜幸福的学习时光。此外,班主任因为积极地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难题”,会在两方面均受到高度的信任,都对班级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很难在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快速适应异地生活和学习,班主任的班级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只要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心、细心悉心浇灌,这些在异地他乡生长的“花朵”一定会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正荣 陈家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心育功能 《小学教学参考》,2005

[2]邱云慧: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社科纵横》,2006(9)

[3]姜保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农民工子女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