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2018-02-04 23:53
智能城市 2018年24期
关键词:联网智慧图书馆

祝 坤

枣庄市图书馆,山东枣庄 277101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类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在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起来是保障图书馆能在功能、运转效率等方面满足现阶段读者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对智慧图书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物联网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的支持虽然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效保障智慧图书馆各项预期功能的实现,但同时,标准化问题、RFID硬件设备设计问题以及软件系统定位、软件安全等问题都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为了保障智慧图书馆在物联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有所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以期能为相关单位及技术人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特点简述

1.1 定义

结合现有研究资料来看,智慧图书馆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物联网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形态。结合这一定义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智慧图书馆不但具备数字图书馆的所有特性,并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提升,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也将成为图书馆这一机构的主要发展模式,只有这样,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不断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之下,图书馆才能更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避免被市场所淘汰的窘境。

1.2 特点

1.2.1 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智慧图书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图书馆将能通过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更好地对用户阅读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结合用户阅读习惯等对图书馆现有管理办法进行改善。其次,图书馆将能通过RFID电子标签技术与图书馆内各项设备的结合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图书馆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自然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1.2.2 支持个性化定制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图书馆读者而言的。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图书馆就必须能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而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说,图书馆运转过程中对智能化技术及理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有效收集用户信息的基础之上,智慧图书馆将能在虚拟及现实环境两方面实现更为全面、立体的个性化服务,用户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

1.2.3 更具人性化

在相关智能技术的支持之下,用户将能结合自身意愿对图书馆服务形式进行选择,如自助服务与人工服务之间的选择、邮件服务与手机服务之间的选择等。另一方面,图书馆面向用户的时间限制将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通过对RFID等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将能根据用户需求构建24h自助借还系统,显然,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用户借还图书的便利性和快捷性都将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2 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问题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国际上也已经针对RFID等建立了相应的标准,但对于本文所讨论的智慧图书馆来说,部分图书馆RFID系统的建立是在没有统一标准的背景下完成的,而这部分图书馆必然需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结合现有标准对RFID系统进行改进,这一过程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时也会导致智慧图书馆整体的运转受到影响。

2.2 硬件设备设计问题

以自助借还设备的应用为例,这一设备虽然能起到节约人力资源的作用,但同时,在面对大量用户的过程中,部分设备并不能有效针对图书破损、污损等状况进行检测和控制,进而导致馆藏图书损坏率不断升高,反而造成图书馆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大尺寸书籍来说,现有设备并不能在用户自助的背景之下进行有效借还,而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导致图书馆运转的效率降低。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针对此类硬件问题做进一步地研究,避免上述状况持续对智慧图书馆的运营产生影响。

2.3 软件系统无法实现精准定位

结合现状来看,在RFID技术的支持之下,图书馆现有系统已经能将某一本书的位置定位到具体书架之上,但用户仍需要在书架上做进一步地查找,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图书馆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会导致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现阶段智慧图书馆运营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人力的支持,以手工盘点工作的展开为例,根据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等的不同,发生书本错架、离架的概率也会出现一定差异,而现有物联网技术及智能技术并不能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有效判断,最终导致图书馆后续工作的展开受到阻碍。

2.4 软件安全性能不达标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若相关软件在安全性能上不能满足用户要求,那么用户的隐私就很有可能因此而遭到泄露或盗用。以RFID技术的应用为例,黑客若通过发射干扰信号的方式堵塞通信链路,那么RFID系统就无法针对正常的数据进行处理,黑客则会进一步在这种状况下直接截取通信数据。结合这一内容来看,现阶段大部分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都没有将信息安全问题有效地重视起来,而在物联网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一旦整体系统受到攻击,那么就很有可能对图书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无法正常的向用户提供服务,甚至威胁用户自身利益。

2.5 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图书馆应能向广大用户提供图书借还、资料查询等服务,这一机构整体在盈利性上的体现相对较弱,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来说,新型设备及技术的引入、高级技术人员的选聘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即使图书馆能支撑这样的资金投入,后续运营过程中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成本,最终导致图书馆在资金流转上出现问题。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难度则要更大一些,现阶段我国仍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过度依赖人力进行管理的问题,若要从根本上改善这样的状况,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较长的建设周期,这两点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

