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分析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2018-01-28 08:49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肃南县支行青年课题组
时代金融 2018年27期
关键词:笔数常住人口普惠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肃南县支行青年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肃南县支行,甘肃 张掖 734000)

一、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人民银行肃南县支行结合地处高寒山区等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先后制订金融支持农牧业生产、旅游产业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等指导意见,认真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助推金融机构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同时积极推动“三权”抵押融资业务开展,制定了林权抵押贷款、草原奖补资金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实施细则及业务操作流程,有效破解了农牧村经济组织和农牧民取得信贷支持的制度“瓶颈”;积极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和妇女创业、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加强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至2017年末,全县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4家,共计14个金融营业服务网点。其中:工商银行县支行1家,营业网点1个;农业银行县支行1家,营业网点1个;一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1家,营业网点11个;邮政储蓄银行机构1家,营业网点1个。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587亿元。

(一)普惠金融使用情况分析

从2016-2017年数据分析比对结果来看,肃南县整体经济运行效果呈上升趋势,结算账户、银行卡、信贷、信用建设等方面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当前肃南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部分突出数据做以下分析:

一是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不断上升。2016年-2017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分别是69689个、104039个,常住人口分别是人38727人、34700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平均拥有量同比2016年上升66.6%,综合来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平均拥有量呈大幅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别是1211户、1311,法人单位数分别是332户、538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平均拥有量同比下降32.17%,综合所述,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平均拥有量保持相对稳定。

二是拥有活跃使用账户的人口保持稳定。2016年-2017年抽样调查样本总量为50人,问卷调查中拥有活跃使用账户的人数48人、47人,农村地区拥有活跃账户的人数是17人、28人,拥有活跃使用比例是96%、94%,农村地区拥有活跃使用比例是34%、56%。

三是银行卡人均持有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银行卡在用发卡量分别是47420张、102747,常住人口是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同比2016年上升141.82%。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分别是1476605笔、5429144笔,常住人口分别是是38727人、34700人,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同比上升310.35%,综合银行卡交易笔数上升。

四是人均非现金支付笔数呈快速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当年非现金支付笔数分别是897136笔、2424232笔,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201.58%。

五是数字支付呈上升趋势。人均移动支付笔数保持平稳,2016年-2017年当年移动支付笔数分别是269979笔、703786,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190.93%,综合分析移动支付比数较少,数据波动较大。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保持稳定,2016年-2017年移动支付客户数分别是13170户、11669户,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下降1.15%。人均网上支付笔数分别是152800笔、280098笔,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104.58%,人均网上支付开通量保持稳定趋势,2016年-2017年网上支付客户总数分别是10680户、9326户,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下降2.54%。

六是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保持稳定趋势。2016年抽样调查样本总量为50,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是41笔,2017年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是42笔;过去一年在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至少有过一次贷款的人口比例保持稳定,2016年抽样调查样本总量为50,问卷调查中过去一年在银行或是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至少有过一次贷款的人数是27人,2017年抽样调查样本总量为50,问卷调查中过去一年在银行或是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至少有过一次贷款的人数是31人,同比上升14.81%。

七是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是43940000元、44590000元,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2016年上升13.26%。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是2.16亿元、2.35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是14.5107亿元、13.6587亿元,同比上升2.19%。

八是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呈下降。2016年-2017年信用卡在用发卡量分别是2765张、926张,常住人口分别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349.4%。

九是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余额占比呈稳步趋势,2016年-2017年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是20.26亿元、24.1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是14.5107亿元、13.6587亿元,同比上升2.46%。

十是民生信贷余额占比分布不均。2016年-2017年创业担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是0.46亿元、0.4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是14.5107亿元、13.6587亿元,同比上升108.57%。助学贷款为没有发生。

十一是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占比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分别是10.8183亿元、11.863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是14.5107亿元、13.6587亿元,同比上升12.3%;有贷款农户占比保持稳定,2016-2017年有贷款农户数分别是5447户、5447户,农户总数分别是6122户、6122户。

