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咪唑类双子型离子液体对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处理

2018-01-29 06:30曹机良孟春丽吴宁杰王潮霞
纺织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咪唑类促进剂烷基

曹机良, 孟春丽, 曹 毅, 闫 凯, 吴宁杰, 王潮霞

(1.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 河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碱减量加工是提高涤纶织物性能的重要工艺之一,经碱减量处理后,涤纶织物的手感、光泽、悬垂性和吸湿性等均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而获得蚕丝般的优良性能[1-2]。由于涤纶纤维分子链共平面性较好,结晶度和取向度均较高,且具有热塑性,因此,常规涤纶碱减量工艺存在碱剂利用率低,消耗量大,废水中残碱含量高等问题[3-5]。碱减量促进剂逐渐应用于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工艺过程,它的使用可增强碱剂与涤纶纤维分子链的酯解反应,提高碱剂的利用率,降低碱减量工艺过程中碱剂的消耗量[5]。目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涤纶纤维的碱减量促进剂,其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最为广泛,但常规碱减量促进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63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等存在环境污染大,产生鱼腥味等问题[6-8]。烷基咪唑类双子型(Gemini)离子液体属于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分子内含有2个咪唑亲水基团。由于烷基咪唑类Gemini离子液体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常规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物化性能,其反应活性及所带电荷量均较高[9-10];因此,它也可用于涤纶纤维的碱减量加工,且可解决当前碱减量促进剂的环保问题。

本文选用阳离子促进剂1227,以及3种不同长度烷烃链的烷基咪唑类Gemini离子液体用于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工艺研究,探究了4种促进剂对涤纶碱减量的促进效果,分析了实验工艺对减量织物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烷基咪唑类Gemini离子液体在涤纶织物碱减量工艺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织物:市售涤塔夫(210T)。

试剂:氢氧化钠(分析纯),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分析纯),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写为6-4-6),2-溴-1-(1-亚正丁基-3正辛基咪唑)-3正辛基咪唑(简写为8-4-8),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3正癸基咪唑(简写为10-4-10)。6-4-6、8-4-8、10-4-10均为实验室自制。图1示出促进剂的化学结构式。

图1 实验所用促进剂结构Fig.1 Structure of accelerant

仪器:RC-Z 2400型常温振荡水浴锅(上海一派印染技术有限公司);Quanta 2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I香港有限公司);HD026H型织物强力仪(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工艺

将一定量的NaOH和阳离子促进剂1227或离子液体促进剂,在室温条件下投入织物,以1 ℃/min升温至一定温度,保温处理,然后降温、水洗、烘干、称量。

1.3 测试方法

1.3.1减量率测定

将碱减量处理前后的织物于105 ℃烘干至绝对干质量,称量,按下式计算涤纶的减量率:

式中:m1为碱减量前织物处理的绝对干质量,g;m2为碱减量处理后织物的绝对干质量,g。

1.3.2强力测定

采用织物强力机分别测试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织物的强力,由下式计算强力损失率:

式中:F1为碱减量处理前织物的断裂强力,MPa;F2为碱减量处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MPa。

1.3.3形貌观察

将粘有干燥涤纶织物试样的样品台放置于离子溅射仪中镀金,于抽真空状态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形貌特征,测试电压为15.00 kV。

2 结果与分析

2.1 促进剂浓度对减量率的影响

按照1.2实验工艺,在NaOH质量浓度为10 g/L,98 ℃保温60 min条件下,研究促进剂浓度对涤纶碱减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NaOH质量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促进剂质量浓度的增加,4种促进剂处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均呈现增加趋势,且碱减量促进程度依次为10-4-10>1227>8-4-8>6-4-6,10-4-10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6-4-6浓度对涤纶减量率影响较小。这是由于促进剂中疏水碳链的影响,在不考虑阳离子促进剂1227的条件下,对比其他3种结构相同的促进剂及其促进效果可发现,10-4-10、8-4-8和6-4-6三者的烷烃链长度依次降低,且与对应的碱减量促进效果影响趋势相同,由Traube规则可知,促进剂分子碳链越长,其亲油性增加,就越有利于促进剂分子吸附于涤纶纤维表面,同时溶液中OH-富集于纤维表层,促进了涤纶纤维酯键的水解反应[11]。此外,还可看出:在促进剂10-4-10浓度小于0.03 mmol/L时,随着其浓度增加,涤纶织物减量率快速增大;而当浓度大于0.03 mmol/L时,涤纶减量率增大趋势随促进剂浓度的增加而减缓。这是因为当促进剂浓度增加时,会有较多的促进剂分子吸附于纤维表面;但进一步增加促进剂10-4-10的浓度,其在涤纶表面吸附量的增速减慢,故涤纶减量率的增速降低,且当促进剂10-4-10浓度大于0.03 mmol/L时,涤纶减量率超过30%:因此,在涤纶碱减量工艺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加入适量促进剂。

