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外无法 法在字中
——评李新杰老师执教的书法课《读帖》

2018-01-28 20:43
江苏教育 2018年61期
关键词:读帖结字用笔

沈尹默先生曾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这就告诉我们,法帖犹如老师,这个老师是不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揣摩,这就是“读帖”。在临习之前,读帖的方法和精细程度,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何谓书法?“书”,强调动作性、操作性;“法”,突出规律性、实质性。李新杰老师深谙此道,教学《读帖》一课的一些做法可圈可点。

1.读帖,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让字“入眼”。

本堂课,李老师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着力指引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上课伊始,他先不急于让学生临写,而是让他们仔细观察范字,思考字的点画和结构特点,做到胸有成竹。比如,引导学生读“道”,先把例字放大,通过“图标”和“线标”,引导学生观察横的布白均匀,竖的留白大致相等。再比如引导学生读“清”,则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穿插避让的特点。整个读帖的教学过程做到了“三有”:有顺序——边读、边思、边书;有交流——多横布白均匀,多竖留距相等,左右结构穿插避让;有结论——“道”字的结字在布白,“清”字的结字在争让。写前先看,笔法不乱,写后再比,找出差距。李老师抓住关键,点其当点,体现了专业性和示范性。

2.示范,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让字“入心”。明代冯班云:“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需映带均美。”李老师具有良好的书写能力。课始,他用毛笔悬腕书写行书课题“读帖”,斗大的字用笔流畅,潇洒自如;课中,他指导读帖用粉笔书写例字,把硬笔当作软笔写,笔画遒劲,“墨味”十足;课巡,他发现不足,及时示范书写,提笔即是范字……每一次示范都能充分运用“读帖”总结的规律指导范写,而且注意范写的角度,便于学生动态观察书写过程。

3.动笔,辅导学生精心历练,让字“入笔”。欧阳中石先生曾说:“我不主张苦练。我主张学,很愉快地学。学就是获得,而不是重复,不是用时间去磨。”课堂之上,李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践行“实践第一”的练字观。他先让学生把“同、道、清、皆”每字临写一遍;接着让学生在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得意的字写在小团扇上;在此基础上再完成一幅集字团扇——“学贵有疑”或“志同道合”。不难看出,他为了让学生把读帖的经验转化为动手实践,先整体练写,然后书写最得意的字,最后完成一幅书法作品。这样安排,在多变的练习形式中,由浅入深,学生既感到新奇,又收获成功。他们自然视书法学习为乐事。

4.展评,诱导学生细致比较,让字“入体”。《论语》中有云:“道而正焉。”意思是说,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李老师依托多元示范评价或示错,在交流、评价与历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布白”“争让”之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他人的匡正,修正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用真情创造美,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

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黑白分明的线条艺术,横竖撇捺的神奇组合,不是僵硬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文化与审美魅力的智慧结晶。“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是本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也是书法教育的应有之义,书法教师应当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书法课堂应当是经典绵延的长廊。

猜你喜欢
读帖结字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
——《书法练习指导》五上《读帖与临帖》教学课例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读帖: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