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8-01-28 19:57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
天津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口算计算能力错题

■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 徐 伟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理解、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的掌握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正确率。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尤其是低年级,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学生入手,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练习,这样才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在课堂上激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条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想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例如:在“11-9=?”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利用小棒摆一摆,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一边动手摆一边想;还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并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时,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力求多样化,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采用游戏、接龙竞赛、有奖抢答等形式,利用卡片、课件PPT或扑克牌等教具,通过同桌互问互答或小组比赛等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计算。

二、掌握基础,加强口算

口算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它不借助计算工具,只是依靠灵活的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是笔算、估算、简便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计算准确率,同时制约着计算能力的提高。

(一)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表内乘除法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另外,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具有互逆关系。因此,在低年级口算中要抓住20以内加法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重点并加强练习,要求学生脱口而出。如果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以后到了中高年级,口算乃至于应用题的计算肯定会成为困难,既慢又容易算错。

(二)弄清算理,掌握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要让学生在计算中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如,在教学9加几时,学生可以利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根据形象思维,进行形象的直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理解凑10法,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看大数分小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构建教学的知识结构,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9+5=?”这类题,利用凑10法可以先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4=14。此外,为了提高口算的速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在9加几的题目中所得的结果与另一个加数,发现得出的结果的个位上的数都比另一个加数少1,原因是借给9凑成10。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进行快速口算,并同时可以把这个方法类推到8加几、7加几等。再比如,“15-9=?”利用点数法、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连减法、多减补一法等让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样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相关方法来计算。教师需要从点滴培养,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要化难为易,轻松学习。把新知识转化成已会的旧知识,这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只考虑计算的结果,而不考虑顺序,练习时可以横着读、竖着读,重点是随意读,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这样练习后,效果非常不错。

三、多种练习

低年级口算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要具有多种形式、多样化。二是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一般是减法和除法的口算正确率要低于加法和乘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自制卡片在课间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相互出题轮流进行练习。如,在9、6、7、2、0五个数中任意选出三个数,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这样一组一组的多次练习,学生心中就有数了。这样一组一组有联系的数,沟通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三是要将激烈的竞争引入课堂。在掌握了算理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夺红旗、争第一等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看谁反应快,看谁最聪明。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真正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核心,使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在所难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做事毛毛躁躁,刚刚学习的知识很快记住了却又很快遗忘了。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在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中,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时限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讲解,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找学生谈心并分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把错题重新改正后找出类似题目再练习一遍,对正确的知识进行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如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单独讲解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思考和改正。每个学生应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改正方法以及正确答案。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找出与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是: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可以采取“火眼金睛”“啄木鸟医生找病因”等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明白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是要达到预防效果,并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计算习惯的培养

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避免计算中不必要的失误,使计算既正确又迅速,使计算能力得以提高。

1.认真读题的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有读不全题目的现象,因此平时要求学生用手指读,看清题目中的一字一句,包括标点,然后再确定计算方法。

2.规范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规范占格,尤其是竖式计算中的数位对齐或者是在草稿纸上计算后再往作业纸上抄时,规范书写都能减少相应的错误率。

3.养成检查的习惯。验算是检查计算的好方法,是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此环节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时间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练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合理利用方法、灵活计算,会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注意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必然会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猜你喜欢
口算计算能力错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圆”易错题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