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读读背背”,打开“语用之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8教学例谈

2018-01-28 15:32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火树银花春联成语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袁 超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在每个学段也提出了不同的积累要求。针对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为落实这一目标,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练习里,有一项“读读背背”的练习,内容包括诗歌、格言、谚语、谜语、楹联等等。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读读背背”常常束手无策:有时不加指导,让学生重复地读、背,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有时也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相关解释,甚至会有意地忽略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一部分教学,让学生易学,乐学呢?笔者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8》“读读背背”为例,简单谈一谈。

一、读一读,词儿个个蹦蹦跳

既然是“读读背背”,“读”当然首当其冲。“准”就是在“读一读”教学中的第一要则,一开始读准了,之后才不易出错。在“读准”之中,大致包含“字音”和“停顿”两大指导方向。

1.字词是音符

字词是读和背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只有扎实准确的读音,才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一味地让学生根据拼音反复读,也是相当枯燥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乐于表现,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读准的基础上,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8》中有这样四个成语:

火树银花 数不胜数

灯火通明 观者如堵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字音他们都可以准确地把握。因此,我在教学时,将时间大多留给学生,只在适时进行简单点拨。学生们借助拼音自由读的时候很起劲,很大声,都想做老师来教大家读对,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唯有“数不胜数”这个词,发生了一些小争议。“不”字在成语中的读音产生了变调,由“bù”变读“bú”,由此,我进行了正确范读,帮助学生正音。

“读读背背”的成语并不需要老师去过多讲解,但是学生对内容大意要有所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字词的意思才能显现,熟读的过程中出现了画面,出现了想象,也就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奥妙。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当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对于大都被直观思维所左右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也是帮助他们理解词语意思的一剂良药。如在教学“火树银花”和“灯火通明”时,我找了几张城市的美丽夜景,学生在看图时不由得发出一阵阵赞叹,成语的美好意境就在眼前,在诵读时的情感也就流淌而出。这不仅仅是“读准”,更是“美读”。

2.停顿是节奏

古人称“停顿”为“句读”,有了停顿,词语会有意思,句子产生感情,文章的含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因此,在“读准”的基础上,教学“停顿”也是我们在指导“读背”时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本课的“读读背背”中,除了成语,还有春联的部分:

春回大地 松竹梅岁寒三友

福满人间 桃李杏春风一家

在教学春联时,字音一带而过,而停顿却成了一大难题。当我指名一个学生读读第二幅春联的时候,他磕磕绊绊,一字一顿:“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我因势而导,说:“你的字音都读准了,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我们来看看图,明白了意思,你就会读了!”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述、范读指导的方式,化难为简,帮助学生掌握停顿,读出文字的节奏美——“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下联也是同样道理,但是有了上联的铺垫,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字词”与“停顿”的结合,就好比是一串美妙的旋律,语言文字就在其中彰显出它的魅力。

3.熟读是积累的第一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与夏丐尊合著的《文心》中王先生给学生讲“语汇与语感”一课时也说:“辞的情味可以从好几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由此,我们在熟读的过程中,就是把语句变作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品味。

在初读准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领读、轮读、对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把内容读熟读透。在读中,学生一步步地对内容加深了解,此时教师辅以适时点拨,就能事半功倍,为下一步的背打下基础。

二、背一背,快乐记忆不烦恼

“读读背背”是一项积累的内容,背是积累的必经途径。“读读背背”的内容不多,但是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心烦意乱的“死背”变成喜闻乐见的“巧背”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指导成语背诵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做游戏这样最让孩子们高兴的形式。在自己练背的基础上,“点鞭炮”的游戏开始了。两个学生到讲台上,一个学生点成语,另一个背对屏幕开始猜,点成语的同学选择了“灯火通明”,另一位同学就开始了“点鞭炮之旅”:“呃……火树银花!”台下发出了“嘶——”的声音,“数不胜数!”“嘶——”“灯火通明!”“嘣!”鞭炮就这被点着了。接着又是几对伙伴上来挑战,笑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全班都互动了起来,点的人通过选择复习,猜的人通过背诵记忆,声音的扮演者们通过判断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达到了高潮。

春联的背诵方式则不太一样,我根据春联“对仗”的特点,设计了层次记忆法。首先出示填空“春( )大地福( )人间”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由此,我也相机引出了对仗的概念:“‘回’和‘满’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春联不仅字数相等,还词类相当,讲究对仗。”第二幅春联就通过对对子的形式,将背诵指导融入其中:“老师说,松竹梅,小朋友们对——;老师说,岁寒三友,小朋友们对——;老师说,松竹梅岁寒三友,小朋友们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背,而且对春联的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可谓一举两得。

三、用一用,语用之门打开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作为教者的我们,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读读”和“背背”了呢?如何把“读读背背”和“语言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究。

1.想象画面,训练语用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又有着超出成年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学说话,这不就是学语言运用吗?

本次练习的4个成语描绘的是元宵灯会时的场景,书本就附有一幅插图,这就为孩子们的想象开了一扇窗户,四个成语的出现,便是其中的乾坤。在教学“火树银花”时,图片展示的是挂满彩灯的树,以及树上闪烁着的灯光。孩子们一见,就知道这样的场景叫做——火树银花,词与画面就这样连了起来,想象由此开始。“还有什么样类似的景象可以叫做‘火树银花’呢?”生:“烟火点亮夜空的场景。”语言运用也就这样呼之欲出了。又如“数不胜数”在书本插图中让学生去说,哪些事物数不胜数。生:“花灯、观灯的人。”句式练习就这样自然出现:“元宵灯会上,有( ),有( ),有( ),真是数不胜数!”

我们在教学成语时,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词语画面,在说和思中积累语言,训练语用。

2.生活经验,渗透语用

很多“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非语言实践的生活经验的运用,把学生的种种生活体验融入对文本的感悟和揣摩之中,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文本,并能表达运用。

春联其实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非语言实践的生活经验的运用,把学生的各种体验融入对文本的感悟揣摩之中,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逐渐形成积累、表达、运用的能力。在教学春联的过程中,我加入了“贴春联”的环节,让孩子们回忆春节时是怎么贴春联的,观察书本贴春联的方法,再动手上黑板尝试贴,并在贴的过程中渗透“上联”“下联”的知识,让语文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激情高涨,简单的一次“读读背背”在各种环节的有机结合中一次次掀起高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读读背背”的编排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特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习得,去运用,就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语用之门也就随即打开了。

猜你喜欢
火树银花春联成语
乐山市夹江县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正月十五夜
新春联
新春联
火树银花
拼成语
猜成语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