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2018-02-01 14:32唐如钰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兰考县铜川普惠

唐如钰

“扶贫再贷款+产业扶贫”模式在宜君县成效初显。

“车祸后我在家躺了好些日子,一场冰雹又砸得地里颗粒无收,又没有抵押物贷款种地,日子太难熬了。”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彭镇西村贫困户强文平说,六年前的一场天灾人祸,让他本就一贫如洗的家雪上加霜。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铜川中心支行(下称“铜川中支”)副行长任晓龙介绍,像强文平这样因病致贫、又因缺乏有效抵质押物而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农民在全国还有很多,“但我们不能让老实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近年來,精准扶贫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实施,一改过去“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扶贫模式。许多地方以金融资金支持贫困地区产业、教育和基建建设,让贫困户获得发展生产且持续增收的能力,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式扶贫。

但乡村金融配套服务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受农村抵质押物缺失、铺设农村金融网点成本较高、商业可持续性仍待提高、涉农资金“沉不下去”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开拓农村业务的动力始终不足。

根据十九大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近年来,央行在多地指导其分支机构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在广大乡村开展普惠金融、金融扶贫工作,让更多有生产能力和意愿的农户享有普惠金融的福利,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此,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奔赴陕西铜川、河南兰考探访多个乡镇,亲见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实地成果。

善用扶贫再贷款

强文平所在的宜君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位于铜川市北部,地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脱贫任务艰巨,也是典型的“三农”金融供给匮乏区域。

对此,央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解决老生常谈的农村金融难题,一方面要加快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扫除金融服务空白的“盲点”乡镇;另一方面则需要央行等相关部门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让涉农资金沉下去。“要灵活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有效增加贫困地区的融资供给。”

自2016年3月央行设立扶贫再贷款机制以来,西安分行便一直探索如何用好该工具,充分放大脱贫效应。仅一年多时间,扶贫再贷款政策在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扶贫攻坚战中就发挥起了“排头兵”作用。

据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王军孝介绍,目前宜君县内金融机构的涉农扶贫资金主要来自央行扶贫再贷款,被大规模投放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以及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扶贫贷。

强文平告诉记者,在铜川中支和彭镇西村委会的帮助下,他2016年8月成功向陕西信合申请了3年期、5万元的无抵押小额扶贫贷款,用于发展养殖业。“享受了4.35%的基准利率和政府的风险补偿金机制以及当地财政资金的全额贴息。”

很快,家里的农院内外空地都改成了养鸡场,养了母鸡400只和公鸡700余只,按照当前市场行情,预计强文平2018年便能还上贷款并实现脱贫。

记者还解到,目前铜川中支正在探索的“扶贫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产业扶贫”模式,目的在于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优先支持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产,帮助其增收脱贫。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力,当地政府建立了“银政保”联动机制,设立了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1000万元和小额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620万元;并推动了政策保险落地,在实现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广由政府全额补贴贫困户的“扶贫保”、“政银企户保”等产品,为贫困群体发展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支持。

例如,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种植大户赵太顺和贫困户明建军便是该模式的受益者。

王军孝介绍,赵太顺早年进城务工,2000年回乡创业,在哭泉镇承包了一片农林场种植玉米和核桃,碍于资金缺乏,规模一直做不大。直到去年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落地后,他才拿到了宜君县信用合作联社的50万元产业扶贫贷,获得了政府的全额贴息,带动身边的贫困户一起致富。

在赵太顺的农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加工核桃的贫困户明建军。他说,自打记事起家里就一贫如洗,2017年2月赵太顺让他来农场务工,如今累计拿到了15500元工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这样的贫困户,赵太顺眼下雇了17个人,加上断断续续来的季节工人,一年下来也能带动30几户贫困户增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给扶贫工作尽一份力。”赵太顺显得很满足。

如今,这一模式在宜君县已成效初显:截至2017年9月末,宜君县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2.5亿元,用于支持包括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内的产业脱贫项目。

“四位一体”风控

除扶贫模式创新外,央行在各地实践中还长期强调了要严守风控关。例如,记者在河南省兰考县发现,一部分贷款风控难题在此迎刃而解。

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记者见到了兰考县副县长秦向辉,与此前兰考县脱贫“摘帽”前夕时的疲惫不堪相比,这次他面色红润了不少——适逢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成立一周年,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所主导和参与的一系列举措陆续显效,尤其“银政保担”四位一体的风险处置机制。

该机制,一是由兰考县政府牵头主办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成立兰考县普惠授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专项负责普惠授信工作的风险处置;二是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权责匹配的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建立了适应农村实际的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如此,既分散了各主体的风险压力,也按比例明确了各自责任,激励了各方在贷款前、中、后期及时跟进并降低风险,更实现了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流向“三农”和小微的撬动力。

兰考县农商行副行长邢际峰认为,银行的“三农”和小微业务通常要以高收益来覆盖高风险,“四位一体”机制能大幅降低这一压力,并让农民获得更实惠的贷款。

截至2017年12月,兰考县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8024 笔、5.96亿元,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贷444笔、1.84亿元,不断提升了贷款的可得性与服务的满意度。

当然,新机制并非一劳永逸。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表示,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还应做好两件事:一是适当提高对“三农”和小微的风险容忍度,给予灵活的应变机制,比如对暂时陷入困境但仍具备生产能力的贷款人,银行可适当展期;二是要培养农户的用信、守信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考县铜川普惠
朱鹮之约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
论兰考县脱贫攻坚经验及其当前中国时代价值
普惠金融的实施效果及其改进对策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铜川转型应融入大西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