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型城市和循环社会的构建

2018-02-04 23:53
智能城市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态型消费利用

彭 聪

义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固体废物管理办公室,辽宁锦州 121000

所谓循环经济,简单地说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也是一种“协调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即组织单个企业的内部的循环经济,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保护目标;第二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是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主要以城市或生态产业园区为典型代表,通过贸易的方式把某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企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城市或产业园区的污染“零排放”;第三是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是生活废弃物的反复利用和再生循环。

比较而言,区域层面、社会层面的大、中循环比起小循环,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各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了建立生态园区和循环型社会的构想。

1 生态型城市和循环社会的构建

1.1 生态型城市和循环社会的构建原则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建立一套完备的循环经济系统,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样的城市称作生态型城市。建设生态型城市,应遵循的原则是:优先减量,其次再利用,最后进行再循环。所谓减量,就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的物质量;再利用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周期;再循环则是通过把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最终结合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全方位地发展循环经济。

1.2 建立生态型城市和循环社会基本路线

首先,在工业、企业中,实行清洁生产,改革生产工艺、节约资源和能源,在企业内部实施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园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分别建设不同的生态园区,把不同企业的物流联系起来,使这家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资源。在园区中实现循环,使废物排放达到最少,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三,实现社会上的整体循环,从工业到农业,从企事业到社区、从家庭到个人、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从原材料到产品、到商品、到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每个环节,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每家每户,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都能形成行业之间、领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与物流多层次循环交换的庞大网络,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1.2.1 资源利用最大化

循环经济的原则是以减量化、合理化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可再生,可利用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量,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一次能源的消耗等,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条,将废物尽可能地再生处理,利用,延长其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为此,可以通过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生态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 (农业) 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将园区内一个工业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用为另一个工业或企业的原料 (同时也包括能源的梯级利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循环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内污染物的“零排放”。

生态园区遵循的是“资源—产品—再用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共享的资源、能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具有“低开采、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特征。

1.2.2 实施清洁生产

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选用清洁的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全过程、全周期注入清洁生产的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均特别强调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其核心内容是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最大化,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清洁生产内容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和清洁的服务3个方面,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耗的使用,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当中。清洁生产改变过去被动、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强调在污染产生前就予以消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2.3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一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合理化和高级化,这与循环经济理念是相符合的;二是淘汰落后产能,这与清洁生产理念也是相符的。

优化产业结构,就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具有“资源—产品—废物”传统经济的特征;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是一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1.2.4 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消费、健康适度消费,并通过改变消费方式来引导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消费理念。

绿色消费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各方面。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已出台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绿色产品消费、绿色服务供给、金融扶持等进行了部署,倡导全社会进行绿色消费。

2 保障措施

建设生态型城市和循环社会也需要各方各面的保障措施。

2.1 明确责任

明确政府、地方主管、企业和公众的责任,鼓励每个单位,每个人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努力。特别是明确企业和公众作为“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即他们的产品从产地到处理负主要责任。

2.2 政策扶持

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政策。例如:政府的奖励政策,可建立资源回收的奖励制度;政府优先购买的政策,政府在采购中要优先购买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收费政策,加大废旧物资处置化收费,倒垃圾收费,收取污水治理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数量。

2.3 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公益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起到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营利性组织所没有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政策的研究、法规的制定、理论的探讨和工作的推行;另一方面,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可以使政府的循环经济政策得以更好地贯彻实施。

2.4 鼓励公众参与

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市民对循环经济的意识。如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在鼓励公众参与时还要注意基础性,将垃圾减量等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作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庭影响社会。

3 结语

通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采用清洁生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不断建立与完善循环经济项目,只有构建了诸多生态产业园区和绿色环保产业,才能实现生态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才能促进循环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生态型消费利用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40年消费流变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