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在精准扶贫中的效益分析

2018-02-03 00:20吴素红
农家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精准扶贫建设

吴素红

摘 要:2016年,禄劝县被列为云南省首批、昆明市首家实施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禄劝县能环办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本文结合禄劝县实际,详细介绍了禄劝县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及2016年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和所取得的效益。

关键词:农村能源;建设;精准扶贫;效益分析

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2016年,禄劝县被列为云南省首批、昆明市首家率先实施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一、基本情况

禄劝是昆明市远郊县,地处滇中北部,东与寻甸县、东川区相连,南与富民县接壤,西与武定县毗邻,北界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是由滇入川的“北大门”。县城距昆明主城区72公里,国土面积4233.91平方公里,总人口47.7万人,农业人口44.16万人,县内聚居彝族、苗族、白族 、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9%,是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全县山区、高寒山区占总面积的98.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1.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禄劝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和革命老区,要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必须精准对标、明确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着眼“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市委“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精准扶贫思路,自加压力,明确了一套“当前脱贫、近期稳定、远期跨越”的工作目标,制定了一套详实的总体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动员各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挂乡包村结对帮扶,确保每一个乡(鎮、街道)、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一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真正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2.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农村能源建设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能源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自1998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县之一至2016年,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沼气池25908口,占全县农户数的20.11%;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至今,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500台,占全县农户数的1.24%;自2015年推广省柴节煤炉灶(成品灶)开始,2015—2016年共推广省柴节煤炉灶(成品灶)6800台,占全县农户数的1.54%。

二、2016年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改善贫困区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禄劝县委、县政府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之一。

1.项目建设原则。禄劝县作为昆明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特别是2016年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禄劝县依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调,密切结合易地搬迁重点村、美丽乡村、特色示范村寨建设,按照“有序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逐村覆盖、讲求效益”的原则,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逐步探索农村能源绿色发展新模式;二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聚焦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全县51个易地搬迁重点村,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三是与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建设相结合,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加快新农村和美丽家园建设步伐;四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项目优先安排于市、县“挂包帮”联系村组及新农村示范点,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给予重点倾斜等。

2.太阳能项目建设情况。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2200套,受益农户涉及11个乡(镇)、44个村委会、2200户。推广并使用省柴节煤炉灶(成品灶)6000台,受益农户涉及9个乡(镇)、21个村委会、6000户。

三、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做到了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三年行动易地扶贫搬迁重点村建设”同步推进,扎实推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节本增效成果。

1.经济效益。2200套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按每人每星期洗澡1次,每次节约用电2度,每度电按0.6元计算,人均年节约用电96度,人均年可节约资金支出76.8元,每户太阳能受益人按3.5人计算,该项目的实施年可节约资金59.14万元,按使用寿命15年计算,该项目的实施累计可以节约支出887.04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切入点,又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农民增收节支的现实选择。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极大地解决了农户牲畜喂养及家庭成员生活起居用热水和日常洗澡等清洁问题,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

省柴节煤炉灶具有燃料广泛、安装简单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热效率达44.75%,可移动,具有烧水、做饭、取暖等功能,很适合在农村使用。省柴节煤炉的推广,不仅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群众的劳动强度。

3.生态效益。常规能源的节约与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既调整了能源消耗结构,又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能源获取和利用方式,有效减少了薪柴砍伐行为。省柴节煤炉灶的推广应用,减少了群众对柴禾的需求和砍伐量,降低柴禾消耗量,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一套太阳能的安装使用,一年可以节约用于烧水农作物秸秆或薪柴1.5吨,相当于2.6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4吨,减排二氧化碳1.2吨,2200套太阳能使用15年,累计可以节约用于烧水农作物秸秆或薪柴49500吨,相当于85800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79200吨,减排二氧化碳39600吨,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对于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目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农村能源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长期赖以生存的能源消耗结构,减少了薪柴使用量,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提升了农业效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精准扶贫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