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2018-01-29 18:03
江苏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指向兔子绘本

当下,绘本正逐渐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绘本教学也正逐渐成为英语教研的热点,然而绘本教学大热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以译林版《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该绘本在江苏省诸多地区都有使用,以下简称《跟上兔子》)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绘本教学的思考。

一、指向语言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

在多次绘本课的磨课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将《跟上兔子》等同于英语教材,始终将语言能力视为绘本教学的核心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试问,这样的教学观念正确吗?

2017年3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举办绘本教学专题研讨会,四位教师执教研究课。其中一节课别开生面,其教学内容为《跟上兔子》四年级第二季Treasures,具体环节如下:

Step 1 Let’s think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What do we need to find the treasures?

Step 2 Let’s guess

教师逐条呈现藏宝图的相关提示:(1)It’s in the big box with a coded lock.(2)The password(密码)is the number in our classroom.(3)It’s behind a famous painting.It’s Van Gogh’s picture.(4)It’s not blue.It’s not a square.It’s like a mirror.学生根据提示相机猜测,寻找并发现藏宝图。

Step 3 Let’s find

教师根据绘本中寻找密钥的情节,分别制作了八个任务材料盒,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要求(1)Choose a box.(2)Observe carefully.(3)Work together.(4)Try to speak English.找到相应的密钥。

Step 4 Let’s check

各小组依次揭示密钥,并汇报发现密钥的过程和依据。

Step 5 Let’s say

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个房间的挑战?并阐述原因。

课后,笔者就本节课的目标指向请教了在场的四位英语教研员,其中两位教研员认为:这节课教师不关注词汇、句式的习得,更多地聚焦了寻找密钥的过程,确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根本未指向语言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未能体现。另外两位认为:《跟上兔子》本就不同于教材,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可以作为绘本教学中的伴随活动,但不是主体活动。

从对话中不难看出四位教研员存在较大的分歧。前两位认为绘本教学应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后两位则觉得绘本教学应追求体验和乐趣。那么,究竟哪一种观点更可取呢?

首先,就绘本的特点而言,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对于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体验与感受快乐的。[1]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跟上兔子》作为教材的补充,其教学目标自然与直指语言能力发展的教材教学有所不同,且应呈现互补之势,需更多地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指向兴趣、思维、体验、想象等。最后,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英语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以上案例中,授课教师针对Treasures的内容特点,果断摒弃了指向语言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别开生面地借助寻找密钥的体验式任务指向了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颇具创意,也甚为得法。

二、一览无余地呈现绘本是否有益

在大量的绘本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了英语教材故事板块教学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做法,一览无余地呈现绘本的全部内容,这使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变得毫无悬念可言。试问,这样的呈现方式有益吗?

在一次绘本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了研究课:

第一节课:授课内容为《跟上兔子》五年级第二季Old MacDonald’s Farm,教师设置了Listen and answer环节,要求学生仔细听全文录音,并回答:What characters are in the story?

第二节课:授课内容为《跟上兔子》五年级第一季A Magic Card,教师设置了Read and answer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回答:What place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第三节课:授课内容为《跟上兔子》四年级第二季Just Be Yourself,教师设置了Watch and Answer环节,要求学生观看完整的绘本视频,并回答:Which bird do you like?Why?

听课中,笔者明显察觉到每节课整体感知环节之后,学生兴趣骤减、疲态频现。于是,议课时笔者提出了疑问——初步感知环节,是否需要整体呈现绘本内容?听课教师认为:绘本和教材中的故事一样,都是语篇。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就应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教学时应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然后再逐步挖掘其他教学内容,如课文细节、词汇等;同时,教师应围绕语篇这个整体来同时展开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授课教师说:为了激发兴趣,我采取了播放绘本视频的方式。可看完视频后,学生兴趣衰减明显,这节课我上得很累。

此番评议,体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听课教师基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张,认为需要整体呈现故事内容;另一种是授课教师从自身的授课感受出发,认为整体呈现不利于绘本教学。那么,哪种观点更合理呢?

