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V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1-31 14:42张跃龙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VB语言在教学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算法学习能力差,实践课程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严重影响着上课质量。作者根据多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解决学生学习VB效果较差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教学实验,有针对性的编写指导书,适当改革教学理念等。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Visual Basic;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面向理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门二级考试语种。VB具有语法简练、可视化设计、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原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为3∶1,经过多年的教学反馈,结合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调整为2∶2。在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中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程序设计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合理分配实验案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通过上机实践环境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技术和实践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VB教学质量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一、 存在问题

1. 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彻

由于VB属于计算机语言,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和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此外,除了VB语言理解抽象外,自身的测试模块和编程控件有很多。因此,学生从考试学习VB语言时,如果基础掌握的不牢靠,后续的学习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面临的困难就越来越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前后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2. 缺乏解决问题的算法思想

现有的教学程序都是经过很多有经验的人实验测试的,没有什么新意。同样的,在学生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很容易就可以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此,学习变得与抄袭无异。这样的现象给教学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算法。学生如果单纯依靠抄袭别人的程序来完成作业,不注重对自身独立思考,算法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学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上面,并不能让学生掌握VB语言的精髓。

3. 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语言本身的抽象和复杂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老师上课讲述的知识点往往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理解,对于课程外布置的作业也不能独立思考,这就会造成学生多的依赖老师,长期下去,学生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制约学生对VB语言的学习进程,不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

4. 对上机实验课程缺乏兴趣

想要学好计算机语言,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应该注重上机实验,但是由于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编写计算机程序,所以学生缺乏对上机实验的兴趣。即使学校安排了上机实验,学生也会在计算机课程上打游戏,玩手游,闲聊。独立完成上机操作的人很少,一旦有人完成作业,就会有很多同学抄袭他人的计算机程序,所以说,上机效率很低,不能起到实验课应该有的作用。

二、 改革方案

1. 树立重视实验教学的理念

计算机语言Visual Basic 本身就具有抽象难懂,复杂难以理解的特点,老师即使上课进行了讲解,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能及时理解。想要理解这些抽象的代码程序,还需要借助于以后的试验课程,加上实际应用,才能彻底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实践教学在VB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计算机编程试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能力,开阔他们面对新的代码程序是解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提升程序创新能力。在开展实验教学前,要保证给同学们不是合适的任务,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试验理念,充分认识到试验教学对计算机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实验课开展的效果。

2. 制定实验计划,编写实验指导

首先,学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制定教学实验指导书时,考虑学生的本身基础条件,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验指导书。不能简单地照抄其他学校的实验指导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大纲不同,教学重点也不一样;另一方面,学校培育学生的目的不同,教学实验指导书的难度也应该有适当的调整,单纯抄袭,会给自己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制定题目的知识点方面,应该由简到难,逐渐过渡,最好做到既可以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又能对新出现的问题有所裨益。

3. 設置实验内容难易度适中

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时,应该从基础模块、拓展延伸、创意创新等几个角度循序渐进,设置有复习和预习作用的习题。同样的,不能忽略创新题型和实际应用问题。实际应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大家了解到VB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较难的习题,老师可以考虑设置程序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算法思路,完成对程序的填充,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4. 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给学生展示一些教学案例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SUB子过程时,老师可以先考虑给同学们一些SUB程序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于VB学习的热情,然后再去给大家讲解编程的知识,相信授课的效果会比原来好很多。此外,让大家搜寻一些关于计算机程序,尤其是VB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很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专门的编程论坛或者精品课程,提供一些名校的辅导资料,展示一些优秀的VB应用案例等等,也可以提升同学们课下学习的效率,方便学生课下学习,提升学校计算机编程教学的效果。

本校师生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得出,想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语言,首先就应该让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其次要让学生们指导VB编程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途的;最后,通过大量的、合适的编程练习,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机语言本身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查漏补缺,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让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锋,郭维威.基于计算思维的《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115 -118.

作者简介:张跃龙,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