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

2018-01-28 11:22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意蕴实施策略误区

王艳

【摘要】目前,幼儿教育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前进的阶段,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了多方向的发展趋势。幼儿课程生活化对幼儿园教学目的的实现和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理解比较片面,没有真正做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本次研究分析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和误区,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专门的实施策略,希望以此来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意蕴 误区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04-02

一、幼儿园生活化的意蕴

(一)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就是将幼儿的情感和生活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中去,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幼儿园课程变的更加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对外界的认知程度较低,幼儿园课程的设定必须能够符合幼儿成长的逻辑。那些专业性太强、知识太深的课程不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教育效果较差。要为幼儿进行美感教育、为其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触动幼儿的心灵,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1]。

(二)實现幼儿园的教育目的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利于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完整、本真的儿童,为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幼儿处于真实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东西长时间伴随幼儿的生长,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见识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幼儿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情感滋润,他们的成长过程充满着快乐和幸福。幼儿园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完成对幼儿的教育,应该真实的将幼儿的生活体现出来,以此来发挥幼儿园课程的作用[2]。

二、幼儿园生活化的误区

幼儿园课程经过了长时间的改革,许多幼儿园已经树立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并且逐渐实行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但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对幼儿园课程和生活化的理解过于片面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教师对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有了一部分认识,但是他们往往对幼儿园课程和生活化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认为“课程源于生活”就是指在课程中涉及到生活的内容或者是课程的设立是为了生活。他们仅仅只是把生活中的东西带到了课堂中,这顶多算是课堂和生活的联合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将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还有的教师将大量的生活元素不经筛选的添加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经验牵强的归纳为“课程高于生活”,没有在生活中发现课堂,也没有通过生活这一途径来实现幼儿园的课程教育。这就导致幼儿一直活在成人为其营造的世界里,没有回到幼儿的世界中。

(二)没有控制好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主体活动和幼儿生活整体性是十分契合的,主题活动能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整合,拓宽幼儿教学的课堂形式,将课堂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这就使得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实施主题活动就等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让幼儿进行一些生活化的主题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主题活动只能够与学习互动的游戏相渗透,丰富幼儿的教育形式。但是对于吃饭、洗澡、睡觉、洗漱等生活环节并不能涵盖。由此可知,主题活动可以说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途径,并不等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3]。

(三)将知识教学和课程生活化对立

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科学课程是完全对立的,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较低,不能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整合,更不能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素材相融合。这些现象都是导致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改革没有落实到位的原因。幼儿教学素材和知识具有零散性的特点,科学和生活之间也存在着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差异,不容易对其进行整合。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太过强烈,并不希望在幼儿园的课程中设立过多生活化的内容,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教师为幼儿讲授一些系统的文化知识,最终使得幼儿园课程生活化难以实施。这种传授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不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与现实生活脱轨,失去了童年的快乐。除此之外,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对幼儿自身的认识,他们没有发现在幼儿的眼中,生活环境中的事物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认知产生影响[1]。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加深教师对幼儿园生活化的意蕴的理解

要想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首先要加深教师对幼儿园生活化的意蕴的理解。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观念,真正做到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学习成果评估的生活化,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放弃选择一些过于抽象的内容,将课程内容简约化,尽量选择一些生动形象、准确具体的内容,重视对幼儿的关注,做好帮助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工作。在课程目标的设立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要重视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4]。加强对幼儿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深入分析,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尽量将向幼儿讲授知识转变成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知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研究。每个活动都要让幼儿亲身参与,让其自己在活动中获得体会。在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估方面,严禁教师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要综合考量幼儿学习过程的表现、问题探索途径的多元化、幼儿的发展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成绩,以此来体现对幼儿成长的关注[6]。

(二)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实景

幼儿的思维过于简单,他们往往不会考虑的太多,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直觉进行行动的。因此,远离幼儿生活的经验的课程往往很难被幼儿接受。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实景,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还原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的生活内容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将课堂融于生活之中,保持热爱生活的心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并引入到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去[5]。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参观,并引导如何去图书馆借书、如何乘坐公共汽车等。总而言之,生活是个大课堂,只有将课程融入生活中,才能更好的实现幼儿课程的生活化改革。

(三)整合生活教育内容

生活世界对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如果强制性的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割裂,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幼儿本身的社会生活就是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要想实现“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就要加强幼儿各个方面的统一。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实现儿童整体性的统一的主要途径。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整个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应该把幼儿将要学的内容整合起来,以幼儿生活为基础,系统性将其传授给幼儿。通过这种方式来建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身健康发展的经验体系[6]。

(四)开设生活化的幼儿课程

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资源利用,就要找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改革方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

周围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多种多样的生活环境,学会开发幼儿的天性,让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比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郊游。在秋天的时候,让学生寻找秋天的样子。有的学生带着一片黄色的叶子说“这是秋天”,还有的学生会指着树上的苹果说“这是秋天”[7]。

(五)把握寻常时刻

最真实的儿童往往存在于最寻常的时刻中。一些不经意的寻常时刻很可能就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放大幼儿在寻常时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教师应该要学会聆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真实情感和体验,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让幼儿对教师建立充分信任关系。

教師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教学资源,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加深对幼儿园生活化的意蕴的理解,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实景,整合生活教育内容,把握寻常时刻,开设生活化的幼儿课程。以此来完成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陶萍.幼儿园主题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董凤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4,A3:192.

[3]汤婷婷.回归生活:实施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前提[J].知音励志,2017,06:57.

[4]宋传菊.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8,05:60.

[5]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7.

[6]谈英.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6,18:261.

[7]白小绵,王春燕.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视野下的一日生活组织探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10:27-30.

猜你喜欢
意蕴实施策略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