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究
——以《国际金融》为例

2018-01-28 08:49涂玉侠
时代金融 2018年27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应用型设置

涂玉侠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大学教育是实现个人从学生到工作者这一身份转变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人才培养是一项关系社会发展、学校建设及学生成长的重要且艰巨任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已成为中国各大高校的基本共识,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只有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才是既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又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合格人才。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应用型、技术型的专业水平,可极大的优化我校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国际金融》课程应用型改革展开讨论,促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介绍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本质上是开放经济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同时也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把握政府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金融问题。

三、应用型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理论知识以及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使学生初步具备金融领域从业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

四、课改前现状分析

通过采取调查问卷、与学生面谈及网络沟通等方式,发现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之前该课程在设置、教学模式及实践课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方面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并非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前期没有金融学相关课程基础,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断层漏洞,加上该课程理论知识多而抽象,公式图表难且复杂,使学生感觉难学、难理解、难记忆,从而对本课程心存畏难,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方面

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比较淡薄,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明确“应用型”在培养人才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课程教学沿袭“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使得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三)课程实践方面

《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条件比较高,在实行应用型课程改革前,该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上课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课后自行模拟外汇及投资组合交易,实践教学效果比较差。

(四)课程评价方面

改革前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学生期末成绩为主,评价结果不能较好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的进行评价。

五、提升《国际金融》应用型课程改革效果的对策建议

本课程遵循“国际视野与交流、身心素质与健康、技术应用与创新、表达与沟通、人文素养与品德、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知识获取与自学、敬业乐群与合作”八项能力的培养为总的改革指导思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设置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先修课程设置如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与金融》、《金融学》等。学习本课程必须了解有关经济学、金融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并把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在金融领域加以运用,故本课程与经济学各学科有分工并以它们为基础。后续课程设置如下:《国际贸易学》、《投资学》、《会计学》、《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拓展了思路,尤其在实务方面,审计和会计中很多问题的具体处理都要考虑国际金融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实际金融事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主线,灵活运用论证式理论教学;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提问法、案例法、讨论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适当增加讨习题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行项目化。利用多媒体讲授,学生小组讨论,集体协作完成各项任务,最终老师进行点评答疑。

(三)实践课程改革

我校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建金融交易与云财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对本课程应用型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际金融课程组的老师通过建立班级和年级外汇模拟和投资组合交易大赛,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真实的交易,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该成果的应用型改革效果。

(四)课程评价改革

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该课程应用型课程改革效果,本课程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评价:一是学生通过正方管理系统、麦克思评价系统等方式对课程设置、老师、同学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教师通过同行听评课进行评价;三是教学督导通过听评课进行评价;四是用人单位通过实习考核进行评价。

六、结论

本文围绕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该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课程评价进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应用型设置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