十二是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保持稳步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分别是0.0974亿元、0.2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14.5107亿元、13.6587亿元,同比上升0.93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贷款余额保持稳定,2016年-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余额分别是0.0088亿元、0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都是59户、0户。

十三是2016年当年发放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和当年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量都是59户、2017年为0。

十四是问卷调查中,2017年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人口比例36%,乡村地区的比例是46.4。2017年在银行有贷款的人口比例是62%,乡村地区的比例为82.14%。2017年在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人口比例为46%,乡村地区的比例为60.71%。

(二)普惠金融可得性情况分析

一是各项金融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保持稳定,2016年-2017年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网点数量都是14个,常住人口是3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19.58%。2016年-2017年每万人拥有的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数都为3家。每万人拥有的ATM数保持稳定,2016年-2017年ATM机具数是16台、19台,常住人口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32.53%。每万人拥有的POS终端数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POS机具数量是171台、145台,常住人口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下降5.36%。

二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人均支付业务笔数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人均支付业务笔数为3.013万笔、5.0696笔,农村地区人口数是26386人、25100人,同比上升76.87%。综合分析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不断增加和全覆盖,使助农服务笔数上升。

三是每万人拥有的借记卡数下降,2014年-2016年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89740张、5883张,常住人口是38727人、34700人,同比下降92.68%。

(三)普惠金融质量情况

一是金融知识的普及率保持稳定。样本总量是50,2016年-2017年,金融知识的普及率是6.93、6.84;2016年-2017年金融行为的普及6.78、7.29。二是2016年-2017年发生金融服务的投诉为0、1,且2017年投诉处理满意率为100%。三是信贷障碍综合分析比重上升,2016年-2017年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1300万元、1700万元,银行卡在用发卡量2203张、2300张。农户信用贷款比例呈下降,2016年-2017年农户信用贷款2.3628亿、2.02亿,2016年-2017年农户贷款余额10.8183亿、9.82亿,同比下降1.27%。

二是2016-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申贷获得率为1。2016年当年发放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和当年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量都是59户、2017年为0。

三是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上升,2016年-2017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7000人、18200人,常住人口为38727人、34700人,同比上升了8.55%。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上升,2016年-2017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法人数为159个、315个,企业法人单位数为1172个,1206个,同比上升了24.76%。

四是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呈稳定趋势。2016年-2017年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数是6122户,农户总数是6122户,保持稳定。

五是问卷调查中过去一年使用过非银行支付比率较高。样本总量是50,2017年过去一年使用过非银行支付的人口比例为86%,乡村地区的比例是75%。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金融服务主体来看

1.银行业金融机构角度。一是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地域分布不平衡。首先,县城与乡镇之间存在不平衡。县城金融机构网点众多,业务功能齐全,而乡镇区域内的银行营业网点和ATM机数量少,大部分乡镇只拥有一个服务网点,且服务人员少,业务量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乡镇居民的业务需求。二是对普惠金融相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商业银行以经营效益为目标、以防范风险为中心,追求利润最大化。弱势群体信贷的风险高、收益低,商业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自身也承受着较大的信贷风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成本较高、“业务散、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金融基础弱、金融网点覆盖少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阻力,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业务发展目标与普惠金融发展目标区别更大,所以对一些普惠金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比如除助学贷款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免息或贴息贷款;前几年我国推行的农户联保贷款,在辖内也并未大力推行实施。

2.其他金融机构角度。一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低,难以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肃南县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种类相对单一;涉农金融机构仍然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两家,多元化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的力度不足。肃南县共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从其账面数据来看,公司经营情况均不能令人满意,经营发展缓慢不前,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且由于公司的逐利性,其贷款发放对象多为企业,据了解,对一些企业的贷款利息制定颇高,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状况,但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情况,加重企业负担。