3 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

3.1 实现更高层次的互通互联

在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互通互联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泛在。从定义上来说,物联网主要是指物物相连的网络,而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支持之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将能得到更好的扩展,随着获取图书馆服务便捷性的不断提升,用户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自然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以服务范围为例,用户需要进入图书馆内部执行的操作将能得到进一步的减少,通过虚拟图书馆的构建,用户将能提前通过搜索、查找等获得需要的信息,而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一机构将能利用用户所提供的住址信息、读书偏好信息等主动地向用户提供资料查询、借还书等服务。图书馆自身也能面向更多用户,从而保障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聚合。通过对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不同行业之间、各个企业之间将能更好地联合起来,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更为完善的聚合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经济效益等的最大化。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来说,用户在借阅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该图书馆内没有某一本书或某一类资源的状况,而通过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两者之间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源上的共享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种类书籍或参考资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来说,通过将网络、媒体、物流等综合到同一个物联网体系之中,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将能得到更好的宣传和传播,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多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聚合所形成的图书馆行业联盟等将能有效保障这一机构发展方向与用户需求相符,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3.2 构建更完善的用户知识空间

与普通的数字图书馆相比较,智慧图书馆更侧重于对信息和知识的组织管理,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空间,辅助用户在这一空间内有效获取需求的内容。在这一基础之上,智慧图书馆则可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对文献信息的实时非接触式处理。这一功能主要是在RFID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实现的,而对RFID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也是物联网的特性之一,随着这种组合方式的不断拓展,图书馆将能更迅速地对新的资源及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归类,即使需要面对大量信息及资源的管理,智慧图书馆也不会出现无法应对的状况。

对各类信息的组织。通过对各类先进的传感器及终端设备的应用,图书馆可以将外界信息和知识等依照格式、类型、结构等的不同进行组织,而对于智慧图书馆用户来说,用户将能在检索或查阅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进而确保图书馆内部所有的资源和信息都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应用,并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的效益。

3.3 提供更全面的知识资源服务

在信息时代下,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变得更加多样,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这样的趋势,图书馆管理人员则应能更有效地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起来,确保知识资源服务的提供能满足用户需求。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更好地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根据用户操作的不同,图书馆将能通过线上的虚拟图书馆以及线下各类设备等获得大量的信息,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和处理,图书馆则能在原有基础之上更好地结合用户需求保障各个决策的科学性。对于这一点来说,针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必然需要物联网技术的辅助,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都属于其中之一,在这些技术的辅助之下,现有信息资源中包含的无效信息将能得到更彻底的剔除,保障智慧图书馆能更有效地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知识资源服务。

向用户提供多种格式的知识资源。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及资料之外,图片、视频、音频等也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图书馆则应能依照用户的选择提供不同格式的资源。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说,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辅助之下,系统将能从多媒体数据库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提取和输出。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用户来说,在这一功能的辅助之下,这部分用户将能通过更多的形式对科研成果进行展示,用户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

3.4 实现用户与纸质书籍之间的交互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慧图书馆应能更进一步的将微型智能感应芯片应用起来,并通过这一芯片来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智能化水平。举例来说,除了更全面地对书籍内容及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之外,这一芯片还能辅助用户或图书管理人员对书籍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当用户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点击某一书籍并确定要进行查阅或借阅时,图书将能自动发出感应信号,图书所在书架自动打开,用户查找某一具体书籍的难度将能得到大幅降低。对于用户自身来说,通过将微型智能感应芯片置入读者卡内部,用户的身份识别将变得更为简单和快捷,同时,图书馆内部存在的恶意破坏、偷盗图书的状况也能得到有效制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针对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并基于这些内容从实现更高层次的互通互联、构建更完善的用户知识空间、提供更全面的知识资源服务、实现用户与纸质书籍之间的交互四点内容在物联网环境下对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应进一步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及理念的应用重视起来,对现有的服务形式进行改善,以此来确保图书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市场中长期、平稳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联网智慧图书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抢占物联网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