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的困境与纾解
——基于黔西北乌蒙山区的调查分析

2018-02-01 14:38张有龙杨晓萍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毕节市学历

张有龙 杨晓萍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政府贫困治理的基本战略,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贫困山区夯实教育精准脱贫根基的基础性工程。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具有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特征,是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所有8个县(区) 中有7个被列为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民族与贫困两大问题交织,毕节市境内居住着彝、苗、蒙古等45个少数民族。本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探讨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的现实情况、发展困境及解困之策。

一、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的现状调查

(一) 师资规模

在新时期国家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中,2010年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签署协议,在毕节合作共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同时毕节市承担了“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试点项目。毕节市充分利用试验区政策优势,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毕节统计年鉴历年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市有幼儿园110所,在园(班) 幼儿12.77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 率为36.19%。到2015年,幼儿园增长到593所,年均增长87.8%;在园(班)幼儿24.21万人,年均增长17.9%;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提高到76.07%。就专任教师的规模来看,幼儿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从2010年的918人,猛增到2015年的7861人,六年间差不多增加了7千人,年均增长151%。

(二) 师资结构

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历、专业、职称和年龄结构四个维度来分析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通过配比抽样,在毕节市8个县(区)选取了80所农村幼儿园,涉及32个公办园和48个民办园,同时为了样本的代表性,取样分别选取了城郊、乡镇和村庄三类幼儿园。调查共发放问卷1130份,回收问卷1082份,分析后得到有效问卷1051份,有效问卷率93%。

1.学历结构

学历水平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高中学历的教师是毕节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主体,占到47%;专科学历也占较大比例,占到40.15%;高中及专科学历的教师几乎占到90%;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占比很低,只占10.28%;高中以下学历不合格教师仍然存在,占2.57%;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历教师为零。通过对毕节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与2015年贵州省统计数据对比发现,贵州省具有高中学历的农村幼儿教师占比31.49%,毕节市的比例则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贵州省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比66.64%,毕节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21个百分点。

2.专业结构

专业背景反映了幼儿教师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调查发现,毕节市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业类别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学前教育专业、其他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分别为46.58%、38.18%和15.23%。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大多在职前接受过师范教育,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仍然主要选择以教师为职业。但超过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这部分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优先考虑城市的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只能大量补充中小学富余教师及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他们仅通过短期的转岗培训和职前培训就上岗,甚至边工作边培训。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资格证,反映了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知识素养与技能。调查统计发现,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达到58.14%,只占一半多点;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28.16%,持有幼儿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合计占86.3%,基本上符合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的要求,但是仍然有13.7%的教师没有取得任何类别的教师资格证。

3.职称结构

职称层级是反映幼儿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职称结构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中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分别占0.09%、8.47%、23.98%,未评定职称的占67.46%。通过毕节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与2015年贵州省统计数据对比发现,贵州省农村幼儿教师中获得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0.11%、9.88%、27.11%,毕节市农村幼儿教师职称水平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未评级的教师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学前教育历史欠账太多,进入队伍的大量新教师难以获得职称评审机会,同时大量民办园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渠道不畅通,导致未评定职级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

4.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毕节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年轻化,35岁以下教师占90.11%,其中20岁以下、21~25岁、26~30岁和31~35岁各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分别占9.13%、38.82%、23.31%和18.74%;而经验比较丰富的35岁以上教师仅占9.99%。

二、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的困境分析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独特地位在国家政策体系中未得到足够重视

2010年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虽然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但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独立性政策极少,大都只是被附带性地提及,多散见于其他各类教育政策文本中。2015年国家出台支持农村教师发展的专项政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将乡村幼儿园教师包含其内,由于政策的模糊性,致使各地在具体实施时可能将乡村幼儿教师排除在政策范围外,以致无法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二)教师队伍缺口很大且极不稳定

一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专任幼儿教师配置在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农村幼儿园中存在很大差异,公办幼儿园受教师编制限制,每班很难保证两教一保,大班额情况严重,师幼比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据一项相似调查发现,公办幼儿园平均每班有1名编制内的带班教师、1名临聘教师和1名保育员,民办幼儿园平均每班配1-2名教师、没有专职保育员,民办学前班和村小学前班平均每班只配备有1名教师。[1]

二是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贫困、教师收入微薄、教学条件艰苦造成教师数量较少、教师流动性大。”[2]与城市相比,经济报酬很低以及社会保障缺乏是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子女也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绝大多数学历和专业合格的幼儿教师只是将农村作为一块跳板或解决当前生存问题的临时性选择,遇到合适机会就会义无反顾地流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还有一些教师甚至放弃幼教工作转而从事其他报酬更高的职业。流失的高比例与流动的高频率,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第一,学历结构方面,由于城市工作条件和待遇报酬较高,吸引了大部分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而面对教师紧缺的严重状况,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农村幼儿园,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学历低的教师,从而导致幼儿教师配置的严重城乡二元分化,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主体是专科学历,而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主体是高中学历。

