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以美的名义
——走向“审美化”的教师团队发展

2018-01-29 06:56
江苏教育 2018年70期
关键词:美的学校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校创办者——清末举人、开明绅士孙儆先生在建校之初就提出“师乃固校之本”的理念。近年来,我们瞄准未来教师素养标准,根据未来教育对教师的全科教学力、主题整合力、信息处理力、美感创意力等方面的全新要求,以中国美学精神为引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形成“以美育人”的教育主张,提出“做美丽教师”“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的每一天都是美的”之成长哲学,探索教师队伍培养的新校本范式,实现教师团队建设的升级改版,让理想与使命、青春与智慧在立德树人的审美范式中激荡起来、灿烂起来,教师团队发展呈现出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样态。

一、“自美”的成长履历:人人成为美丽的课程符号

“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教育即生长,对于学生的生长,教师的使命就是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即美好的教师自身。美,根植于内在的光华——提升精神颜值才是从根上着力。

1.“比德型”成长履历:“蕊春物语”蕴师德。

美意味着崇高,美可以让人崇高起来,让人成为精神的存在。美的规律可以塑造人,亦可以塑造道德。艾默生在《论自然》里说道:“自然的存在,满足了人类灵魂对美的渴望。在最广泛的最深远的意义上,美是对世界的表达。”我们学校拥有一个古典的园林——蕊春园,我们用假山,用水系,用花,用草,用一切美好的事物造园;用秋虫鸣啾,用冬雪清幽,用一切大自然的美好馈赠造园……通过美好的物品让教师找到诗意栖居的感觉。我们将蕊春园作为师德教育的独特资源,如通过“蕊春物语”话师德:结香——无私奉献,榴红——赤胆忠心,菊韵——清淡俭约,梅骨——顽强不屈,竹节——清正廉洁……天地大课程,时时处处给教师以德的熏陶。

2.“扎根型”成长履历:“百年校史”明责任担当。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今天,责任与担当在很多青年教师的生命中缺席。而生命正是因为拥有道义、使命、责任,才拥有了厚重的美感。我们从百年校史中挖掘美丽,发动教师开启了一场伟大的文化抢救。发黄的照片、破损的纸页传递着悠远的美感,丰富的校史文化润泽着教师的心灵:清末状元张謇为学校题写的“以学愈愚”的校训,彰显着张謇“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学校创办者孙儆先生“愿与一方垂不朽,百年人具万年心”,穿越百年的歌词闪耀着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百年校史积淀成学校厚重的底蕴,给人以沧桑的美感,给教师以文化的滋养,在教师心中升腾起一种尚美的崇高与庄严。

3.“视界型”成长履历:“炼术修心”显儿童立场。

世间最美是童心。我们通过开展“后儿童”运动,让教师懂得“有道必有路”——胸中有大道,脚下必有路。我校教师的修“道”和寻“路”就是修炼一颗“童心”。“以生为师修童心”,向学生学嬉乐的传统游戏,学新潮的时代语言,学纯真的善良心智,学无欲的人生之道;修炼儿童的智慧,尊重儿童的人格,体验儿童的处境,谅解儿童的幼稚,呵护儿童的童心。童心是善的源头,童心在,就有教育的大道;童心在,就有教师的真性成长。教师拥有童心,就会心似莲花,姿态优雅,馨香弥漫,芬芳永远。

二、“大美”的成长哲学:美“他”,亦是美“己”

我们将团队教师的自我成长置身于与帮扶地区教师同生共长的情境中,将学校发展置于牵手学校整体发展的宏阔背景与整体框架中。带领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基地活动,“行公益大爱筑百年梦想”,叫响公益行动的口号——“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让全体教师在公益帮扶中拥有大视野、大格局,收获大发展、“大美丽”。

1.“全开放”:“以美育德”,创设“大美”的情境场。

我们努力实践“以美育人”的思想,从“以美育德”切入,开发“儿童生命美育课程”,建构立德树人的审美范式,让立德树人具体起来,操作路径明晰起来;让立德树人鲜活起来,引导学生在审美中生长道德;让立德树人美起来,有温度,有快乐的表情……我们对来校研学的教师做到“全开放”:一是开放会场,让跟岗者参加我校的教学工作会议,看到“管理常态”;二是开放课堂,让他们跟班实习,呼吸课堂的真实气息;三是开放活动,安排跟岗者参加王笑梅名师工作室、跨区联动主题研讨、完美教室打造故事交流等系列活动,学到真本领。牵手同行,辐射四方,“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让我校更多的教师在共建、共享、共惠中获得更多的存在感、幸福感。