笔者认为,墨守成规地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做法有待商榷。首先,《跟上兔子》有别于教材,其教学目标应指向阅读体验的获得,而非语言能力的提升。其次,绘本中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和翻页带来的紧张感,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乐趣。然而,一旦整体呈现,便毫无悬念可言,教学会变得索然无趣。因此,英文绘本教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逐步呈现的方式,切不可生搬硬套教教材中故事的方式,亦无须恪守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张。

三、一味查找的阅读方式是否可取

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部分教师生搬硬套教材中故事板块的教学模式,一味查找、捕捉浮于文字表面的信息,将生动的故事肢解得索然无味。试问,这样的阅读方式可取吗?

2017年5月,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内容为《跟上兔子》五年级第一季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其while-reading环节的教学流程如下:

Step 1 Read the cover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围绕问题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 cover?渗透阅读策略:阅读绘本时先要看封面,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Step 2 Read and underline

围绕问题 How does Vicky find the presents?要求学生快速浏览1~6页,划出表示Vicky动作的关键词组。

Step 3 Read and stick

围绕 How does Vicky deliver the presents?要求学生细读7~12页,找出文中的相关提示,并将礼物贴在正确的位置上,完善绘本。(绘本事先经过处理,礼物图和绘本是分离的)

Step 4 Read and circle

围绕问题How does Vicky feel when she delivers the presents?阅读绘本10~20页,圈出表示Vicky感受的词语。

Step 5 Read and answer

围绕 What’s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 for Vicky and friends?引导学生细读21~24页,找到相关的句子。

笔者认为,绘本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挖掘、丰富以及彰显学生独特而真实的阅读体验。然而,反观以上案例,无论是Read and underline还是 Read and stick,抑或 Read and circle和Read and answer,都是一味地查找信息,学生既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也无法洞悉图文的隐喻,独特而真切的阅读体验更是无从谈起。

显然,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可取。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体验呢?

1.读绘本给学生听。

绘本是成人读给儿童听的书。因为儿童自己阅读时,语言和绘画之间会出现时间的落差,很难融为一体。但是,当成人读给儿童听的时候,就能将二者合一。于是,儿童在心里看到了活生生的故事世界,看到了真正的绘本世界。[2]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读绘本给学生听,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

由此,笔者针对以上案例,进行了优化设计,Task 1:Listen,watch and guess。教学中,教师以PPT或big book的方式呈现、朗读绘本,要求学生边聆听边观看插图,并相机利用翻页的契机和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和想象。诸如:第8页预测What’s the loud sound?第 9页追问 What’s in the big red bag? Who leaves the bag behind?第 15页猜 想 What’s the present for Gigi? What will Gigi say when she gets the present?第19页预测What will happen next?等。

2.用通感阅读绘本。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想象时,学生不仅需要用眼睛进行阅读,还需要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体验。对此,笔者紧接着布置Task 2:Read,feel and say,要求学生翻阅绘本、展开联想,并及时分享置身于绘本世界中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深刻而独特的感官体验。

3.读懂背后的话语。

每一本绘本都饱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且通常不会直白地全部说出来,而是隐藏在文字和图画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在翻阅绘本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绘本背后要说的话,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倾听别人的心得,在相互启发中,读懂绘本。

于是,笔者接着设置了 Task 3:Read,think and discuss,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21~25页,并围绕问题 What’s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进行交流、汇报。

四、照本宣科地表演绘本是否有效

因绘本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表现力强,且图文结合、相互照应,十分适合表演。于是,教师经常会采用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阅读体验。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未曾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想法,导致学生无法进入角色,只是照本宣科地念台词。这样的表演有效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跟上兔子》五年级第二季Old Macdonald’s Farm时,表演环节是这样处理的:

