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探析

2018-01-31 18:18郑杨��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中职生职业素养

郑杨��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职教育培养的是职业型教育人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非常重视,由于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提倡以及市场所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本文中,笔者首先对职业素养进行了概述,紧接着分析了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然后再分析了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所在,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专业类型

一、 引言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型技能。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特点,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层面下工夫,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更加自信,也为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职业素养的基本概述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主要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项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涉及的内容众多,如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这些统统是职业素养的构成部分。

2. 职业素养的类型

职业素养根据所从事行业领域的不同: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

公共职业素养是每位劳动者都应当具备的,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行业职业素养对于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岗位职业素养针对的是特定岗位,并且这一特定岗位对职业素养有着具体的要求。

3. 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是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中职教育涉及诸多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所以,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当基于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

三、 培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1. 国家层面的要求

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期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示出坚定支持的决心。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贯彻落实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方针,把提高职业素养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千千万万职业素养强的劳动者走向市场,使得“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向新台阶。

2. 社会层面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愈发活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人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更多的可塑之才为企业服务。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力,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 学生层面的需要

简单而言,职业教育其实也是就业教育,其最终目的便是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中职生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和深造,其目的也是获取足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中职院校加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完成中职学业之后,学生相比于其他务工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中职毕业生中最有力、最核心的部分,满足了中职生发展的需要。

四、 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

1. 职业素养教育缺乏针对性

目前,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很好地执行了既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给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限定了方面。可是,制订的方案和目标只是宏观方面的,微观方面针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目标。不同中职专业面临的职业素养要求各有不同,中职生需要养成的职业素养也就不相同,这样的培养无法联系具体专业,最终影响中职生岗位素养的培养,进而影响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2. 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时代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实现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其他行业间的交流合作,早已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化。由于各行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根据既定目标一成不变,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国家战略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改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实现国家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要三者的统一。

五、 基于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鉴于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存在上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素养的教育质量。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切实提高广泛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条件。接下来,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就中职院校基于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1. 加强专业类型研究,确定明确目标

中职院校的办学据具有特殊性,其专业的开设必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努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往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针对性、层次性缺乏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目标制定不明确所致。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加强专业类型研究,制定明确的、细节的、具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教育方案,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无论如何,对于培养目标的明确,一定要尽可能地细化和具体,使得不同的专业类型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能够有详细的目标参照。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促進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所需的观念意识,形成职业素养所需的情感态度。endprint

2.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培养基础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了正确培养观念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客观基础条件的建设,也就是说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教学条件的建设。中职院校教育的教学条件,主要在于教学实践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必须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训练的基本条件。其次,中职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专业的需求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进而不知不觉地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最后,营造浓厚的职业素养氛围。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职业型与人文性校园文化的有机统一,既要建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又要健全校园素质文化建设,还要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生根发芽。

3. 加强学科相互渗透,强化专业实训

中职院校教育中,不同专业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受到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认真研究起来,总归会存在一定的共性,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過程中,应当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不能将学科教学孤立起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再配合专业实训,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基础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德育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将上述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例,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数控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比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企业营销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控基础理论以及技能,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和数控技术有关的内容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前去当地企业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工人的实践操作,切身感受自己今后所从事的领域工作情况,从而为之后的岗位实习和毕业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4.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实现定岗实习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然行不通。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洗礼”,难以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去感受。所以,中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机会。除了上文中笔者提及到的校内实训室、组织参观学习之外,还可以和市场有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定岗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中职院校的学制模式是“2+1”模式即前两年为理论和技能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在第三年时候,学校应当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实践锻炼,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制造当中去,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零距离接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中职院校如果不是长期的合作伙伴,企业很难接收实习生前来实习。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下工夫。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中职院校可以定期选派实习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邀请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前来授课、双方可以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职毕业生优先进入到企业为企业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下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自己考察自己,弥补学校学习期间的不足之处,在真实的企业中接受职业指导,逐渐提升职业素养。

5. 加强教师素质提升,树立良好榜样

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职业行为。首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在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岗精神等,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得学生能够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加强师德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指路人,很多时候,学生都对教师比较信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加强师德教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规范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些新教师在走向岗位时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中职院校可以将新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师德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师行为的规范,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并且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教师队伍。

六、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中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办学的目的所在。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一定要对职业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以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结合国家、市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地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基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葛锦林.基于专业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2):58-59.

[2]鞠桂芹.论中职生职业素养课程的实践意义与对策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12(1):81-82.

[3]刘君,孔令柱.师德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对策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15(1):18-20.

[4]杨静.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24(12X):236-236.

[5]宋小香.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J].教育,2016,36(7):00722-00722.

[6]谢明英.浅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J].新商务周刊,2016,17(7):126-127.

[7]孔祥富.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探析[J].江苏教育,2016,18(8):39-41.

[8]谢炳春.技师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多主体教育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5,36(8):133-134.

作者简介:郑杨,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中职生职业素养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