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创新传承思考

2018-02-01 14:38张怀成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竞技民族传统

张怀成

(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的宏伟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以前的孤芳自赏逐渐走向世界共享。但是,由于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失衡、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变等原因,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出现了诸多困难和阻力。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阻力,考验着体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

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社会组织、宗教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重要凝聚力,是维系少数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从体育文化角度看,国家到地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会等,使得各个民族的体育健儿得以展示了本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通过展示与交流体现了个人价值、体会了个人人格精神、实现了个人个性的觉醒和张扬、增强了自我肯定、坚定了做人的信心,获得了融入中华民族、融入社会的满足感、存在感[2]。有序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发展。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社会各个群体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实现良性互动,呈现出有序的社会状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获得了身心健康,充实了娱乐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满足精神与身体需求,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情感交流的社会氛围。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得益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宣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华传统武术为例,武术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代言,主要是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据《宋史》记载,岳飞年幼时便怀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从军之后“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3]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可见岳飞一片“一心抗金、保家卫国”的赤胆忠魂的爱国精神,这种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除了爱国精神,武术还蕴含博大武德文化,即社会公正原则——正义、公平、公道,这些都与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通过练习传统武术,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功效,又可以培养优秀民族品质,有利于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有助于树立地方品牌,服务地方经济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体育作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体育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休闲融合发展[4]。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民族生活,并服务于地方生活,跟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近年来,以民族体育文化为品牌的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迅速发展起来,如恩施来凤的摆手文化旅游节、内蒙古敖包会旅游节、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节、香港舞狮舞龙文化旅游节、云南泼水旅游节等通过“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汇聚各种商贸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穿针引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有助于促进地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5]体现了国家对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举措。诸多历史原因,造成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失衡问题是国家急需解决的政治问题。其中,全面提升落后地区人口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肯定的是,在欠发达地区全面、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群众体育是提升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抓手之一。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各民族的历史演变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体现出了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成为新时期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发挥其健身、健心和娱乐的功效,使参与其中的人们不仅可以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摆、跳、滚、翻等基本运动形式的全身心活动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效果。正因如此,立足本土传承与现代发展需求,全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促进地方全面健身事业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发展关系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血缘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具有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虽然,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在外在表现和内在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究其根源,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民族传统体育身影。以现代足球运动为例,据《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做了赵相,为赵合纵,联齐抗秦,他出使齐国对齐宣王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6]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发展成为现代足球。这一观念也得到世界足联官方认证。再如中国武术,借鉴了韩国跆拳道和日本空手道的现代竞技发展机制,于1990年在北京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I W U F),随后出台《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7],确立了武术段位法,以及散打竞技职业化等,在满足国内外民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推进了中国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互动共存”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多元化,单一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在这种体育多元需求下催生了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共存格局。这种共存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存在关系,而是具有强大互动性的共存关系。如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而本土化发展外,还不断引入现代体育的竞技机制进行全球化发展,以保证其强大的生命力。现代体育价值理念也在悄然变化着,“更快、更高、更强”已不再是其唯一价值标准,身心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正在慢慢地影响现代竞技体育的价值理念导向。以太极柔力球为例,太极柔力球是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网球、羽毛球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而创编的,技术上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太极柔力球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以及和平圆满的战略思想,它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中所有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8]由此看来,随着人们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必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嫁接”性互动,并长期存在。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创新传承路径思考

一种文化得以传承、乃至发扬广大,文化内核是其传承的内在动力,文化场域是其传承的土壤,平台是其传承的必需条件,管理系统是其传承的根本保障。

(一)传承域场的构建

场域是一种空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场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空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这一特定的空间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制度、结构、关系等,又不断影响与创造着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放置在社会这一空间维度,来阐明其文化特点、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价值,要立足于社会需求、民族需求、地方发展需求,真正做到服务民众、服务地方、服务民族与国家。

(二)传承平台的搭建

1.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成弱化趋势,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与措施、自觉与监督并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行系统,将濒临失传民族传统项目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为后续传承把根留住。

2.学校教育平台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合人群总体来说偏老龄化,参与人群文化层次上也相对偏低。学校是现代教育的常规途径与方式,是民族传统体育标准化、科学化、普及化的最好途径。一方面,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基层挖掘整理,加大研究力度,大胆创新,积极推出适合不同人群身心特点、生活水平、社会文化心理等大众化的具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项目。另一方面,通过编写相关教科书和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建立教育训练基地、举办相关课余竞赛和民族文化节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使年青一代能够形成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态度和良好意识,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活态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3.群众体育活动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其本身发展的起点与归宿在民众的生活。随着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越发强烈,因为,在民众生活中,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它对民众的行为、生活方式的选择起着导向、强化、深化作用。充分利用群众体育生活平台,以社区或村落为单位成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代表队,定期演练、表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群众间的交流;成立民族传统体育民间协会,邀请民族传统体育传人向群众传授技艺;通过民族传统文化节等途径促发民众自觉、自愿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良好群众基础。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体育的生活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家对各民族人民的人文关怀。

4.竞技职业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职业化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快速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现代竞技化“改造”,制定科学的赛制、赛规,并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赛与表演,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职业联赛、以及以民族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交流赛和邀请赛等各类竞技赛事的实践与循环验证,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等,最终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现代传承系统的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创新、试验和推广普及。既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可以借鉴现代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从传承时间、传承逻辑与传承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传承时间上我们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分为七个阶段:1.规划阶段→2.设计阶段→3.项目挖掘整理阶段→4.项目改造阶段→5.项目试点阶段→6.项目推广阶段→7.项目更新阶段。传承逻辑是指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针对传承时间的每个不同阶段在传承逻辑程序上都应该遵循七个步骤:1.明确问题→2.系统指示设计→3.系统方案设计→4.系统分析→5.系统优化→6.系统决策→7.设施计划。传承知识是指为完成各阶段、各步奏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专门技术的总和,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学、体育学、医学、民族学、美学等等。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创新、试验和推广普及,还要以关注少数民族民众生存、娱乐、工作、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民众的自由自觉主体性活动,从理念、制度和行动上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促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生和坚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平台与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效传承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1-11-18.

[2]张怀成,韩斌.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11):210.

[3](元)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4]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

[5]国务院文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Z].

[6](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段位制[EB/O L].(2011-10).http://d w.wushu.com.cn/N ews V i ew.a sp?I D=146.

[8]卢琳.太极柔力球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7,(8):66.

猜你喜欢
竞技民族传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竞技精神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