(二)从金融服务对象来看

1.中小微企业角度。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难以提供银行贷款需要的基本信用信息,部分中小微企业甚至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账务运作不规范,而金融机构通过正常的渠道难以获得中小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信息,因此无法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使得银行贷款承受的风险上升,往往不愿意为这类企业发放贷款。二是部分中小微企业申贷困难。部分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周转资金,有意愿向银行贷款,自身却没有可以抵押或质押的资产,不符合银行的申贷条件,无法申请到贷款,加上其他融资渠道匮乏,往往会面临破产风险。

2.民众和农户角度。一是对普惠金融认识度不高。普惠金融目前尚处于基础知识宣传阶段以及推广阶段,相关政策也未落地,银行开展业务时也并未有实质性改进,效用尚不明显,民众并不完全了解普惠金融的意义。此外民众对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不够了解,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形势更为严峻。二是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提高。很多农户可能从未办理过贷款业务,缺少信用基础数据积累,征信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此外,农业科技化程度不够高,抵御气候等不可抗力风险的能力较弱和农户对贷款认识不够等原因导致农户贷款不良率偏高。三是农户对科技产品认可度不足。由于农民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较为传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可度不足,使用网络银行的人口较少,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依赖度依然相当高,和城市的互联网金融进度存在较大差距。

(三)从金融信用环境来看

1.金融市场中存在违法行为。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披着合法外衣进行诈骗的骗局,许多人更是借助普惠金融为广大民众服务这一特点,利用其行骗。在百度搜索“普惠金融”一词,出现的相关搜索中包含了许多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误解,这些都是因为不法分子利用普惠金融行骗,使部分民众不相信、抵触普惠金融。而网络上关于利用普惠金融行骗的新闻比比皆是,说明金融市场的环境有待改善。

2.不良竞争行为扰乱社会秩序。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中小微企业巨大融资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金融公司。而一些公司为抢占市场,使用不正当的宣传手段,出现一些不合规行为。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某网络贷款公司员工经常随处发送广告宣传单,并不听取他人劝阻,在某一次行动时,与一实体贷款公司员工发生口角并被殴打,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不良竞争行为为民众带来困扰,也不利于社会金融的良好发展。

三、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社会责任,贯彻执行普惠金融政策

普惠金融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而银行业以盈利为目的,不会只顾及社会责任而使自身经营发展受阻,因此对一些普惠金融政策落实不够。近年来,尽管技术创新为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条件,但要真正使银行可负担成本,还需要政府助力,比如提供更多的补贴或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也可通过施行限制性政策来减少金融机构对困难群体的歧视,促进金融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金融机构加强创新,丰富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普遍产品覆盖范围少,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广度和深度,大多沿用上级规定的金融服务产品,对符合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可供农户选择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机构要突破固定思维,不断发展创新,积极发展多元化、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比如在农牧区里的小卖部或基层行政单位设立金融超市、布设POS机,村民们不但可以方便地存款、取款、汇款、缴费,满足其一部分金融服务需求,还可以了解和自助购买各种金融产品,取得收益。

(三)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规范金融市场

金融行业业务、产品众多,非常复杂,涉及金融业务的纠纷案件也较多,包括存在一些误导甚至诈骗。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加大执法力度,规范金融市场,净化金融市场环境,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四)建设各类经济经营主体的信贷担保体系

应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投资设立担保机构。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开展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担保业务,缓解企业难贷款和银行难放贷的现状,增强贷款担保的力度,解决企业贷款抵押担保不足问题,逐渐培育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实力。

(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普惠金融的认识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普惠金融教育,提升农牧民众的金融素养水平,深入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宣传活动,如“金融知识进牧区”“金融知识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面向农牧区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培训计划,根据农牧民的知识背景、教育程度和接受知识的方式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同时,也需要通过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民众知识文化水平

受教育程度影响支付结算方式和违约率: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有能力运用互联网和高科技,更倾向于使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更容易接受自助机具的服务,而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会获得更加稳定的薪资收入,有效降低银行遭遇信贷违约的概率。因此从长远考虑,应该加大对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后续保障。

猜你喜欢
笔数常住人口普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隆昌农商银行前锋支行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