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水方法研究与探讨

2018-01-31 05:18吴守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畦田畦灌田面

吴守伟

为了实现农作物已定的灌溉制度,做到灌水均匀,节省用水,效率高并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必须正确地选择灌水方法和其相应的良好灌水技术。灌水方法按照向田间输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和滴灌等四大类。下面对地面灌溉的灌水方法详细介绍。地面灌溉是灌水沿着田面成连续水流在田面建立水层,而以重力作用成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使作物根系活动层达到湿润的灌水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的设备很少,投资省,技术简单,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灌水方法。按其湿润土壤方式的差异又分为畦灌、沟灌、淹灌。

1决定地面灌水技术的主要因素

决定地面灌水技术的主要因素是灌区作物的种类、坡度以及土壤的性质等。在选择地面灌溉不同灌水方式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分别进行研究,才能够保证灌溉质量,达到经济用水,合理用水之目的。

1.1作物种类。不同种类的作物因为不同的农耕方式,灌水方式也要随之变化。比如说像谷子、小麦以及花生等非中耕农作物,其耕种的方式为窄行条播,灌水则需要采取畦灌的方式。而像棉花、玉米等中耕农作物,实行的宽行条播的耕种方式,因此灌水一般选择沟灌。像水稻这种农作物的灌溉则多用淹灌。

1.2坡度。当田地不平整时,高度相差超过0.2米,或者是灌水沿岸的坡度起伏较大、以及存在没有坡度或倒坡的情况,地面灌溉的方式都不可采用。因为,地面的坡度起伏差超过0.02米时,如果强行灌溉会严重冲刷地表泥土,对农作物的成长造成危害。因此只有平整的土地,才能进行地面灌溉。

1.3土壤结构与渗透速率。当进行淹灌与畦灌时,水通过地心引力作用会逐渐渗透到土壤深处。而在进行沟灌时,也会存在少量水受到地心引力作用而渗透到沟底下方的土壤里。因此灌溉人员要注意把握土壤性质与结构以及渗水的速度与原理,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

2畦灌法

此法主要是指通过将田地运用畦埂划分小面积的平整水畦,当水从输出沟或者是毛渠内部引入畦田之后,水层比较单薄,可以沿着田地的坡度缓缓流动,逐渐渗透进土壤内部。为了提高畦灌的质量,就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土壤质地、田地坡度、土地渗水速度等状况,选择规格合适的畦田,并且有效控制灌水的时间与流量。

2.1畦长。田地的做坡,灌溉流量以及土壤渗水速率直接决定了畦田的长短。一般自流灌区,畦长在30-100米,每个畦田的灌水流量控制在3-6L/S。畦子过长,往往畦首灌水量多,畦尾灌水量少,浇地不均匀,同时浪费水量;畦首较短,打畦和浇地用工较多。田地的坡度对畦田的长短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纵坡最佳的坡度应在0.001-0.003之间。当纵坡的坡度较大时,畦田长些,纵坡小时,畦田短些。与此同时,土壤性质较为轻薄时,畦田的长度宜短;而土壤为重质时,长度可稍长。

2.2畦宽。田地的横向坡度,土壤渗水速率性与农耕设备的规格直接决定着畦田的宽度。通常而言平土工作较差的、横向的田地坡度较大时,应缩小畦田的宽度;土壤性能为重质时,其渗水速率变快,此时畦田的宽度应加大。此外畦田的宽度还要符合农耕设备的规格大小,最好能是其规格大小的整数倍,以此来提高农耕机具的运行效率。现阶段,一般采用畦宽约为2-4米。

3沟灌法

此法是指在田地间挖沟灌水,以便渗透到沟渠两侧的农作物中去。当水在流动时,其会受到地心引力与毛细管的双重作用,保证沟渠两侧土壤的湿度。农作物种植的行距决定了沟渠的间距,间距一般控制在0.5-0.8米。还有不同质地的土壤对于沟渠的间距有有不同的影响。比如说,轻质土壤的沟渠间距一般为50-60cm;中质土壤的沟渠间距为65-75cm;重质土壤的沟渠间距为75-80cm。需要注意的是,灌水要均匀连贯,要结合实际的土壤质地、田地坡度以及灌水的预计定额等因素,为了使灌水均匀,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壤质地及计划灌水定额等条件,合理地规范灌水流量、沟渠的长度以及灌水时间。这些因素相互制约,互相影响,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当田地坡度较小,土壤渗水速率较高,田地不平整时,要适度缩短沟渠的长度,在增大灌水的流量入。不然沟渠较长、流量偏小会使得灌水时间延长,灌水效率降低。继而是的上游与下游的土壤湿度不均。严重者,上游还会引发深层渗水,造成水量的浪费。现阶段,我国各地都采用的沟渠长度为30-100米,灌水流量为0.5-3.0L/S。而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树立好节约灌水的观念,在土壤渗水速率下降,田地坡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细流沟灌”的方法,也就是说水在在流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全部水分能充分深入到土壤内部。其渗水的规格与普通沟灌的规格一致,都是在每个灌水沟渠的入口安装了一个可以控制灌水速率的管道,從而使得小流量水也可以引入沟渠内部,一般用0.1-0.3L/S。

4淹灌法

此法是指要保持水稻作物的田面上留有一定厚度的水层,从而通过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源源不断地向土壤入渗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灌水方式。采用淹灌法要求田面水层深浅一致,排水落干时,田面不留水层,土壤干湿相同。要满足这一要求,关键在于田面平整。因此,一般格田的田面坡度应小于0.001,很少允许达到0.002,最优地面坡度为0.0005。

5灌溉土地的平整工作在实施地面灌溉时,为了保证灌水质量,减少水量浪费,提高灌水工作效率和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进行灌溉土地的平整工作。土地平整工作要达到如下要求:

5.1对于平整的土地而言,要尽可能满足畦田的一般灌水要求,如果采用沟灌,则需要保持田地的坡度为0.001-0.003。如果是水稻,则需要将坡度控制在0.001以下,而且不能存在横坡。

5.2土地经过平整之后,还要增加相应的肥力。因此,在挖土、填土等方面,尤其要注意增添熟土,增施肥料,达到当年平整土地,当年收获效益的显著效果。

5.3减小平整土方的工作量,以移高填低、平衡就地挖填为原则。

5.4改良土壤,扩大耕地。像粘重易板结的土壤,要结合掺沙改良;采用挖沟排水,改良冷浸田。平整土地时,要结合填沟,平洼扩大出口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

(作者单位:233525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畦田畦灌田面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浣溪沙·夏日游下弓村
秋野
灌溉方式对温室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对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韵在乡村
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