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途径

2018-02-01 05:21张娟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张娟

摘要:针对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探讨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职能,内容有:计划职能和监督职能。此外,研究了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容有: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建立财务报告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对预算的评估和考核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主要是通过各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此后财政对其进行审核,政府对其进行审定之后,报入到人大通过,属于一种能够全面反映部门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综合性收支计划。通俗的分析,也就是一个部门中有一本预算。经过长期发展,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缺乏相对完善的约束机制,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够严密,对制度落实的不够彻底。伴随着我国机构改革不断深入,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预算改革的不断实施,传统中的粗放改革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社会形势的需求。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当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对于传统预算方法和预算原则而言,均相对滞后,这就导致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当下的财政预算工作虽然具备一定的管理制度,预算项目经济科目细化到位,专款专用,有效杜绝资金的混合使用,对提升单位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奠定了基础,但个别单位的财政预算项目经济科目有限,存在部分正常开支却无专项经费列支的现象。例如本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只有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物业费经济项目预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残疾人保证金、维修费等,无专项经费列支。其次,预算编制时间紧,尤其需要政府采购的项目,采购方式、供应商的选择及专家建议的局限性,使得项目资金预算存在较大偏差。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职能

(一)计划职能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属于一个公益性质的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借助财政预算。对此,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需制定较为明确的资金预算,这种做法,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极大意义[1]。这种做法也充分体现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计划职能。此外,为了能够对全额拨款事業单位今后的资金流向做出一定的控制和预测,必须先制定科学有效的资金走向。实施计划职能,主要是为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出科学评估,从而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艺作用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进一步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够更加有序的进行,需对其联合性智能进行充分发挥,从总体角度进行分析,全额预算管理智能主要表现在,将公司职员以及管理阶层进行充分联系,进行具体的工作。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联合的主要因素有:职员、管理和单位,相关人员在这三者之间构建一条紧密的纽带,实现职员和领导之间进行有效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的协调性得以充分发挥,对今后的工作更加有利,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监督职能

在全额拨款事业的单位当中,监督职能属于异性核心性职能,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的控制智能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的不同方面,其中有规划、整理和执行等。对这些流程进行相对严密的监督,能够确保高效性和标准性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司内部流动性得以提高,避免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亏空。此外,控制智能还体现在对公司进行管理以及总结方面,执行至今后,单位内部管理人员需对预算的资金进行科学总结,从中发现不一致的内容,针对这些事业单位而言,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从而发现问题,实施下一步管理。

三、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规范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对事业单位的各个活动均产生一定影响,是事业单位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在预算编制之前,需进行取证和调查,确保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有效的。防止预算编制被修改和调整,即便必须调整或者修改,也必须具备确凿的证据或者依据。提高预算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约束能力[2]。针对有些虚假预算,需做出惩罚,不能姑息。对其进行具体编制过程中,需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人情关系而对编制工作带来影响。需对预算项目详细列出,并如实记载,一方面能够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另外能够为部门工作提供相应指导,对下述部门进行约束,促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资产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二)建立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告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财务信息文件,在报告内,不但记载了年度内各个活动所涉及资产情况,同时也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做出详细记录。构建相应财务报告制度,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3]。其和上市公司有着一定相似之处,事业单位中的所有活动均会接受相应部门的监督,如果有违纪行为出现,也可能被有效的制止,通过这种手段,对事业单位资产以及预算带来外部性作用,这促使事业单位在外部压力情况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对资产的管理,促使事业单位不但能够在内部机制的职业下,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科学改正,同时还能在外部监督的影响下,及时找到自身的不合理处,促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主要指的是非税收预算单位所编制的收入计划,其中有行政事业型的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对年度预算进行确定,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将上年收入实绩以及相应政策性调整基本依据,对年度收入计划进行制定,如果政策有所调整,会对收入带来较大影响,相关单位可以提供相关材料,提交财政部门确认。此外,以单位人员情况、日常运转以及事业发展等因素以及规定标准,对部门全年支出进行测算,并且进一步细化所编制的内容。

(四)加强对预算的评估和考核

当资产预算编制完成后,相关部门需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作出充分分析和考核。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既能够对本次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预算项目编制以及申请提供具有极大价值的参考。当预算完成后,需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查看其是否超出预算,如果超出预算,是在哪一环节超出预算的[4]。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对绩效较差的部门带来影响,进一步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规划。

(五)构建相对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相对健全的会计控制体系。此后,高度明确不同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和相关权限,同时要充分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等。为其设立相应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等职务,保障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能够相互分离,经营权责和会计责任之间能够相互分离;在授权和执行上、保管上以及审查等工作均能够被有效分离,从而促使企业内部能够相互牵制,并相互制约。在开展重大投资,对资产进行处理,对资金进行调度以及实施其他经济业务事项事,需要做出集体性审议[5]。在财务清查范围内,需对期限以及组织程序进行明确,制定相应作业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结合这一目标,明确控制标准,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最后对会计资料实施相应的内部审计。

四、结束语

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帮助,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利用率。因此,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够促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振梅.试析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6 (18):41+43.

[2]李青.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模式及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6 (06):88.

[3]董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与绩效评价分析[J].财会学习,2016 (01):27-28.

[4]苏菲.全额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点及改进措施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0):179-180.

[5]张媛媛.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 (13):95.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