图2 促进剂浓度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dosage of accelerant on deweighgting ratio of polyester

2.2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减量率的影响

按照1.2实验工艺,在促进剂浓度为0.1 mmol/L,98 ℃保温60 min条件下,研究NaOH质量浓度对涤纶碱减量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逐渐增加,在4种碱减量促进剂作用下的涤纶织物减量率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大小顺序依然是10-4-10>1227>8-4-8>6-4-6。结合2.1分析结果可知,在促进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分子碳链越长,促进剂在涤纶纤维上的有效吸附量就越多,则越有利于OH-到达纤维表面并被促进剂分子捕获,以促进涤纶纤维的碱减量。此外,增加NaOH质量浓度,可使溶液中碱剂电离的OH-浓度增加,在相同条件下就会有更多的OH-与涤纶纤维酯键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由图3还可知,涤纶减量率与促进剂种类和NaOH质量浓度有很大的关系,故本文实验中疏水性强的促进剂可选择较低的NaOH质量浓度。综合考虑,在使用促进剂的条件下,选用NaOH质量浓度为5~10 g/L。

图3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dosage of sodium hydroxide on deweighting ratio of polyester

2.3 温度对减量率的影响

按照1.2实验工艺,在NaOH质量浓度为10 g/L,促进剂浓度为0.1 mmol/L,保温60 min条件下,碱减量处理温度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处理后涤纶织物的减量率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80 ℃时,涤纶减量率的增大速率明显提高,这是由于涤纶纤维具有热塑性,当碱减量处理温度超过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时,纤维分子链运动程度加剧,促使涤纶纤维分子链间空隙增大,有利于溶液中OH-与涤纶纤维分子链的酯键发生水解反应。此外,提高碱减量处理温度,溶液中促进剂分子和OH-在溶液中的动能增加,OH-与涤纶纤维的接触概率增大,促进了涤纶纤维的水解;因此,当碱减量处理温度较高时,涤纶纤维的碱减量更容易进行,而当温度较低时,酯键水解反应程度较低。低温条件纤维分子链的运动程度降低,且由于聚酯大分子链的共平面性较好,使得纤维结构紧密,故涤纶纤维在低温条件下的减量率提高较慢。综合考虑,碱减量温度依据促进剂促进效果的不同可选择90~98 ℃。

图4 温度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deweighting ratio of polyester

2.4 时间对减量率的影响

按照1.2实验工艺,在NaOH质量浓度为10 g/L,促进剂浓度为0.1 mmol/L,于98 ℃保温条件下,研究碱减量处理时间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随着碱减量处理时间的延长,涤纶纤维减量率逐渐增大;且促进剂10-4-10对涤纶织物的促进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3种促进剂。从工艺曲线可看出,4种促进剂的促进效果依然符合Traube规则。在保温时间为60 min时,促进剂10-4-10处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达到了40%左右,促进剂1227、8-4-8处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也达到了10%左右,而促进剂6-4-6对涤纶纤维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在保温120 min后其减量率依然未达到10%,且其减量率略高于不加促进剂的涤纶织物。此外,在涤纶纤维碱减量过程中,随着碱减量处理时间的延长,后期溶液中涤纶纤维的水解产物增加,导致溶液黏度增大,反而使得促进剂分子和OH-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下降,即使得涤纶酯键的水解反应速率有所下降;因此,在涤纶碱减量工艺确定的条件下,可通过适当延长保温时间来增加涤纶纤维的减量率。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在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确定的条件下,促进剂10-4-10可选择98 ℃保温20~40 min,促进剂8-4-8、1227可选择98 ℃保温90~180 min。

图5 时间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time on deweighting ratio of polyester

2.5 织物强力分析

选择涤纶原样和涤纶碱减量处理样品(NaOH为12.5 g/L,8-4-8为0.1 mmol/L,升温至98 ℃,保温处理60 min)进行强力测试。测得在该工艺条件下碱减量加工处理后织物的减量率为23.9%,强力损失率为23.5%。

2.6 织物形貌分析

图6示出涤纶碱减量处理前后的SEM照片。可以看出,涤纶原样的表面较为光滑,且覆盖一些杂质,经碱减量处理后涤纶织物的表面更加光滑;但出现明显的凹槽,说明经碱减量处理后涤纶被“剥皮”,且纤维表面出现凹槽,使涤纶纤维变细、比表面积增大,改善了织物手感。

