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分析

2018-01-31 08:38王中南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化发展

摘 要:自我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教师培养的核心逐渐从知识和知识传递型转变为全能和自主发展型。本文将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教师培养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教师培养的专业需求以及学科教学的能力需求等各个方面出发,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能力欠缺;专业化发展

一、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促使教育形态发生了深刻改变,同时也对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知识技能以及知识技能的传递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当下社会人才培养的各方面需要。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新时代培养符合要求的教育人才。

二、 教师培养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要培养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支具有教育創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但是在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仍然缺乏对教师创新能力的专项培养。教育的创新能力是建立于教育经验的长期积累和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的基础上的,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并积极思考教育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目前教师培养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是导致我国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这是由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技能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教师掌握实际教学方法,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灵活应用。但是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其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都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缺乏自主实践机会,无法对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践检验,因此在真正走入工作岗位后,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快速胜任教学工作。这与新时代下教师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无法为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三) 缺乏教师素质培养

教师素质既包括专业技能素质,也包括德育素质和心理素质,但目前教师培养普遍缺乏对教师德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生本位教育逐渐受到了认可,但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本位教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教师素养。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工作中投入热情和耐心,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由于目前教师培养工作缺乏对这方面的关注,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仍然偏低。

三、 新时期下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 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培养模式的革新,在新时代下,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应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教育的性质出发,培养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使其能够满足当代教育需求。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备多学科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具备创新进取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教师作为社会新型人才的培养者,首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注重学术追求,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准。关注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从公众利益的实际需求出发,赋予教育工作新的内容。明确开展教师培养的目的,树立教育服务理念,注重人的自由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 注重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建设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理念产生于17世纪,随着全球范围的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专业化培养逐渐受到了重视。教师专业化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是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此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但在社会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为: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性地位还受到一定质疑。因此,现阶段的教师培养应该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为教师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 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双向开展,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学科教育与教师的专业教育是教师培养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的相对分离与双向发展则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首先,应将教师的专业教育从培养框架中独立出来,针对于教师专业培养的特点,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注重教育实践,使其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育明显区分出来。完善培养机构的组织形式,建立教师专业教育培养基地,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提供机会。加强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联系起来,提升教师的综合学术水平。使教师在专业技能、智慧、情感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备应对当下教育需求和教学改革要求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和现阶段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建立专业化培养模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教育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方针策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笑颖.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大学,2014.

[2]田学超. 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中南,实习研究员,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化发展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