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18-01-28 15:32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文古诗文诗词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曹 羚

“别有幽愁暗恨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黄河远上白云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大概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可以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路古文串联在一起,读来令人哭笑不得。仔细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他们所串的这些诗句在某些用词、意象、韵律等方面皆有相通之处,这也正是学生们出错的原因所在。究其根本,学生未能实现已学知识的适时、实境的迁移,因此,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有效学习尤显重要。

一、知识迁移概念解读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不仅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更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学习规律。比如汉字认识的比较多的学生,阅读水平就比较高,作文写得也更好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在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这就是因为在识字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再去开展另一种学习就会更加容易。

按照迁移发生的效果知识迁移又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我们称之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就是负迁移的一个典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识记学习古诗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意象的含义等,一个重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遇到新的古文阅读起来更加容易,但因为理解和记忆的不熟练,往往弄巧成拙。在学习的过程中正迁移和负迁移之间有时候可以相互转化,有效利用正迁移,就能避免或者减少负迁移产生的影响。

二、借助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除了大量的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律诗绝句,诸多人物传记、游记、事件等的记述也能够给人诸多启示,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古文学习热潮,借助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应对高考,同时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重要帮助。

1.重视对字词的品读和积累——由古文向现代汉语迁移

古人非常讲究炼字,所以才有“推”、“敲”的佳话流传千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古人言简意赅、语言浅而意韵深的语言习惯传递给学生。对于一些常见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次多义反复帮助学生来品读,这样他们下次遇到类似的解答起来也会更加流畅。

例如《宋史•刘甲传》有这样一句:“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试题中对于这句话的考察是如何断句,其实断句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古文中这个现象最常见,像“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白菜豆腐不能少”,两种读法意思截然不同。再回到上面的长句,古文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每个字都可独立成词,像里面的“股”“进”“生”“常”“昼”“夜”都可独立成词,把握好这几个字,这句话断句就非常容易。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这些字单独摘录出来,而是要让学生们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在翻译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补、变、留、换,让他们体会不同的译法,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2.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由答题向相关知识迁移

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们宁愿从最难的主观题——作文上面下功夫也不愿意在古诗文部分做训练,他们可以去死记硬背作文的套路和方法,却不愿去耐心研读一篇蕴意优美古文,我也一度想放弃。《中国诗词大会》上出题者的精心策划和数位老师的精彩点评让我对古文教学豁然开朗。

比如其中有道题:下列哪项最适合用来形容“吃货”?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初看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也在B和C之间纠结了一下,不过最后情绪上倾向于C。后来蒙曼老师点评:唐朝猪的地位很低,唐太宗认为鸡连肉都不算,按照《礼记》的说法: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士大夫吃猪肉,所以吃牛羊是高贵饮食。一句简单的点评令我们豁然开朗,“羊牛”就是诗句背后蕴含的隐性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每句诗都尽量给学生揉碎分析,却很少从这个层面去给学生延伸和讲解,所以才令古诗词的韵味顿失。诗词大会从鉴赏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选手广博的诗词量,有了各位老师充沛的知识支撑,如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引典活用、时代背景等,诗词大会为我们展示了诗的最优解意。

从答题层面来讲,诗词大会的难度并不高,但是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节目的安排大提升了诗词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还有里面康震老师的素描、郦波等人的诗歌才情都给观众带来了深刻印象,艰涩的古诗词变成了传统文化的讲堂,恰当的历史背景、典故等诗词本身以外的东西,给古诗文的教学带来了创意与创新,对于推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3.建立学生对诗词的心理认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

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懵懂时期,升学的压力,家人的期望,身心的成长,对异性的躁动……其实每个人都是从那个少不更事的阶段走过,我们都曾视一人为全世界,藏一事而空悲伤,遇一失如丢至宝,赋一词而强说愁。语文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核心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文育渗透德育,文德互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尤其是高中课本里面涉及的很多诗词堪称“影响学生一生的经典”,教师定要把握契机,有效引导。

很多的名句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朗朗上口,还因为他们蕴含诸多深意。如“人生易老天难老”,不要仅仅让学生对它的理解停留在人生短暂的层面,而要从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更有意义的层面,让学生们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除了这些诗句外,很多人物的奋斗事迹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对诗词的解读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诗词的解读过程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很多时候学生们犯错误的原因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正负迁移的交叉,因此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放下自己师者的身份,走近学生中间入情入境与学生一起各抒己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把文意、背景知识、情感价值一并带出,这时候学生们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具体深入,知识提取的过程也就越少出错。

猜你喜欢
古文古诗文诗词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