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忆变成讲说

2018-01-29 21:07凌寒雪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7年7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诗文知识点

凌寒雪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百家讲坛》,我们通過观看节目,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对各位讲解嘉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的不凡谈吐也钦佩有加。他们将晦涩难懂的历史像讲故事一样呈现出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记住那些有趣的历史事件。

其实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枯燥的学习中,这是我在高考复习期间偶然悟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文科生来说,记忆背诵那些大段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纷繁复杂的题目往往容易造成混淆,特别是一些年代和事件,还有一些事件背后的原因,等等,记忆的时候很容易串场,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技巧地去记忆这些知识。

有一次,我看了一期《百家讲坛》。过了很久之后,在和朋友聊天时,我发现自己竟然对那期节目内容还记忆犹新,甚至年代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主讲嘉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我们这段历史的,而不是以说教的形式。我在听的时候就仿佛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像听说书一样,没有任何负担和强迫记忆的成分,这样我接受起来就很容易。我突然想到,我们在背诵历史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呢?

于是,我对照历史课本每一章节的内容,整理了一个大纲,比如某个朝代,是经过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建立的,为了巩固政权又如何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出了什么制度和改革,这期间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然后我背诵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整合串联起来,或者略带口语化的形式讲出来,而不是分片段、分题目地去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就像是对别人连贯地来讲这段历史一样。这个时候我就把自己当作《百家讲坛》上的主讲嘉宾,我要将自己脑子中的东西讲述出来。

一开始,我在说的时候也经常忘记一些内容,所以要先列一个提纲,对照提纲就知道有哪些内容需要我们来“讲说”,自己往里填充知识点。渐渐地,我就能将整本历史书都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虽然有些知识点也会遗忘,过后查漏补缺,加强记忆,基本能将所学内容完整清晰地讲解出来。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当我们用自己的话能够“说”出来时,基本上对这部分重点也就记忆深刻了。这就叫做“讲历史”,而不是“背历史”。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其他学科,将自己想象成是一名老师或演讲者,通过我们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讲解这门学科。我们在讲的过程中,比听的人会更加理解透彻深刻。

说到记忆,还有一个让我们比较头疼的可能就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记忆。如果我们将一首诗词背熟了,就可以脱口而出,可是面对比较陌生的一段诗文时,我们也许会觉得有些拗口,不容易记忆。其实我们可以用联想法,先将诗文翻译过来的意思记住,然后将诗文内容在脑海中想象成一幅幅画面,通过画面来记忆句子。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头脑中想象着八月秋风怒号的场景:狂风将一座草房上的茅草吹卷起来,高的被吹到树梢上,低的被吹落到河里,一群顽童抱起茅草跑进竹林,老翁阻止不及,自己却追逐不上,只能坐回门口独自叹息……将这一幅幅画面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诗句也就跟着大体意思出来了。

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像在脑海中演绎电影情节一样,将故事的整体框架记住了,再去背诵句子,就容易得多。再就是一些文言介词、状语的用法要注意,这就需要自己用心区别记忆了。

这些记忆方法都是属于本人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此分享出来,供大家借鉴参考,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记忆背诵没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只要是自己觉得有用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在复习每一门学科时,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当你完全深刻地理解并领会后,才能真正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也要调整心态,不要惧怕考试内容,用一种趣味化、娱乐化的方式去接受这些知识。如此一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会感到一丝乐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诗文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说 《百家讲坛》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评刊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