2.“全联通”:“福己福人”,打造“大美”的分享圈。

在与结对学校的交流中,我们采取线上与线下双轨并行的途径,将结对帮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微信群、QQ群,在线进行现场解答,实时互动,实时交流,按需配送,帮助他们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好老师”基地学校,我们通过建设网上“大阅读生态群”,时时引领兄弟学校的教师去亲近经典、触摸文字,以古典的心情从事教育工作。学校专门由教科室牵头,请特级教师定制阅读的“经典菜单”,让教师均衡营养;开设“图书经典超市”,让教师自主选购;开展“微课题讨论”,让教师碰撞思想,舒展人性。学校竭力拉动多元阅读,从而使教师获得教育经验的共享、科研视角的交融、合作的互利。

3.“全辐射”:“达己达人”,推动“大美”的共成长。

近两年中,学校接待了来自西藏、广东、陕西、甘肃、河南等全国近20个省市50多个参观团4000多名教师。学校成为“教师研修网”等多个国培项目的基地学校,学校“儿童美育”的实践建构研究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交流和推广。陕西咸阳的钟晓鹏在我校跟岗学习半年,全程体验了我校的“每人一课”教学研讨、“铿锵三人行”科研论坛、“探航微选题”交流碰撞、“德育圆桌会”等主题活动,亲身感受,热情参与,学到了真经验,获得了真成长。2018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新征程·跨越”整版报道了记者凌馨撰写的《优质达标均衡发展提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取得突破述评》,笔者有幸作为优质教育的学校代表接受了专访。文章介绍了我校在帮扶薄弱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全国‘好老师’基地学校,通州实小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作为薄弱校‘取经’的对象,以‘全开放’的宽广胸襟,接纳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以‘集团化’的办学模式,促进区域教育的共融共生;以‘定制式’的热忱举动,解决结对学校的棘手问题……高质优效地履行了教育精准帮扶的职责。”文章对我校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对学校的帮扶经验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三、“动美”的成长路线图:每次研讨都是通往美的经历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展现,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最高级的峰巅。”如果我们的培训内容与研讨方法不能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并引起审美共鸣,就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当我们的培训站在美学视角的时候,当我们的培训提高到艺术的境界并让教师以审美的态度去感受的时候,就能最大程度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与创造精神,使研讨的过程,变成一种应用活方法的智力探索,变枯燥的聆听为主动的想象与积极的参与,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愉快的审美享受,使每一次培训都成为一种通往美的经历。

1.“铿锵三人行”:“动美”的主题论坛。

“铿锵三人行”是我校传统的主题沙龙研讨活动。由两名特级教师加上一名学科教师组成“2+1”三人主持团队,邀请学校多个学科的教师,将信息传播、课题研究、阅读链接、视野辨析、论文写作等五大元素融合一体,联合破解教育教学的难题,形成我校“铿锵三人行”校本研修品牌。每次活动,教师们都被深深吸引,沉醉其中:(1)场景的艺术美。三人主持团队居舞台中央,旁侧列三组,每组4人围坐,形成舞台“1+3”格局。白色的藤条椅,透明的茶几,闪亮的大屏,这种论坛形式,唯美而有创意。(2)现场的“体验美”。两名主持人是固定的,另一名主持人是变化的;12名台上的教师是随机选取的,来自不同学科;台下的50多名教师同是论坛的参与者,与台上遥相呼应;另有部分因故不能到场的教师通过扫码进群,体验着别样的“在场感”。(3)流程的“结构美”。论坛的流程框架严谨科学,环环紧扣,引人入胜,给人一种步步登高、拨云见日的辽阔感。(4)“论剑”的“思辨美”。针对热点话题,大家同台切磋争鸣,场上华山论剑,思潮迭起。不同学科的教师畅所欲言,大家各抒己见,有的针锋相对,有的“舌战群儒”,有的语惊四座……台上主持人与沙龙成员的争鸣,台上台下的充分互动,文字和话语碰出智慧的火花,催生深层的思考,明确实践的方向。

