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浅山区森林害鼠种类及其防治

2018-01-29 12:46唐学慧郭继亮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2期
关键词:腹面姬鼠害鼠

唐学慧 郭继亮

吉林地区位于吉林省中东部,N42 31~44 40,E125 40~127 56,是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为浅山区。由东向西形成中低山、丘陵、漫岗。以柞林、杨桦林为主的次生林面积为83237hm2(1992年资料),为森林鼠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对吉林省浅山区主要森林害鼠、危害进行阐述,针对不同鼠类,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 主要害鼠形态特征

1.1 花鼠

是一种小型半树栖的动物。身长140mm左右,尾长近于体长,耳壳显著。雌鼠乳头4对。有颊囊。毛色全身灰棕褐色,背部有5条近白色短纹,中间的一条最长,自头顶一直延伸到尾的基部;其外侧各有2条黑纹。颈肩灰色。腹部自下颌至前胸白色,腹至鼠蹊部毛根灰色,毛端浅黄色。狭面有条纹,沿鼻向眼眶上缘为白色,眶后角至耳基为黑褐色,眶下缘至耳基白色。夏毛比冬毛色深,染橙黄色。

1.2 大仓鼠

是仓鼠中最大的一种,具颊囊,体长大于140毫米,外形似褐家鼠,但尾较短,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耳短而圆,有极短的白边。成体背部深灰色,中央无暗褐色条纹,大部分毛尖均为沙黄色,少部分毛尖黑褐色,毛基灰黑色,腹面及前后肢的两侧均为白色,或带土黄色。胸部稍带黄色。尾毛颜色较深,为褐黑色,尾尖白色。足掌裸露。幼鼠的颜色与成鼠相似,毛细而软;背部及两侧为纯黑灰色,较成鼠暗。

1.3 棕背?

体形较大,体长80~127mm;尾长约为体长的l/3。尾较细,毛短而稀,体粗胖,四肢短小足掌上面生毛背侧毛长至趾端。足垫6个,耳较大,但大部隐于毛中。毛色从眼前至吻端为灰褐色,背部由额及背均为红棕色。背毛基部灰黑色,尖端红棕色,并夹杂着少量的黑色毛。腹面污白色,四肢腹面亦较灰,腹中央微发黄,尾上面与背同色,稍发褐,下面与腹面相同,夏毛与冬毛差别不大。

1.4 东方田鼠

体型较大,成体体长100~160mm,体型短粗,尾较长40~60mm,超过体长的1/3,不及体长之半。吻部较短,尾着生密毛。后足明显短于尾长,后足掌仅根部被毛,足背生短毛,足垫5个。耳短圆。背毛黑褐色,体侧稍淡,腹面污白色,腹面与体侧颜色界线清楚,尾部正面与背面毛色相同,下部为灰白色。新生幼鼠略深于成鼠。

1.5 东北鼢鼠

体呈短柱形,吻钝圆。体长200~230mm,尾甚短,几乎全部裸露,仅有稀疏的白色短毛。耳小,隐于毛下。眼极小。前肢有强大的爪尤以第3趾上的爪最长。后肢的爪较前肢为弱。体毛细软而有光泽,背毛淡赭色。前额及两颊色较淡,灰白色,顶上有一白斑。腹面毛色浅,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基部灰色。后足和尾几乎裸露,仅被以细毛。体侧及前后肢外侧,毛色与背部相似,但色稍淡。

1.6 大林姬鼠

体形细长,与黑线姬鼠相仿,长约70~120mm,尾长稍短于体长,耳较大,向前拉可达眼部。后足较长。乳头在胸部和腹部各2对。毛色随季节而变化,夏毛背部一般呈褐赭色,颜色均匀,毛基为深灰色,上段为黄棕或带黑色,并杂有较多全黑色的毛。冬毛由于杂有全黑色毛较少,黄棕色较为显著。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灰白色,头顶和背部颜色相同,面颊和体侧为黄棕色。后足长18~24mm。

1.7 黑线姬鼠

为中小型野鼠,体长65~117mm;尾长等于体长或稍短,尾毛不发达,鳞片裸露,尾环比较明显。耳短,向前拉一般不到眼部。前足中央的两个掌垫较小,后足部较短。乳头在胸腹部各2对。背毛一般棕褐色,亦有红棕色的。体后部比前部颜色更为鲜艳。背部中央有一黑色条纹,从两耳一直延伸至尾基。有的个体黑纹不明显或无条纹。背毛基部一般为深灰色,上段为黄棕色,有些带黑尖。腹部和四肢内侧灰白色,其毛基深灰色。体侧近于棕黄,其颜色是由背面向腹面逐渐变浅。

2 危害特点

浅山区主要森林害鼠营地下生活的有东北鼢鼠;营地面生活的有棕背?、东方田鼠、大仓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营半树上半地面生活的有花鼠。从各种危害部位来看,危害树根的害鼠有东北鼢鼠和东方田鼠;啃食树皮的有棕背?和东方田鼠(在雪下啃食树干的树皮);危害植物果实或种子的有花鼠、大仓鼠、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

3 防治技术

3.1 营林措施

认真清理造林地,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采取除草、化学灭草、合理密植、提前郁闭;次生林冠下引进针叶树种或保留一定數量的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水湿地灭草、造林;幼林地林粮间作等;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切断害鼠食物来源,控制害鼠种群数量。

3.2 生物防治

在林地中设置一些枝丫堆或石头堆,用以招引鼬、狐、蛇等鼠类天敌来控制森林害鼠的种群数量;或在林地中保留数行天然林中的大树,为鹰、鸮等猛禽提供落脚处,使其停留在此处,控制森林害鼠种群数量。

3.3 化学防治

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高效、复合杀鼠剂。该药剂是通过助剂阻柰凝血酶原的产生及合成,从而导致害鼠内出血死亡,死亡高峰在3~4天。多死于鼠洞中,在林地内看不到害鼠的尸体。

根据各种害鼠的危害特点,种群密度的高低和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危害果实(种子)的害鼠乳大林姬鼠、花鼠等在4~5月或果实成熟前采用堆行距3m×3m或5m×5m,每堆15g的棋盘法投药进行防治;啃食树皮的害鼠如棕背?等于9月末到10月中旬根据害鼠种群密度进行防治,大发生或高密度时采用堆行距3m×3m或5m×5m,15g/堆的棋盘式施药进行防治,中密度时采用行距为10m或20m,堆距为5m,15g/堆的平行线法施药进行防治;东方田鼠于9月初在踏头中采用3m×3m或5m×5m棋盘式布药,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踏头于林地间双带式布药,10月下旬在鼠窝周围布药;东北鼢鼠在4~6月或9~11月活动高峰期向洞道内5~6m投一段5~6cm磷化锌葱白制成毒饵进行防治。施药期随时检查鼠药被食情况,发现被吃光后,及时添加。

猜你喜欢
腹面姬鼠害鼠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湖南省弄蝶科(鳞翅目:Lepidoptera)5个新纪录种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生物学指标对比分析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与活性分析
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蛋白质电泳的比较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消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的比较分析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