Step 1教师与一位学生示范表演Christ挤奶的绘本片段,动作、表情完全模仿绘本插图,台词与绘本内容更是一字不差。

Step 2请学生分组表演其中一个片段,要求演得越像越好。表演中,学生的台词尚能与绘本内容保持一致,但动作、表情时常与插图相去甚远,有的面无表情、动作僵硬,有的敷衍了事,有的虽刻意模仿却演得太假,更有甚者因记不得台词,只得翻开绘本以读代演。

Step 3教师基于表演者的台词、动作及表情,以与绘本图文的相似度为标准,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的动作及表情不如人意时,教师便引导其再次观摩绘本,进行改正。

显而易见,案例中的教师十分关注对学生表演的指导,不仅亲身示范,而且针对学生的表演情况,反复比照绘本图文,促使其进一步完善。然而,这样的指导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因为未曾洞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想法,学生无法进入角色,所以表演中“面无表情”或“走走过场”便不足为奇。那该如何优化呢?

1.渗透戏剧策略。

戏剧策略,又称戏剧技巧,是戏剧教师排练戏剧、训练演员的必备手段。它有助于诠释故事情节、剖析人物性格、走进角色内心,从而提升表演效果。因此,我们可尝试将戏剧策略引入绘本教学,以提升绘本表演的实效。

于是,笔者针对以上案例进行了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表演前,借助戏剧策略Still Image和Thought Tracking,插入这样一个环节:要求每个小组轮流摆出一个故事场景中的造型(保持静止不动),请其他学生根据表演者的动作、表情猜测造型中的人物角色、内心想法以及可能的言行。在表演过程中,相机渗透Freeze Frame和Thought Tracking策略,即:学生的表演需在教师的一声Freeze后静止,并保持动作,教师逐个询问表演者How do you feel? Why do you act like this?充分洞悉表演者的角色体验和表演预期情况。最后,运用Flashbacks策略,即:表演中,观众可以随时喊stop,提出改进建议,并代替演员进行倒带式表演。

2.丰富个性表达。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经历和性格,因此即使阅读同一本绘本,他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模仿绘本图文进行表演,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由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表演时加上自己的台词、动作,使表演更为丰富、更具个性化。笔者对以上案例进行了优化设计,教学实录如下:

T(将绘本分成 Hen Trouble、Cow Trouble、Duck Trouble以及 Sheep Trouble四幕):First,talk in groups and choose one scene.Then,try to enrich the scene with your own words and action.

Group 1:Now,we will act the scene Sheep Trouble.

S1(Narrator):It is very hot.Chris and Eric have to cut their sheep’s wool.

S2(Chris):Dearsheep,youmustbevery hot,let me help you!It’s a piece of cake.(做出自夸的表情和娴熟的剪羊毛动作)

S3(sheep1):Your work is great.You make me nice and cool.Thank you,Chris.(做出享受剪羊毛的表情和感激的动作)

S1(Narrator):But,Eric is not very good at this.

S4(Eric):Oh,that’s so hard for me.(做出为难、着急的样子)Who can help me?

S1(Narrator):Soon,the sheep are baaing impatiently.

S5(sheep2):Eric,stop.You make me sick and ugly.Go away.(做出十分难受和极不耐烦的样子)

S2(Chris):(自言自语)Finally,it’s over.I can have a good rest.(做出疲惫样子)Oh,Eric is not good at this.What should I do?He helps me milk cows,so let me give him a hand.(犹豫后,很快打定主意的样子)

S2(Chris):Hey,Eric,I’ve finished.Do you need my help?(真诚且热情地询问)

S4(Eric):(很意外,有点不好意思,却十分欣喜)Er,yeah,please.

S5(sheep2):ThankGod!Mysaveriscoming.(雀跃、欢快的样子)

显而易见,这样的表演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语用体验和深刻的角色体验,而且能极大地增强绘本表演的效果。

当然,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笔者仅选取感受颇深的几例以叙之,希望借此引起英语教师更多的关注及思考。

[1]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M].刘涤昭,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2]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绘本之力[M].朱自强,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指向兔子绘本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绘本
绘本
绘本
兔子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