2.“合众滚雪球”:“动美”的实景教研。

不是东篱翰墨飘,如何春意絮风清。2018年初,一场十年一遇的大雪翩然而至,蕊春园变得美丽奇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诗情唤醒、想象萌发,写下《蕊春·雪》组诗14首——《盼雪》《赌学》《雪照》《雪娃》《雪吻》《雪的别离》《雪的重生》……从多个方面立体描摹了雪带给我的纯美感悟。学校微信公众号以“梅花香雪,煮一壶教育之茶”将《蕊春·雪》组诗发布,由此开启了一场“雪舞飞扬”的课程之旅。

语文教师带领全校的学生开展了人人学写雪诗的活动,《蕊春·雪课程》之《雪诗》新鲜出炉:

白雪在乌云的肚子里想一个阴谋/他要用白色统治地球/这个美梦/被太阳一戳/就破了。

——《阴谋》

…………

语文教师们面对雪景激情满怀,诗兴大发。一时间,校园里充盈着诗的味道。

数学教师们紧跟其后,进行了《蕊春·雪课程》之《数学篇》的课程开发。小茅老师用数学加科学研究雪,李老师倡导用数学加美术表现雪,大家用“数学+”的方式创造“雪数课程”。雪花剪纸与数学整合的课程,不仅有欣赏对称美的愉悦,还有万变守恒的辩证哲理,更有空间想象的无限气韵。

大雪,更是让品德与生活教师和学生生发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于是《蕊春·雪课程》之《德育篇》诞生了:

雪之念——我在屋里,谁在屋外。同学们,我们在屋里,谁在屋外呢?值勤的交警,朴实的清洁工人,卖菜的农民……

雪之德——雪,让万物得以滋润,让空气更加清新,它包容,它公正,它友善……

雪之辩——围绕下雪,学生展开了对三个话题的讨论。话题一:雪仗该不该打?话题二:雪该不该扫?话题三:下大雪,假该不该放?开放而真实的问题,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看社会,获得哲学的思辨是关键。

一场大雪,引发了一场所谓“滚雪球”式的教研,凸显了研讨的美感,实实在在提高了每一位教师的课程创造力。

3.“题诗拟联育诗心”:“动美”的诗性活动。

学校蕊春园里的楹联对仗工整,经典耐读,是儿童学习对联的珍贵范本。“含山含水天地,若芷若兰春秋”,晚香阁前的楹联将学校天地课堂、百年历史融合,穿越了时空,韵味无穷;水榭前的楹联“静观鱼读月,笑对鸟谈天”,应景应情应境,灵动优美,体现了生命应该有的闲情逸致。教师们常常带着学生在园子里上楹联课,和同学们一起对对子。吟着诗,对着联,教师们自己也融入其中,成了对对子的高手。王俊老师的“梅兰竹菊皆师友,亭台楼阁亦课堂”、王树峰老师的“紫竹林中赏紫荆紫藤紫薇亦看紫蝶浅舞,白玉兰前观白樱白菊白荷还望白鹭高飞”等楹联,展现出实小教师的功底与实力,展示了书香教师与诗性校园的特质。

4.“美学书籍美散步”:“动美”的阅读旅程。

学校开列美学书单,每位教师挑选一本,学校统一购买后于放假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中,举行全校的美学读书汇报会,一场美如诗画的读书交流恰如夏日里的清风徐来。美的音韵在蕊春园里氤氲。

夏汉美老师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边读边思,由思悟行,由“线条艺术”思考写字教学,从“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联想到写作教学,号召大家将“美”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夏老师的读书历程可谓是一场“美的历程”!

陈李娟老师由课题研究而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她读书名,赏图文,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行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陈老师将阅读、研究、教学融为一体,“散步”其间,悠然自得!

美,是看得见的生长力。我校美学精神引领下的教师团队建设,让校园激荡着“美的旋律”,学校特色彰显着“美的品质”,教师发展经历着“美的历程”,教师追求着“美的生活”,教师在学习中享受着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快感,激发了创造的潜能,让美在生命里开花,最终收获了教师团队发展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猜你喜欢
美的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圆我教师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