图6 涤纶织物的SEM照片(×5 000)Fig.6 SEM images of polyester fabric. (a) Original polyester; (b) Deweighted polyester

3 结 论

1)烷基咪唑类Gemini离子液体促进剂可用于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加工,且促进剂对涤纶碱减量的促进效果与分子中烷烃链的长短相关,其促进规律符合Traube规则,烷烃链越长,则促进剂分子对涤纶纤维的吸附作用越好,对OH-的富集作用越好。

2)涤纶碱减量工艺加工过程中加入烷基咪唑类Gemini离子液体促进剂,可明显降低氢氧化钠用量,提高减量率。

[1] 李军. 聚酯纤维碱减量加工的原理与工艺探讨[J]. 纺织学报, 1984, 5(3): 25-28.

LI Jun.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olyester fibre alkali treatment[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1984, 5(3): 25-28.

[2] 郑小佳. 离子液体[bmim]BF4的合成及其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J]. 印染助剂, 2013, 30(8): 27-30.

ZHENG Xiaojia. Synthesis of ionic liquids [bmim]BF4and its impact on the antistatic property of polyester fabric[J]. Textile Auxiliaries, 2013, 30(8): 27-30.

[3] 杜金梅, 罗雄方, 唐烨, 等. 碱减量处理对涤纶织物疏水整理效果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5, 36(7): 71-76.

DU Jinmei, LUO Xiongfang, TANG Ye, et al. Influence of alkali deweighting on hydrophobicity of polyester fabric[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5, 36(7): 71-76.

[4] 冒海文, 缪旭红, 陈晴. 涤纶长丝仿棉经编织物的碱减量处理[J]. 纺织学报, 2015, 36(8):89-93.

MAO Haiwen, MIAO Xuhong, CHEN Qing. Alkali reduction process of polyester filament warp knitted sportswear fabric[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5, 36(8):89-93.

[5] 马志鹏, 邢家胜, 刘崇伟, 等. 新型涤纶碱减量促进剂的合成及应用[J]. 丝绸, 2013, 50(12):17-20.

MA Zhipeng, XING Jiasheng, LIU Chongwei, et 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new-type alkaline deweighting accelerant of polyester fabrics[J]. Journal of Silk, 2013, 50(12): 17-20.

[6] 宗平, 王祥荣.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对超细聚酯纤维碱水解的影响[J]. 印染助剂, 2006, 23(3): 21-23.

ZONG Ping, WANG Xiangrong. Effects of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on basic hydrolysis of polyester superfine fiber[J]. Textile Auxiliaries, 2006, 23(3): 21-23.

[7] 郭静, 徐德增, 蔡月芬. 涤纶与改性涤纶在乙醇中的减量处理[J]. 纺织学报, 2001, 22(6): 400-401.

GUO Jing, XU Dezeng, CAI Yuefen. Causticization of the polyester and modified polyester in alcohol[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1, 22(6): 400-401.

[8] 曹机良, 孟春丽, 陈云博. 涤纶碱减量和染色咪唑类离子液体一浴加工[J]. 印染, 2015, 41(23): 25-29.

CAO Jiliang, MENG Chunli, CHEN Yunbo. Application of imidazole ionic liquid to alkali deweighting and dyeing of polyester fabric in one bath[J]. China Dyeing & Finishing, 2015, 41(23): 25-29.

[9] 赵剑曦.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Geminis[J]. 化学进展, 1999, 11(4): 348-357.

ZHAO Jianxi. A new generation of surfactants: gemini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1999, 11(4): 348-357.

[10] 宗平. 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碱减量的促进作用[J]. 染整技术, 2005, 27(7): 26-28.

ZONG Ping. Promotion effect of Gemini surfactant on deweighting of polyester fabric[J].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2005, 27(7): 26-28.

[11] 任朝华, 陈大钧, 罗跃. 氨基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石英砂上的吸附[J]. 日用化学工业, 2010, 40(6): 410-413.

REN Zhaohua, CHEN Dajun, LUO Yue. Adsorption of amino sulfonate amphoteric surfactants on quartz sand[J].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 2010, 40(6): 410-413.

猜你喜欢
咪唑类促进剂烷基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溴代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储能和换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烷基胺插层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
2017年我国橡胶促进剂进出口概况
阳谷华泰隆重发布橡胶促进剂M/NS清洁生产工艺
蔚林股份推出稀土系列橡胶促进剂
环保型促进剂TBzTD对胶粉再生效果的影响
五种小麦麸皮烷基酚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初步的机制研究
基于2-苯基-4-喹啉酸及双咪唑类配体的钴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磁性和电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