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利肝疗法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和疱疹结局的影响*

2018-02-05 06:44李京哲邵占强杨广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龙胆后遗神经痛

李京哲 邵占强 杨广伟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18)

带状疱疹是好发于春秋两季,成人多见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性皮肤病,临床多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带状的丘疱疹、水疱,通常伴有强烈的神经痛[1]。免疫力下降的高龄人群感染带状疱疹后,不但病情较为严重、病程较长,而且治愈后多遗留后遗神经痛[2]。当前带状疱疹西医药物治疗以止痛、抗病毒、缩短病程等对症治疗为主,也可通过局部物理治疗来辅助缓解病情,但西医治疗方案相对昂贵,且副作用较多,同时在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预防患者后遗神经痛、改善临床结局指标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探索单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成为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研究中的热点[3-4]。鉴于此,笔者以近期本院收治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清胆利肝疗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在老年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5]中的带状疱疹(蛇串疮)诊断标准;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近3周未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无全身慢性疼痛性疾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入选72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1.22±3.81)岁;平均病程(5.13±1.11) d。 观察组男性 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81±3.89)岁,平均病程(5.52±1.02)d。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批号:20150815,规格0.3 g/片),每次1片,每日2次,早晚饭前空腹温水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50611,规格:0.1 g/粒),每次 3 片,每日 3 次,早中晚饭后空腹温水服用;维生素B1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50901,规格:100 mg/片)每次3片,每日3次,早中晚饭后空腹温水服用;甲钴胺胶囊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50322,规格:0.5 mg/片)每次 2 片,每日 3 次,早中晚饭后空腹温水服用;阿昔洛韦乳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0109,规格:10 g/支),每日外敷带状疱疹处,每2小时1次,上述药物均连续使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龙胆泻肝汤基本方:甘草6 g,龙胆草、炒泽泻、木通、柴胡各10 g,炒黄芩、炒栀子、车前子、当归各15 g,生地黄20 g。龙胆泻肝汤加减法:若带状疱疹发于头面部者,加牛蒡子、野菊花各6 g;若带状疱疹发于四肢,加牛膝、炒黄柏各10 g;若有血疱者,加牡丹皮、水牛角末各10 g;若有明显疼痛感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10 g,若患者心烦眠差,加珍珠母、柏子仁各10 g;若患者大便秘结,加牛蒡子、火麻仁各10 g。水煎服400 mL,每日2次饭后温服,连续7 d。

1.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皮损症状(水疱、红斑、疼痛)和中医症状(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烦躁易怒)等。疱疹结局观察:以治疗后止疱时间、止痛时间、50%疱疹结痂时间为疱疹结局观察指标。止疱时间是指疱疹出现到无新发疱疹所需时间;止痛时间是指患者感到开始疼痛到疼痛减轻所需时间;50%疱疹结痂时间是指疱疹停止渗出到50%疱疹结痂所需时间。后遗神经痛:统计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后遗神经痛发生例数,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全部脱痂后依然持续疼痛。免疫功能指标:运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的免疫细胞进行检测。

1.5 疗效标准 1)皮损症状评分标准。水疱:无水泡或结痂为0分;水泡干涸或结痂,且小于10个为1分;水疱直径小于0.2 cm,且有11~20个水泡为2分;血疱、脓疱或浅溃疡,且水疱直径小于0.2 cm,个数大于20个为3分。红斑:无红斑为0分;淡红为1分;鲜红,轻度水肿为2分;深红,明显水肿为3分。疼痛: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分;中度疼痛为2分;剧烈疼痛为3分。2)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口干口苦、小便短赤、烦躁易怒3项:无为0分;轻微为1分;明显为2分。大便秘结:无为0分;干燥为1分;秘结为2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差异,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愈率、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皮损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皮损症状评分 中医症状积分水疱 红斑 疼痛 口干口苦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烦躁易怒观察组 治疗前 5.92±1.29 2.53±0.62 2.46±0.63 0.66±0.31 0.76±0.29 0.92±0.51 1.01±0.44(n=36)治疗后 1.16±1.03*△ 0.57±0.51*△ 1.09±0.58*△ 0.14±0.08*△ 0.49±0.17*△ 0.15±0.09*△ 0.52±0.18*△对照组 治疗前 5.88±1.34 2.52±0.58 2.51±0.64 0.64±0.34 0.78±0.25 0.91±0.46 0.97±0.43(n=36)治疗后 1.88±1.25*0.80±0.42*1.28±0.59* 0.23±0.12*0.25±0.13*0.62±0.24*0.65±0.23*组别 时间

2.2 两组疱疹结局指标比较 见表2。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50%疱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疱疹结局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疱疹结局指标比较(d,±s)

