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津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8-02-03 00:19陈振基
农家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村全县贫困户

陈振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及时摸清我县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笔者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查找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程序,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全县共确认贫困户1287户、3162人,其中省定贫困标准线以下925户、2271人,市定贫困标准线以下278户、706人,超出省市贫困线收入标准但因病因残导致支出性贫困的84户、185人。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2.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经县委、县政府专门研究下发了《全县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分解了49项工作任务,涉及50个部门单位,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7月底县扶贫办又印发了《关于分工做好2016年度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落实的通知》,对各部门工作责任、工作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3.干部结对帮扶,充实扶贫力量。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实行了县领导联系包保贫困村制度,25名县领导与25个省定贫困村结成“对子”。二是落实了9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其中,市直驻村工作队43个包村分布253户、648人;县直47个单位所包村分布258户、671人。三是开展了“单位包村党员联户”工作,共计1287 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4.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加快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按照“村委研究、村民支持、乡镇编报、县扶贫办审批”的编报程序,2015年扶贫专项资金在省重点扶贫村论证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25个,2016年扶贫专项资金论证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25个,全部项目可形成收益82万元,能够带动省定贫困村208 户、578 名贫困人口率先实现稳定脱贫。二是加快推进“五通十有”项目建设。针对我县贫困村“五通十有”短板主要集中在村内道路、文化大院、健身场所和图书室这四个方面的现状,安排县交通运输局抓紧推进贫困村道路建设,县文广新局、教育局帮助贫困村完善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器材,各乡镇要积极筹集资金,积极改善贫困村办公、文化、健身场所条件。三是扎实落实扶贫脱贫各项保障政策。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比例接近 80%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安排相关部门加强国家、省、市政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他们通过政策保障,顺利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二、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1.扶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目前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量为1287户、3162人,分别占全市的37.7%、41.4%,比贫困人口户数、人数排名第二的东营区均高出一倍。特别是省线以下贫困人口,我县多达925户、2271人,分別占全市的50.5%、54.1%,省线以下贫困率达0.78%,远高于全市平均0.19%的水平。

2.精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实时监管和监测,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不能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未能及时纳入,影响了扶贫信息真实可靠性。二是扶贫结对机制不完善。在扶贫单位及干部的选配上没有充分考虑各帮扶单位资金状况、业务优势及干部工作特点等因素。三是扶贫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对于扶贫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的、长期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难以准确清晰地评价一个部门、一个干部的扶贫成效,同时易导致短期行为。

3.部门联动度不够,扶贫合力难彰显。扶贫工作没有树立“归口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理念,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做不成产业、形不成合力。项目实施也是各自为阵,全县涉农部门在项目和资金的投入上缺乏整合性和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你一策我一计,没有统筹规划、统筹协调,整合不了资源,仅靠扶贫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形不成“大扶贫”格局,不能最大化地发挥资金作用,全局化扶贫效应不够明显。

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调动扶贫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提升扶贫开发在年度终核分值上的比重,建立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问责机制。二是完善贫困户精准管理机制。对贫困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进退,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进退标准、程序和核查办法,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三是建立贫困户受益机制。科学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方案及收益分配方案,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方案和贫困增收脱贫协议,及时向贫困户拨付项目收益资金,尽早解决贫困户需求。

2.强化部门协作,凝聚精准扶贫合力。一是加强信息交流。贫困户基本信息、扶贫需求信息要向县行业扶贫部门及时传导,便于他们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各行业部门的扶贫政策信息,要向县扶贫办、各乡镇传导,方便他们做好对接工作。二是强化调度督导。贯彻落实好《全县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县扶贫办要健全扶贫工作推进台帐,定期到基层和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切实加强对工作督导调度。三是完善扶贫管理体制。建议将全县各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及相关政策补贴、低保、社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由县扶贫办主管牵头,组合全县所有的资金和项目统筹规划和使用,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要进行分类指导,从而提高产业发展速度。

3.发挥贫困村群众力量,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一是提高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真正理解精准扶贫的实质,通过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和自身存在的优势自发地从中寻找脱贫方式,进而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其中,由县新型农民学校、县农广校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对在家的农民工进行实地适时培训,不但教会他们的实用技术,而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现代农业中来,要让他们知道“帮扶是有限度的”,要想真正的脱贫致富,还是要靠自力更生,才是长久之计。三是创设乡土发展平台,让那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发展,尽量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去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家乡一样也有用武之地,对那些回乡发展得好的典型要进行宣传和表彰。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村全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