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专业身份建构探析

2018-01-30 01:07李奕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师范生

摘要: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个人意义建构过程,《教育见习》课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情境。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本文分析了N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通过教育见习活动,在教师角色认知、教育教学理解以及自我身份建构的逐步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见习;身份建构

一、 引言

近年来,师范生专业身份建构问题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因为它不仅能够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学习动力,也是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师范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见习》课程是师范生学习和获得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观摩师生互动的中学课堂教学,了解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现场,重新认识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内化课本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最终形成实践性知识。然而教育见习活动对于强化他们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以及专业身份建构,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哪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对英语教师职业的认知和观念的变化,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 师范生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理论框架

(一) 身份建构的概念解析

身份是个体赋予其经历的意义,身份建构是通过社会情境中的互动和特定情境下的角色协商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师范生需要经历一个身份和角色的转变,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学校教师”。这种转变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个人意义建构过程。《教育见习》课程安排的听课观摩等实践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了真实的社会情境,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促进他们对专业自我的身份建构。

师范生专业身份主要包括个体对身为教师的自我和教学实践的理解。教师身份是镶嵌在特定的社会情境和制度文化中的一种社会角色,受制度和组织中的规则界定。师范生不可能凭空建构其教师身份,而必须在职业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关于教师角色的社会期望,在对话性的实践中协商和履行角色的文化脚本,从而建构其专业身份。

(二) 理论框架

美国学者莱夫(J.Lave)和温格(E.Wenger)1990年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不仅包含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他人、和学习情境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和学徒制(apprenticeship)。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工作圈”——实践共同体,新来者需要进入这个圈子并从中获得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实践。刚开始新来者只能围绕重要的成员做一些外围的工作,在做中学,参与实际工作,然后随着技能的增长,逐渐担任重要的工作,进入圈子的核心,被接受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即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知识存在于实践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完成。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师范生要想从新手成长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就必须参与到共同体实践活动中去,并在成长的每一阶段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在专家的指导下努力进行实践。教育见习活动创设的就是这样一种实践共同體,师范生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从外围工作观察、体验开始,通过反思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进入圈子的核心。最终,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通过与师生交往互动,领悟各种现象背后的教育教学原理,获得真实的教育教学体验,使他们对教师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以及教学实践的理解得到内在的发展。

三、 研究方法

为了探析教育见习活动对师范生专业身份建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来自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N大学)的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我们收集了2011、2012级的30名学生的“教育见习听课记录”、“教育见习总结”作为主要的研究数据来源。这些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被安排到当地三所不同的中学开展了教育见习活动,包括跟班听课、参与作业辅导、观摩公开课等体验活动。这些中学作为N大学长期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为每位见习生安排了一名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中学指导教师。研究者在反复研读所得数据的基础上,找出核心概念和其中的逻辑关系,通过归类分析师范生在见习中的认知和观念上产生的变化。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析显示,见习对师范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角色认知、对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的理解、对自我反思的作用。而见习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指导老师与见习生的互动交流是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 对教师的角色感知

师范生在入职前所形成的角色认知是他们专业身份建构的核心,也是身份建构的起点。在见习学校,见习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活动,对教师工作的性质有了初步认识。

通过对J中老师平时课堂的观察以及日常工作的参与,我对初中老师的工作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每天早上7:35第一节课开始之前,她们就来到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组织班级活动,下班后还要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他们还要负责组织班级的一些重大文体活动,参加学校、区、市组织的一些教科研活动。要不是真正接触这些初中老师,我们绝对不会想到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之大。(126070180)

见习使师范生对教师角色有了更深刻的感知,认识到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职业使命感坚定了他们从教的决心,增强了他们从教的信心。这种信念,是师范生身份建构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师范生未来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当时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看着底下一排排学生,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后当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的想法,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从心里萌生了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教书育人的使命感。(116070200)endprint

我觉得自己走在路上听学生喊“老师好”时都微笑得更自信了,很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感到骄傲。希望以后的自己不要忘记此时此刻的我是多么渴望和热爱这份职业。(116070203)

(二) 对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的理解

教育见习使师范生置身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通过观摩和思考,获得了丰富的课堂体验,对教师教学和师生相处之道有了新的认识。

两堂风格迥异的课给我的启示:一个英语老师,不管她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多么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多么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她不能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对象很好地结合,那她就不会是一个很好的英语老师。也就是说,要做好老师,教好学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考虑怎样设计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16070199)

佟老师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卡通人物小黄人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还鼓励那些较为内向的孩子举手,以至于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起码有一半的同学举手,难能可贵。我们总说中国的孩子内向,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美国学生活跃,这次见习之后发现老师在学生的性格塑造和课堂表现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主导性作用。(116070138)

现在的英语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来表达,以学生为中心,是J中老师们普遍遵循的,也是他们在教学方法交流中特别强调的。让我不禁感叹:原来这些我们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真的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实际运用起来将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116070188)

一个好老师必定是跟学生有所交流的,通过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无形的感情基础,与学生之间保持友好、亲密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116070185)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外语课堂上,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促进有效学习。此外,教育见习为师范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情境,大学课堂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为理论赋予情境化和个人化的理解与意义,也使他们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重构和巩固。个体对身为教师的自我和教学实践的理解,是教师专业身份的主要表现。

(三) 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作用

在师范生职业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反思性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见习使学生学会了思考,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深切的个人意义。这种个人化的体验和意义的理解,是职业情感产生的土壤。

越来越觉得教学的提高过程是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改进、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合作,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无论如何,只要有一颗负责上进、热爱教学的心,一定能当一个好老师。(116070188)

