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探索

2018-02-02 23:55纪国林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整理环境保护土地

纪国林

(江苏龙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32)

引言

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多种手段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改造,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土地整理主要是利用多种方式改变传统的土地格局及利用方式,完善土地生态系统,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

1 土地整理概述

土地整理对区域内的资源分配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比较明显,对此应及时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的决策与规划设计中,应充分结合自然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应做好土地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协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2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1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化中,很多地区为了减少成本投入采取裁弯取直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其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破坏。此外生物多样性也会面临锐减的风险,单一的农作物无法很好地保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病虫害的规模也会不断增大,很多物种的多样性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2.2 影响水资源与周围的水环境

土地整理中多采用混凝土路面和沟梁结构,但是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除了能够降低成本外无任何优势。首先其不利于土壤水分储藏,降低了地表渗透率和地下水的自我净化能力。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和梯田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很好地满足了当前土地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水资源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地表水系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而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利于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也大大下降。

2.3 分析评价论证有待完善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应科学论证土地整理对多个要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创建完善的生态绩效评价系统。但是我国在系统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所以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一些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更低总量的平衡性,片面重视土地整理的数量而忽视了土地整理的质量,因此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较为不利的干扰。

3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3.1 确立合理的评价指标

土地整理工作中,应保证生态环境管理的质量,同时还要创建与当地实际相符的评价体系,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创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其一方面可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量化监控,正确认识土地整理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2 做好质与量的协调工作

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结构,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来化解人地矛盾,从而在保证土地得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土地质量的同时应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还应结合多个生态因素的影响。做好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协调工作,并以此为前提采取有效的生物工程技术。

3.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研究人员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土地整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保证养分的正常循环,减轻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生产力。此外,其还可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进而也有效减少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由于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农业区进行,所以不能采取创建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此应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3.4 落实景观生态计划

地球表面的景观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土壤、气候、生物和地貌等。所以,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手段做好土地调整及改造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土地综合规划工作。如将田间两侧的灌木林和防护林独立于其他的植被,单独建立通道,在消息和池塘边种植树木,从而起到湿润空气,降低温度,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

结语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地整理对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对此,我们应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整理环境保护土地
环境保护
我爱这土地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分土地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