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宋词的万千雨境里

2018-02-02 04:22赵华凝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宋词

赵华凝

摘要:雨是天地之灵,经过宋代无数词人的情感体验的主观改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雨意象的情感性和艺术表达效果,使其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和审美價值。本论文首先对雨意象进行了思想情感方面的归类,接下来从四个方面探讨雨意象的审美文化特征,最后从审美形态和审美体验两个方面简单总结雨意象的美学贡献。

关键词:宋词;雨意象;思想情感;审美特征 ;美学贡献

宋词是中国文学苑里一朵靓丽的奇葩,宋词中雨意象多种多样,内涵丰富。据统计《全宋词》中出现雨意象的次数多达4910次,词人把梨花雨、梧桐雨、清明雨、秋雨、山雨等各种雨意象融入了情感体验和精神意志,使雨成为表达词人情感的载体,或者通过雨意象的营造来追求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由此雨意象具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审美文化特征。

一、雨意象在思想情感的分类

每个词人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验不尽相同,雨意象也就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情感特征。“雨,可以听,可以观,可以淋,可以怨。”从思想感情方面,我们可以把雨意象主要分为:

1、雅之雨。

有的雨意象纤细柔滑,倾心淡雅,在这样的雨中,词人通常可以感受到不为俗世所困,在雨中赏景的高雅情致,追求一种闲淡儒雅的生活情趣,这就是宋词中的雅之雨意象。

黄庭坚的《菩萨蛮》中写到:“半烟半雨溪桥畔,渔人醉着无人唤。”词人以非常自然轻松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显示优雅的雨景图,一位渔翁正在醉酒酣睡,慵懒惬意,无人来惊扰他的好梦,多么闲雅散淡的人生境界。

2、禅之雨。

禅之雨,不大喜,亦不大悲。在这种雨中,词人抱有一种淡定从容的心境和情感,在雨中思考人生吗,领悟人生的真谛。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就是禅之雨的代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用雨来表达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心境追求,自我观照,感悟人生。当然,我更喜欢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无论在何种处境之下,都保持着从容和淡然,洒脱达观,得禅意人生,悟人间大道。

3、悦之雨。

喜悦之雨清新明快,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给人带来希望和愉悦。田园诗人范成大在《蝶恋花》中写到:“村南村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面收新茧。”谷雨时节,漫冈遍野。麦穗和桑叶欣欣生长,一幅丰收气象,怎不让词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雨给了农民以希望,给了我们以快乐。

4、苦之雨。

宋词中雨意象出现的4910次,百分之六十是苦之雨,它抒发了悲怨、忧伤。这种基调表达了词人对自身、对人生、对国家的悲情。吴潜在满江红中有“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的慨叹,暮雨的降临家中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辛弃疾也利用“忧愁风雨”表达了自己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二、雨意象的审美文化特征

雨作为自然景观本身就具有审美特征,经过词人的加工成为意象,充实和升华了它的审美特征,它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归纳为四种:

1、朦胧之美。

烟雨蒙蒙是雨最普遍的特点,寇准的《踏莎行》中有“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的描述,画堂前,词人独坐,静看眼前细雨蒙蒙,远处的山峦半遮半掩,模糊不清,给人迷离的朦胧美。再如叶梦得的《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天色昏暗,透过黄昏雨,似见又不见,脱隐若现,多么神秘的朦胧之美。

2、凄凉之美。

下雨时,天气通常阴凉,这种清冷的景象,往往够气人内心的苦楚,雨意象通过人的感悟传达一种凄凉、凄迷、凄楚的美。

欧阳修这样写道:“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深闺中的女子,见狂风横雨,摧花折柳,落红满园,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内心的苦楚,再加上无情的风雨,无比凄凉。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危在旦夕,自己大起大落,如雨中的浮萍,自然界的雨幻化成人生的风风雨雨,凄凉之意自然生发。

3、忧柔之美。

淅淅沥沥的雨,纤细轻柔,最能引起人们内心不可名状的微妙变化,也最能勾起人们心中淡淡的忧伤和闲愁,这种情感状态往往是柔软的,婉约的,微妙的。

晏殊在《玉楼春》中,借“五更钟、三月雨”细腻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夫人忧柔的相思情感。葛胜仲在《点绛唇》中写道:“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作者在他乡客居,时当秋晚,百无聊赖,闲愁顿起,他将半梦半醒的深思和芭蕉雨融为一体,含蓄清妙地将满腹闲愁表达出来。

4、清雅之美。

雨过天晴,万物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富有生命力,花艳草绿,一切都是那么清新,生机勃勃,词人借此雨意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清新素雅之情。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蒋捷面对如此清新明媚的景色,心情自然也是舒畅和闲雅的,在雨中享受春天的美好,不因春阴而悲,不因春晴而喜,淡然风雅。自然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寥寥几笔,为我们描绘了幽静甜美的乡村夜景,我们似乎可以听见辛弃疾轻声漫步于小路上,内心的平静和小确幸。

雨意象是宋词中的重要意象之意,它符合并体现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因此从审美形态和审美体验两方面具有美学贡献。雨意象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它的瑰丽神奇,去领会它的价值,去感知他在美学领域的影响,让我们继续行走在宋词的万千雨境里,发掘更深层次的美。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孔凡礼.《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傅德民,李元强,卢晋.《宋词三百首鉴赏词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2010.

[3]姚亚妮.《论宋词雨意象》.陕西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领的诗
小茉莉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