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纱龙:传承千年的龙舞精神

2018-01-29 20:28李克亮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龙灯舞龙荷塘

李克亮

中国龙的精神活在民间,而最能体现龙的强大生命力的莫过于民间龙舞。龙舞,也称“舞龙”,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闹龙灯”“龙灯会”等。舞龙是把理想中虚拟的龙,按照传统的龙的造型原理,制作成实体的龙,通过一系列的群体性舞蹈动作和龙的造型,展示龙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龙舞是龙崇拜理念的外化形体艺术。在中国民间,凡岁时节日,集会庆典,竞技演艺,祭祀仪式,或干旱求雨,多以舞龙这一竞技性群体舞蹈,彰显力量,营造热烈气氛,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求雨攘灾,祈福降瑞、娱神献祭。

龙舞的基本表现手段是以龙形为道具,在构图造型的变化和舞蹈动作的套路中虚拟模仿龙的各种形态。龙形道具多种多样,龙的舞步套路丰富多彩。一般北方龙舞粗犷沉雄,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根据龙形道具的制作材料不同,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柴龙、篾龙、谷龙、麻龙、扁担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鸡毛龙等各種区别。从龙的色彩划分,则有黄、白、青、红、黑的差异。其中,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造型和舞蹈动作,一般具有“盘旋”“圆曲”“扣环”“绞缠”“拷塔”“坐桩”“翻滚”“穿插”“窜跃”等程式性特征。龙舞的传统表演,一般都按“祭龙”“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的程序进行。龙舞也有单龙舞、双龙舞、群龙舞,舞龙人数可以单人舞双龙,也可以百人舞一龙。民间俗彦“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说明龙舞小有小的舞法,大有大的舞法。龙舞是一种既娱神,同时也是自娱的民俗活动。

中国龙舞品类之多,花样之繁,不胜枚举,而值得蓬江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我国龙舞丛林中,荷塘纱龙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和审美价值,与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等一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荷塘镇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北部,是江门、中山、佛山三市交汇点,西江主航道下游的江心岛。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6万多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4万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侨乡。先后获得“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国家卫生镇”“健康教育与促进省级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荷塘纱龙是起源于荷塘镇篁湾村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传,明代时由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融合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屡经改进、创新,发展至今。

荷塘纱龙之历史足迹

荷塘纱龙,起源于民间龙形象创造越来越趋向纯艺术化发展的宋代。据有关资料记载,“荷塘纱龙”艺术的创始人是北宋李师道。他原籍甘肃陇西,徽宗时,初任沂州刺史,晋升隆兴太守、豫章太守、中宪大夫等职。靖康元年(1126年)南迁,偕同二子仲礼、仲义落户广东新会河塘(今荷塘镇)。李师道隐居河塘,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情谊,由于他历任地方官职,熟悉各地舞龙习俗,为了使荷塘人学会舞龙,他综合各地的舞龙技巧,创作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舞龙套路,并传授给当地农民,每逢天旱则组织农民舞龙祈雨。当时,龙的制作非常简单,主要是用禾管草、竹子等材料制作。李师道把这套舞龙艺术传授给两个儿子,并要求后世代代相传。

到了明代,荷塘篁湾举人李唐佐任四川候补县官,对当地乡民耍龙灯很感兴趣,经常与舞者切磋舞技,回乡后与乡中叔伯兄弟研究,以四川的龙灯作参考,发挥本地壮大的“游龙”形象优势,融合四川“彩龙”玲珑活泼的特长,扎成“纱龙灯”。同时,又将四川的“游龙抢宝”(以元宝作引龙)改为富有本地特色的龙吐珠,以珠引龙。舞技则取四川“彩龙”的滚、缠、盘等款式演变,赋予纱龙舞矫健威武、花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留学的乡民李玉颖提议,根据日本北能舞龙的习俗,将荷塘纱龙进行改进,龙身披精薄轻纱,以红、黄绸作鳞,红、绿绸作裙,贴金绘彩,显得高尚纯洁,色彩瑰丽,玲珑剔透,轻巧灵活。同时,创造一套高难度跳龙技术。为了提高纱龙晚上表演的效果,龙身内点燃防风、防滴的特制蜡烛,舞起来烛光闪耀,上下翻滚,时明时暗,栩栩如生,宛如一条不断滚动的彩虹。居高临下观看,大有“展翅欲凌三级浪,昂首直上九重天”的气概。

荷塘纱龙,屡经改进,融合古今中外各种舞龙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为了使纱龙舞更加传神,荷塘人从当地河涌纵横、鱼塘星罗棋布的实际出发,创造了“舞龙桥”的精彩表演,在鱼塘中用竹搭一座长约30米的木板桥,桥中间是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平台,桥的两头向两岸倾斜,当纱龙矫健的身躯登桥表演时,桥上的龙和倒映在水中的龙相映成趣,呈现出“岸上龙出海,水中出火龙”的壮观景象。

荷塘纱龙制作工艺新奇,舞龙技巧性强,“舞龙桥”犹有创意,堪称岭南一绝,深为人们所喜爱,因此,纱龙艺术渐渐超出篁湾乡范围而扩大到唐溪、六坊、潮莲、芝山、芦边等地,成为西江,乃至珠江三角洲人民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民间艺术活动。每年春节、元宵、秋后及各种神诞庙会、喜庆盛典,均有荷塘纱龙的精彩表演。据记载,荷塘纱龙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曾经多次赴港、澳参加集会表演,并获得极高荣誉。

1918年到澳门表演;

1923年的“双十”节,广州举行两广民间龙狮大会演,陈济堂亲自为荷塘纱龙点睛,并取得此次会演最高荣誉奖项;

1924年,荷塘纱龙应邀参加上海市民间艺术会演大巡游,其时,有诗文称:“记囊时,四处漫游,无论羊石申江,香港澳门,敢诩展翅归来,博得声名称绝技”;

1928年,江门至台山铁路兴办人陈宜禧先生铜像揭幕,应邀赴台山六村表演;

1931年,应香港总督邀请,赴香港为英皇加冕仪式演出;

1932年,赴上海参加文化艺术交流,并在广州、珠海、顺德、佛山、中山、新会、江门等地巡回表演;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灯舞龙荷塘
荷塘里的“怪物”
舞龙
四季的荷塘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龙灯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
新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