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肝硬化分期及HBV-DNA载量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2018-01-30 07:31王婧婧韩振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压积期组载量

王婧婧 韩振坤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洛阳471003)

血小板减少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1]。血小板是由人体骨髓造血组织中成熟巨核细胞产生,具有显著的止血和凝血作用价值[2]。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时,极易引起一系列出血性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血小板减少患者118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40例和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78例,血小板正常患者32例设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经健康检查排除慢性乙肝肝硬化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1.2±1.6)岁。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0.6±1.9)岁。慢性乙肝肝硬化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 28~60岁,平均年龄(40.3±1.9)岁。对照组:男25例,女 15例;年龄 27~60岁,平均年龄(42.9±2.3)岁。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以及患有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所由研究对象入组两周内未输注任何血制品及使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1.2 检测方法 治疗前清晨采集每位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4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于2 h内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测定;采用PCR荧光定量仪测定HBV-DNA载量水平。根据HBV-DNA载量水平将11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45例)与高载量组(43例)。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小板各项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显著偏低,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偏高(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虽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正常,故血小板各项参数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血小板各项参数比较(±s)

表1 各组血小板各项参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比较,#P<0.05;与失代偿期组比较,&P<0.05。

组别 n 血小板计数(×1 0 9/L)血小板平均体积(f l)血小板分布宽度(f l)血小板压积(%)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硬化组对照组4 0 7 8 3 2 4 0 6 7.8 1±2 4.4 1*#&4 8.1 6±1 7.6 8*#1 6 3.2 4±4 2.4 6 2 1 3.5±2 9.5 1 2.5 1±1.3 8*1 2.2 1±1.1 6*1 2.2 6±1.0 1 9.4 5±1.6 2 1 7.2 2±2.8 5 1 6.6 8±3.0 6 1 6.0 1±2.9 6 1 6.1 1±0.1 3 0.0 9±0.0 3*#&0.0 6±0.0 1*#0.2 0±0.0 6 0.1 8±0.0 4

2.2 不同HBV-DNA载量水平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 高载量组血小板计数低于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P<0.05);中载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低载量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HBV-DNA载量水平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s)

表2 不同HBV-DNA载量水平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s)

注:与低载量组比较,*P<0.05;与中载量组比较,#P<0.05。

?

3 讨论

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血小板计数降低,其止血和凝血功能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出血,因此血小板计数可间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与血小板功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因此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态[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显著偏低,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偏高(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虽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说明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而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压积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外,HBV可感染造血干细胞,部分病毒可通过感染巨核系祖细胞,抑制其增殖与分化,进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载量组血小板计数低于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P<0.05);中载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低载量组(P<0.05)。说明HBV-DNA载量水平也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重要影响。综上所述,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时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动态观察和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肝硬化病情评估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陈永琴,成宇,徐文丽.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1):954-956

[2]王珏琼.血小板、凝血指标与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103-6105

[3]刘顺,秦梦,汤绍迁.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相关参数比较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1):68-71,76

[4]董丽娴.乙肝肝硬化患者TPO与HBV-DNA载量、Child-Pugh分级、血小板数之间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4.1-25

猜你喜欢
压积期组载量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卵巢癌中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