老师们成功的课堂教学引发了我的思考。每节成功的课背后隐藏的都是老师们默默付出。备课、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认真撰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些背后的汗水都是我们要关注和学习的。(116070202)

这次见习收获很多,我也反省思考了很多,想要成為一名老师的心情也更急切。而每当J中老师办公室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和老师们坐在电脑前仔细修改课件的情景闪过脑海时,就觉得做好每个工作都应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可急于求成。(116070210)

见习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因为之前我几乎已经树立了一定要进入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的志向,可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又重拾成为一名教师的念头。教育见习就是一次心理建设过程,熟悉一线老师上课以及做好成为一名老师的准备。我在听课时融入了在校所学的实践和理论课知识,使自己从一个听课的学生转变为听课的老师,而且坚定了当老师的想法。(116170006)

相比理论学习,师范生更能从实践中获得自信,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这种情感日后转化成职业承诺,赋予教育见习活动形塑师范生教师专业身份的潜力。

五、 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从见习总结中发现,见习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促使师范生自我身份的转变因素之一。其次,与指导教师的互动,使他们学到了大学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经历了新的知识的建构过程。

(一) 校园文化的影响

十几年的学习经历使师范生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学生定位,而见习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当老师的感觉。见习学校的校园文化带给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兴趣,从而更加坚定从教的信念。

这是一所优秀的中学,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记得第一天去J中的心情,很兴奋,因为有种真正当老师的感觉了。听到学生们口中的“老师好”,心里甜滋滋的,动力满满的。(116070200)

J中的领导老师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发了老师的校徽给我们,让我一下子就有一种离老师更近一步的感觉。(116070029)

课堂上J中的老师会不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就得到了保护,课前课后老师也会亲切地跟学生交流,偶尔几句幽默的话语能使全班哈哈大笑,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我还注意到,这个学校无论学生,还是老师,甚至校长,都是一直佩戴校徽的,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116070210)

听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的习题课,这堂课是我真正转换心态的开始。从小学开始接受教育到现在,我一直以学生的身份和视角参与课堂,关注的是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在这堂课上,坐在教室后面,以教师的视角观察整个课堂。我注意到以前从未关注过的点,比如,教师提问的方式,学生相应的反应情况,全体同学的投入和参与情况,整个教室的布置方式等。这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126070015)endprint

在见习学校真实情境中,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教学学习者身份,或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不断寻找那个身为学生的自己和身为教师的自己之间的融合点,逐渐完成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也为他们的实习和今后入职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 与见习指导教师互动的影响

见习学校的指导老师作为实践共同体的专家和“师傅”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对见习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指导老师在见习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大帮助,每次听完课我们都会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他也会耐心解答我的疑惑。让我认识到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关键的。(116070200)

在见习过程中,我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感受最深的是她的谦虚和负责。我想,以后无论在哪里,处于何种位置,都要兢兢业业,对自己的职责和要完成的任务,心里要非常地清楚明白,并且努力去完成它。待人接物要亲切谦虚,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116070215)

刘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她的课上总能感受到一份自信与从容。课堂氛围轻松、自由,但不松散。刘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我很受益,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课本的步骤,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有一些大胆的尝试。(116070128)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傅老师流利漂亮的口语。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几乎没有语法错误,自始至终都非常流畅。此外,她的课堂用语非常自然规范,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清晰地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学生,对比自己的情况,我还需更加努力。(126070121)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会成为教师的过程是师范生在不断与效仿对象互动协商中,把“教师”身份建构进原有身份的过程。它使师范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实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研究表明,《教育见习》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对于师范生专业身份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师范生从实践中获得自信,获得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而情感是身份建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动力。教育见习改变了师范生对教育理念、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的认识,促进了他们对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在职前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 研究启示

(一) 对《教育见习》课程改革的启示

就《教育见习》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而言,必须从专业身份建构的视角加强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具体实施,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對课程实施的质量进行监控。要努力挖掘课程对于师范生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见习活动,如公开课、优质课观摩、常态课观摩、参与中学学生文化活动的指导、与名师对话等,为师范生尽可能地多提供深入到中学观察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取积极的实践学习体验,达到我们所期待的身份建构的效果。

(二) 对师范生培养的机制建设的启示

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教育实践共同体的合格成员,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教育实践共同体的建设需要高校与中学相互合作、密切联系、共享资源。改变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大学、中学人才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三) 对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启示

教师专业身份在教师成长和专业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我们应从身份建构的视角来系统地检视教师教育的结构与模式、质量与效益,师范生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内涵。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除强调师范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外,更要将师德养成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专业意识、态度和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培养,因为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与保持持续发展的相关能力才是师范生发展专业素质的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 )的原动力,是他们建构个人理论并有效适应未来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Mcnally,J.,Blake,A.,Corbin,B.,et al.Finding an identity and meeting a standard:connecting the conflicting in teacher induc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008,23(3):287-298.

[2]赵明仁.先赋认同、结构性认同与建构性认同——“师范生”身份认同探析[J].教育研究,2013(6):78-85.

[3]Wenger,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and Ident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Beijaard,D.,Verloop,N.,& Vermunt,J.D.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 (7):749-764.

[5]张倩.职前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基于西方关于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实证研究的报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8-153.

[6]Lave,J.,& Wenger,E.(1990).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eral Participation.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BORG,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know,believe,and do.Language Teaching.2003.

[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宋萑,张文霄.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J].全球教育展望,2012(6):56-62.

作者简介:

李奕,讲师,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新媒介环境下网民集体认同感的自我建构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复杂身份建构的见证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