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兴媒体为科技馆观众服务对策

2018-02-03 00:17张建军于晶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技馆新媒体服务

张建军+于晶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新兴媒体为科技馆提供的服务内容,探索新兴媒体如何为科技馆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对策: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观众提供贴身服务;为观众提供分享、交流服务。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馆;科技馆观众;服务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除了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传统媒体形式之外的新兴媒体。研究新媒体服务科技馆以及科技馆观众的相关对策,对我国科技馆多元化、多形式创新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与研究价值。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自媒体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它内涵所覆盖的范围广泛,包括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

新媒体还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传统媒体是相对而言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形式,而新媒体则是除了传统媒体形式之外的新型媒体。比如:QQ、微信、微博等。实际上,新媒体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它基于网络技术智商,因此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延伸,并且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新媒体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

新媒体就是数字化媒体,借助数字技术、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结合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实现信息、娱乐服务的传播。

二、新兴媒体为科技馆提供的服务内容

1、新媒体为数字科技馆的建立提供服务

数字科技馆是科学技术馆面向公众常态化建设的科普网站,也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因此,数字科技馆构建,是我国各区域科技馆建设发展的总趋势。新媒体为数字科技馆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与支持。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搭建网络科技馆公共服务平台,展示科技馆藏品,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实体科技馆进行补充与延伸。用户通过手机app,登录科技馆公众号,或者服务网站平台,随时学习和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数字科技馆融合了科学与人文,贯通历史与未来,将全方位展示人类科学探索历程与伟大成就。为广大公众、机构、企业提供一个集中展示新创意、新思路、新产品的窗口,旨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彰显科技的力量。并汇集了丰富的图片、动漫、音像、报告、展品等数字化科普资源,为社会各界的科普创作和科普工作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2、新媒体为科技馆多元化展品展示提供服务

(1)实现展品虚拟化展示。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一项有效应用,它可以为科技馆展品展示形式,提供更加直观、更富趣味性的展示途径,借助计算机图形创造虚拟现象或者物体,观众可以对其进行观察,抚摸,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再创造。这种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逼真感,

比如:以某科技馆展品为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营造逼真的“台风体验系统”是以我国东南沿海比较常见的极端天气——台风为主题。借助VR虚拟设备,VR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这种展览方式不仅能够将其中的科普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还能够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成因,这种展览方式能够大量吸引观众,提升科普知识的流传度。另外,在台风模拟中经历真实的台风感受大自然的威力,敬畏台风,考验人们在灾难中的承受力,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2)为科技馆提供实时计算服务。实时计算技术,以观众改变相关参数为依托,提供某种现象变化展示,能够为科技馆科学原理展示提供有理支持。

比如:某科技馆一项有关“人类体态与情绪关系”的展示,借助实时计算技术,对人类体态与自身情绪的关联原理进行直观展示,首先,人类关节部位是通过15个白点表示的,然后,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性别选择,选择之后,对人的胖瘦、紧张或者轻松状态等进行调节,观看这些白点的变化,包括运动幅度与频率等,从中感受情绪与人类体态之间的关系。这种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原理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效果。

(3)为科技馆app构建与应用提供服务。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已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现实,将新媒体尖端技术融入手机应用的概念应运而生,研发科技馆移动终端APP应用理念也被提出。移动终端APP更加符合當代观众信息获取习惯,观众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以与展品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并获得科技馆现场导览服务,同时还可以为科技馆管理层提供游客与科技馆运营数据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文化与科技的传播。

三、新兴媒体为科技馆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对策

1、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不同人群、不同领域都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得科技馆的信息以及科学知识。新媒体的融入,让很多没有机会到实体场馆参观的人群,能够上网搜索、浏览、获取信息。而科技馆通过对观众这些浏览数据的分析总结,为其推动个性化服务内容,这些内容符合每一位观众的参考性趣与服务要求,并且科技馆个性化服务的出发点需要跟随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及时跟踪这种变化的前提是科技馆要建立一整套个性化服务机制,而非简单线形的科技馆基本收藏。

2、为观众提供贴身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当代人需求,科技馆必然要进行创新和突破。借助移动技术能够实现这一诉求,能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下,为观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观众能够通过移动终身设备随时搜看展览,预约展览,并进行互动。

在这个方面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了研究成果,其中最成果的就是开发官方APP,智能手机就是观众的“私人讲解员”,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服务自身需求的贴身服务。“私人讲解员”能够解说展品相关信息,还能够为用户拓展科学知识。手机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藏品信息;手机应用程序会不断更新优化,其种类会更加多元化,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广泛的科普知识。这种形式更加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与生活习惯,能够随时进行贴身服务,这大大提高了科技馆科普的范围与效果。

3、为观众提供分享、交流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使人们突破了地域、时空的制约,能够相聚于网络,参观世界各地的科技馆,来自世界各个交流的观众,可以针对同一展品、同一话题进行研究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实体科技馆通过构建公共网络交流平台,比如论坛、博客、公众号、微博等,是科技馆科普科普范围得到延伸和扩大,尤其是观众参观之后的研究探讨,这是科技馆效应的最大体现,知识得到了传播和普及,能够大大提高科技馆科普能效,观众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对科学文化知识与各种科学原理的理解也会更加清晰、透彻。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充分依托新媒体的服务功能,强化科技馆的科普功能、教育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构建数字科技馆,创建科技馆移动APP则是科技馆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对此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苗.浅谈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展品中的应用[A].2014.04.

[2] 龚剑.新媒体与科技馆的科学传播[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

[3] 张建松.新媒体时代,用什么吸引人们到科技馆[N].新华每日电讯,2013.08.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71-)男,汉族,上海人,本科学历,任职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副研究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馆新媒体服务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