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与数学文本亲密对话

2018-01-30 13:12张少刚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摘 要:在现当代教育时代,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在学校中对数学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数学教材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发掘数学教材的精华。笔者经过多年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和更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的学习内容。本文笔者就小学生与数学文本的亲密对话,浅谈几点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实现学生与数学文本的亲密对话。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谈到“阅读”,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会觉得那是学习语文的方法,数学不需要阅读。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数学也需要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教材的意思,加工文本,寻找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策略,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新课程标准倡导:“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学生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与数学文本的亲密对话,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 从文本中抓关键字、词理解

一年级的认数看似很简单,但实际是淡定学生数感的关键内容。在教学“认识两位数”时,学生们要重点掌握记忆“从右边第一位是个位,代表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但学生对个位和十位还是容易混淆,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字,即“从右”就是从右边开始数,还有“第一、第二”,让学生先理解体会,再用具体的数让学生练习,比如“35”,个位是从右起第一位就是“5”,表示5个一,十位是从右数第二位就是“3”,表示3个十。让学生重复练习理解,直至能准确回答多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在头脑中形成个位与十位的认识。再如,在苏教版关于“认识倍”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问题:一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另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光看问题确实容易混淆,于是教师需要把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如:小明有12张卡片,小红的卡片数量是小明的三倍,求小红有多少张?本题的关键词在于“3倍”,这是已知倍数,问题则是求12的3倍是多少?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而另一个问题是“小明有12张卡片,小红有3张,有小明的卡片数量是小红的几倍?”这是未知倍数,求倍数,则是用除法。关于这样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需要关键词“倍”,看它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文本虽不及语文那样丰富,想要解决问题还需仔细阅读和揣摩文本的每字每句,从而找到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 从文本中抓重点语句理解

苏教版教材的设计,从小学三年级上册开始进行解决问题内容的教学,在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时,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本的关键语句。教材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3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问题故意跳开了第二天,这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会把条件仔细阅读,最终发现,要求第三天就必须要求第二天,要求第五天就必须知道第四天,这样学生会发现本题的重点语句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抓住了这句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例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买一套运动和一双运动鞋,最少需要多少钱?”,问题的关键处在于“最少需要”,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要选择“最便宜的运动服和最便宜的运动鞋”。无论是从问题想起还是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关键都在于理解文本的重点语句,可见与文本的亲密对话对学好数学是多么的重要。

三、 从文本中抓图例理解

图文并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趣味性需求,但并不是图例的设计也不是随随便便吸引学生的注意的,每一个图例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专家的深思熟虑的。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设计了这样的例题:李叔叔为敬老院送去了新鲜的南瓜,每箱23个,总共12箱,李叔叔一共送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列式:23×12,但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还不会。在此之前學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材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图例:图中李叔叔手上搬着两箱南瓜,地上整齐的摆放着10箱南瓜。这样的设计是有意让学生发现可以将12箱南瓜分成2箱和10箱,先算2箱,用:23×2=46(个),再算10箱:23×10=230(个),最后加起来:46+230=276(个)。图例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为下面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原理做准备,即:先用个位乘两位数,得到多少个一,再用十位乘两位数得到多少个十,最终相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留意教材图例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每一处细节,要细细体会教材中每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从阅读文本中学习知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本方法,阅读文本的能力也提高了。

四、 结语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文本的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专用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少刚,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