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修复富民工程是振兴乡村经济的捷径

2018-02-01 05:29李广彦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富民生态农业环境治理

李广彦

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可见,乡村振兴与乡村环境治理息息相关,而乡村环境的治理不能简单地就治理谈治理,必须要与农业发展、河湖治理结合起来。

加强水环境修复等综合治理,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环境改善非常重要。目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农田施肥、水产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从简单的“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生态富民”质的飞跃。

笔者认为,要做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乡村水环境治理,重点突破。近年来政府不遗余力治污,但“治”大于“防”难免本末倒置,效果有限,单纯就治理而治理,再多的钱也填不满无底洞。因此,指导思想必须“防”大于“治”,加大对源头预防和生态修复的投资力度。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修复的中小企业或团体。目前国家对“三农”财政投入不少,但涉及生态农业的补贴却微乎其微,与生态文明要求还不相适应。振兴乡村生态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建立必要的奖励政策,不能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吃亏。最后,发展生态农业和水环境治理不能只考虑生态保护,也要考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与农民增收挂钩,才能调动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和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比如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能增加作物和其他产品的产量,综合收益显著。笔者所在的湖北省宜都市桂子湖不仅种花种草生态修复水环境,还通过生态养鱼等措施积极寻找产业出口,力求生态价值、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三足鼎立,生态水与致富水兼得。其他乡村也可利用湖泊、塘堰、低洼地、沼泽地、低产地等,建设湿地生态修复系统,在满足人们精神美好需要的同时,不断推进生态与农业、休闲、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家园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

总之,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不论是筑牢生态屏障,还是水环境修复和发展生态农业,都应以理念先行,以实干为基,以制度优势为保障。相信,练好这套绿色发展的“组合拳”,乡村必将能打造出生态、宜居、宜业、富民的美丽水环境。

猜你喜欢
富民生态农业环境治理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