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实践出真知

2018-01-30 22:33朱文燕
考试周刊 2017年71期
关键词:实践生活数学

摘要:数学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爱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数学知识并突破教学难点。

一、 化繁为简,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为帮学生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抽象难懂,如果在导入过程中直接采用讲授法教授概念,只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一头雾水,对抽象概念一知半解,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与重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简单易懂的生活案例。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白昼交替、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复”这一现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自然现象是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的,进而引出“循环”的概念。教师以简单的自然现象类比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实践活动,加强理解

“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教学活动过程变得死板、枯燥、乏味,且已经不能满足如今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手段,教师要设计一些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多种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1. 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给学生尽可能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获得直观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再次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在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之后,提问三角形内角和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探究答案。学生动手操作,有通过折的,有通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的,有通过用量角器测量计算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让学生“玩”起来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玩,这种实践活动形式也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所获得亲身经历、亲身的体验更加深刻难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书中的例题转化成“玩”的形式,以“玩”代替死记硬背,从“玩”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来当回“小演员”,扮演顾客与营业员,模拟超市中的场景,顾客该如何用手中的不同币值付钱,相应的营业员又该如何找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自身以外、角色本身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又在无形中巩固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3. 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在如此环境中学习,学生易产生疲倦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打破课堂的沉闷格局,就要给课堂赋予“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而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让学生根据算式找出“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而不肯去说,待到练习时才发现训练不到位、错误率较高。其实教师在教授时就可以让学生任意地说出几个算式,并将这些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快速地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因数),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这种以“说”为主的竞技似的教学过程,即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参与度调动起来,让课堂富有活力。

三、 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时最常用的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的体现了教学时的民主,学生互相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变多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良好的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经验,学习自然就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可以组织摸球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摸球、数摸的次数、记录摸到白球(黄球)的次数,然后再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摸到白球(黄球)的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这样即使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也使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

四、 反馈生活,深化巩固

为了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与必要性,还要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再应用回到实际生活中,即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机械、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疲倦无趣,自然练习就失去了兴趣,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使练习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开放、有趣的练习,这样既可以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完“升和毫升”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根据这两者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哪些情况下用升做单位,哪些情况下用毫升做单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先量取不同量的水,再倒入杯子中制作出“杯琴”,这样的實践练习活动学生倍感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容量知识的体验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还可以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感受数学的价值。

五、 结语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些贴合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普遍的联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同时小组活动的形式使人人都参与到了数学学习中,适当的生活练习也可以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作者简介:

朱文燕,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生活数学
生活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