组 别 止痛时间 50%疱疹结痂时间观察组 3.08±0.77△ 3.68±1.08△对照组 4.19±1.13 5.41±1.41 n 止疱时间36 1.95±0.91△36 2.43±1.01

2.3 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见表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 19.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6.67%),而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仍则下降到较低水平(2.78%)(P<0.05)。

表3 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 CD3、CD4、CD8、CD4/CD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 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 别 时 间CD3(%) CD4(%) CD8(%) CD4/CD8治疗组 治疗前(n=36)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3.22±4.46 37.96±3.82 30.25±3.34 1.15±0.32 64.88±4.89*△ 49.42±4.68*△ 25.46±2.58*△ 1.93±0.38*△52.79±4.82 38.31±3.96 29.94±3.22 1.16±0.33(n=36) 治疗后54.88±4.91*36.85±3.86*28.60±2.97*1.24±0.36*

3 讨 论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病因明确的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由人疱疹病毒3型感染诱发[6]。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带状疱疹病与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密切相关,且有创伤者,长期疲劳者,恶性肿瘤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以及免疫低下的高龄人群易于诱导人疱疹病毒3型感染而发病[7]。西医以止痛、抗病毒、缩短病程等为带状疱疹治疗的主要原则,如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止痛药物加巴喷丁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早期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取得了确切的疗效[8]。但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预防患者后遗神经痛、改善临床结局指标等方面有所欠缺[9]。因此探索单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成为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并将其归于“丹门”范畴,由于其簇集性常发于腰部分布,且灼热疼痛,因此又俗称 “缠腰火丹”。《诸病源候论》对其病因有详细论述,即“风湿搏于气血所生”主因肝经郁热致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脾失健运致化热外溢体表而发,或气血凝滞蕴于肌肤而发,因此中医辨证以肝经郁热、脾失健运、气血凝滞型为主,并以此论治,由此临床用于治疗肝经湿热型外科病症的龙胆泻肝汤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治疗[10]。

龙胆泻肝汤始记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后经清代医家汪昂补充药味成为今日常用方。基本方以龙胆草为君药,旨在发挥其泻火除湿两擅之功;以黄芩、栀子为臣药旨在发挥黄芩善清中上二焦湿热的功效,发挥栀子善于清泻三焦火邪的功效,二臣药合用既能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力,又能燥湿泻火解毒;带状疱疹老年患者湿热壅滞下焦,故配以具有清热燥湿之药物泽泻、木通、车前子佐治,以使诸药通络,达苦寒利湿、湿去则热不留之功效;因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肝主藏血,易耗伤阴血,故加用当归、生地等药物,以达养血柔肝之功效;诸药合用可达疏肝、泻火、理脾之功效[11-12]。何昕等认为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不同,治法亦不同,发于上部者应从风论治,故本文加以疏风发散之药牛蒡子、野菊花等,发于下部者应湿论治,故本文加以清热燥湿之药牛膝、炒黄柏等[13]。而杨建平等认为带状疱疹治疗应重视正邪关系,因此应以行气活血,解毒化瘀为治法,故本文加以行气止痛之药乳香、没药、延胡索等[14]。

本文次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中的临床疗效。结果证实,西医治疗方案和龙胆泻肝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改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疱疹结局指标、免疫功能,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西医方案,且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这得到了学者Mishchenko等[15]、李宁波[16]的研究证实。尤其在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因此龙胆泻肝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Donahue JG,Choo PW,Manson JE,et al.The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J].Arch Intern Med,2015,11(3):1605-1619.

[2] 成改霞.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6):44-46.

[3] 陈达灿,范瑞强.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5.

[4] 傅燕华.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三黄止痒搽剂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346-2347.

[5]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4-838.

[6] Moher D,Schulz KF,Altman DG.The CONSORT statement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parallel-group randomized trials[J].Lancet,2016,357(9263):1191-1194.

[7] 张关芳,杨励,马学良.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6(3):133-135.

[8] 韩立新.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7(7):82-83.

[9] 周动机,李丁纯.阿昔洛韦大剂量口服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2(3):52-53.

[10]刘勇.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应用于耳部带状疱疹急性期 30 例[J].河南中医,2015,35(3):584-585.

[11]翁树林.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3,12(2):46-48.

[12]罗继红.龙胆泻肝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6(2):21-22.

[13]何昕,易景媛.艾儒棣分部位论治带状疱疹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32-33.

[14]杨建平.龙胆泻肝汤结合电针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21(11):36-37.

[15] Mishchenko LT,Korenieva AA,Molchanets OV,et al.Detection of viral infection pathogens in medicinal plants grown in Ukraine[J].Mikrobiol Z,2016,71(3):55-61.

[16]李宁波.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康复新液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29(11):18-19.

猜你喜欢
龙胆后遗神经痛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癫痫发作期痰火扰神证的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