第二,专业结构方面,大量转岗及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因此培训成为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来参加培训的农村幼儿教师数量越来越多,但因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保障;加之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或实用性,培训形式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师生之间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案例分析和现场指导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导致比例很大的年轻教师缺乏系统科学的幼教专业知识、扎实的保教技能,专业素质堪忧。

第三,职称结构方面,大量新入职教师加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短时期内无法达到各地区规定的职称评定标准,加之职称比例影响了教师职称评定的积极性和对职称评定公正性的认同感,致使专任教师中未评职级的教师人数明显上升,而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下降。

第四,年龄结构方面,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断层比较明显,总体偏年轻化,大多数是近几年新补充的教师,25岁以下教师差不多要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然而这是一个最容易流动、极不稳定的年龄段,他们缺少幼教经验,加上工作任务繁重,有的教师一旦恋爱结婚,有合适机会离开幼教行业的可能性极大;[3]而教师梯队建设急需“传帮带”作用的骨干力量、年富力强且经验丰富的35岁以上教师却只占极小比例。

(四) 教师待遇低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幼儿教师整体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与城市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据一项调查统计,江苏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地区差距特别明显,苏北月人均工资为950元,苏南每月最低1016.1元、最高1705元,而苏中每月最低为1120元。[4]虽然国家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但补助标准相对较低,16%的县月补助标准人均不到200元,更有极少数的县还低于100元。[5]不仅补助标准低,部分贫困县在制定当地补助标准时,实行简单化、粗放式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园的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致使补助标准不能合理地体现差别,很难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心任教起到应有的政策激励作用。

三、优化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的政策建议

(一) 科学处理基础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

人、财、物是制约和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基本的办园条件缺乏、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面前,尤其应注重科学处理基础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投入经费并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具体而言,应分阶段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处于起步期的新建阶段,基本建设与教师队伍财政投入应采取并重的方式进行配置,“硬件”和“软件”建设要同步推进;在已具备基本办园条件阶段,财政投入就应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特别是在农村幼儿教师稳定、质量提升方面应优先给予稳定持续的投入。

(二)持续探索与创新教师培养及补充机制

1.多举措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

在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过程中,新增编制应优先向农村幼儿园倾斜。编制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单列政策,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同时切实考虑农村幼儿园规模较小、班额偏小等现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督导评估部门应加强专项督导,重点督查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等现象。

2.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补充渠道

政府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时,应明确规定将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政策范围;积极探索地方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支教、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足配齐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教师教育院校要积极主动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接,精准预测贫困山区农村幼儿园一定时期内的教师需求,定向培养相应规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现本土化定向与订单式定向、区域定向与行业定向的有机统一,严把培养质量关,使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健全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体系

1.建立立体开放式培训体系

目前教师培训资源多元但力量分散,应加大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等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完善协同联动的培训支持服务体系。绝不能搞一窝蜂的突击式培训运动,要从根本上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培训机制,通过分期分批培训,科学有序覆盖全体农村幼儿园教师;同时要兼顾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使民办与公办幼儿教师一样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机会,整体提升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2.大力增强培训实效性

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学、管理质量的监管与评价,引导督促培训机构全程突出“需求导向”,在培训前要进行入园式调研,科学诊断真实的教师培训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中要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推行混合式培训,将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提供项目式和菜单式培训,并有计划地送培到村入园、开展园本培训和教研,大力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培训后要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参训教师、幼儿园以及当地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以利于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质量。

(四)切实提高教师薪酬待遇

只有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才能够吸引优秀毕业生以及稳定现有教师队伍。虽然有学者建议教师工薪投入管理模式需要从“以县为主”转变为“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6]但当前最积极稳妥、现实可行的仍是继续完善“县级为主、省市统筹”的学前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县级政府根据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教师工资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贴两大类别,按月定时足额发放,确保教师日常生活所需;并通过多种途径保障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做到同工同酬。省市级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统筹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政策,按照任教幼儿园至县城距离远近等艰苦程度标准,依特定比例加权核定农村园任教津补贴,做到越往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各级政府除了要切实履行政府财政投入责任,也需要督促幼儿园大力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可以设定农村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在幼儿园年检时将其作为合格指标进行考核,据此进行财政补贴。[7]幼儿园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筹措办园经费,按照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计算工作报酬,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为广大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儿童提供普惠公益的学前教育服务是一种根本上的开发式、造血型的教育扶贫,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已经成为决定未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幼儿教师配置必须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以配齐数量为基本,以提升素质为核心,以保障待遇为着力点,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参考文献:

[1]程志龙,程志宏.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

[2]周真刚.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3]徐发秀.民族地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5).

[4]徐群.师资配置: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务[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5]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情况的通报[EB/O L].http://www.moe.go v.cn/s r cs i te/A10/s7030/201703/t20170313_299335.html.2017-09-17.

[6]薛二勇.提高我国教师待遇的政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7]冯婉桢,田彭彭,蒋杭珂.区域幼儿园教师队伍配置进展与优化路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3).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毕节市学历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