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针刺配合推拿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NSE、S100B蛋白的影响*

2018-02-05 06:44张立志闫和美王永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针刺研究组蛋白

张立志 闫和美 王永泉

(1.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人群,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 歪斜、偏身感觉异常等,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有资料显示[1],在脑卒中患者中,功能残疾患者所占比例高达80%,且多数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功能和情绪,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脑卒中,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药物起效慢,治疗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且副作用多,因而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2]。中医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推拿属于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刺激本体感觉,能够调节生理变化。分期针刺属于中医康复疗法,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分期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4]。基于此,本研究在推拿治疗基础上配合分期针刺治疗,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并经MRI检查证实;年龄≥40岁;依从性好,配合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针灸禁忌证者;患有影响效果评估的视听、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者;自身有传染性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肌梗死者;病情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脑卒中前伴有癫痫、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者;长期使用镇静剂、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男性35 例,女性 23 例;年龄 46~82 岁,平均(63.42±10.29)岁;病程 1~3 个月,平均(1.34±0.23)个月;卒中类型为脑梗死32例,脑出血 26例;体质量53~78 kg,平均(65.37±8.29)kg;文化程度为高中 34例,专科 16例,本科8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3~81岁,平均(63.51±10.33)岁;病程 1~4 个月,平均(1.42±0.26)个月;卒中类型为脑梗死36例,脑出血分22例;体质量 52~76 kg,平均(65.48±8.30) kg;文化程度为高中31例,专科18例,本科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体质量、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调节血糖、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头面部与颈部:选穴为百会、迎香、太阳、印堂、下关、风府、地仓、晴明。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按、揉、拿法刺激上述穴位。上肢:选穴为合谷、尺泽、肩贞、曲池、上肢、手三里。按揉上述穴位,使用法循手三阳和三阴经进行推拿,使用掌擦法推拿上肢至皮肤温热。缓慢伸展上肢指间、肘、腕等关节,缓慢行前壁旋转运动,辅助上肢进行上举、外展、内旋,幅度由小至大,以患者不感觉痛为宜。患者练习“抹嘴”“摸头”等动作。躯干:选穴为躯干、天宗、胆俞、肾俞、肝俞、大椎、殷门、承山、承扶、环跳、委中等。使用法、揉法、摇法、点按法进行推拿。取仰卧位,沿督脉、膀胱经使用法和振法进行循经推拿,以脊柱为轴,两手分别置于肩部,对侧髋关节处进行反方向对角线运动。使用点揉法按压上述穴位,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对双下肢进行屈膝屈髋运动,以骨盆为轴,对躯干和下肢实施反方向对角线运动。下肢:选穴为下肢、环跳、风市、足三里、涌泉、昆仑、太溪、梁丘、阳陵泉。使用法按压上述穴位,并使用掌擦法推拿下肢背后至温热。被动屈曲、伸展髋、膝等关节,行屈髋、拓屈踝关节髋关节屈曲运动等。每次1 h,每日2次,持续推拿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分期针刺治疗。迟缓期:选穴为三阴交、极泉、委中、环跳、人中、尺泽、合谷、丰隆、髀关、四神聪。严格按照针刺规范操作,得气后起针。痉挛期:选穴为督脉、三阳络、天井、夹脊穴、外关、清冷渊采用捻转泻法。采用提插泻法针刺阴陵泉、血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太冲、足临泣、涌泉。恢复期:选穴为风池、足三里、太冲、印堂、手三里、丰隆、百会、血海、肩三针、复溜、梁丘。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遵循快针不留针原则。每日1次,持续针刺4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计算中医症状积分,评估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计算主症和次症中医症状积分,按照症状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记为0分、2分、4分、6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认知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7]进行评估。 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 Fugl-Meyer运动量表(FMA)[8]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进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0]进行评估。 NSE、S100B 蛋白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NSE、S100B蛋白水平,采集患者空腹时肘静脉血5 mL,抗凝后以2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及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8 27.13±5.36 15.39±4.11*△对照组 58 26.37±5.41 17.96±4.38*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思维运作、定向、视运动组织、知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思维运作、定向、视运动组织、知觉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思维运作 定向 视运动组织 知觉研究组 治疗前(n=58)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7.26±2.20 15.58±2.36 14.63±2.16 11.29±2.21 10.28±3.14*△ 19.34±3.21*△ 18.67±3.52*△ 15.67±3.18*△7.34±2.11 15.67±2.41 14.29±2.32 11.20±2.15(n=58)治疗后8.57±3.19*17.64±3.25*16.47±3.18* 13.47±3.22*

2.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FMA、ADL、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NIHSS FMA ADL研究组 治疗前 29.62±5.17(n=58) 治疗后 14.57±4.16*△对照组 治疗前 29.48±5.63 54.12±5.19 57.24±5.38 68.76±6.45*△ 72.54±6.22*△53.64±5.26 56.74±5.39(n=58) 治疗后 17.85±4.52*61.59±6.48* 65.43±6.57*

2.4 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B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NSE、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NSE、S100B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B蛋白水平比较(ng/m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B蛋白水平比较(ng/mL,±s)

组 别 时 间NSE S100B研究组 治疗前(n=5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30.98±6.35 2.41±0.51 17.48±5.31*△ 1.08±0.30*△31.25±6.29 2.37±0.52(n=58) 治疗后22.17±5.26* 1.64±0.33*

3 讨 论

中医学将脑卒中归于“中风”范畴,而将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归于“郁证”“健忘”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部位在于脑、心、肾,《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充实堂随笔》中指出“盖脑为髓海”;《医学心语》则指出“肾主志,肾虚则智不足”。其发病机制为脏腑失调、气血亏虚、经络受阻、脑失所养;肾亏脾虚,气血乏源、血行不畅、痰瘀凝滞、生风化热、脑髓亏虚、神机失养[11]。推拿具有调节脏腑、平衡阴阳、醒脑开窍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推拿头颈部能够有效改善颅内血供,直接调节脏腑功能[12]。此外还能促使肌肉收缩,兴奋运动神经细胞,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分期针刺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依据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穴位进行针灸,能够刺激休眠神经组织发挥代偿作用,重塑神经功能,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软化脑内凝血块,加速脑血液循环,改善供血,提高认知功能,同时改善肢体功能[13]。此外针灸能够刺激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神经元损伤,提高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百会为百脉所会,与各脏腑均存在密切联系,针灸头部能够刺激大脑皮质功能,改善肢体和认知功能。有研究采用分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4]。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思维运作、定向、视运动组织、知觉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二者联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另有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分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发现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改善,且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15]。而本研究发现,研究组FMA、ADL、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似,提示二者联合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功能。

有研究指出,NSE、S100B蛋白与脑损伤存在密切联系[16]。NSE存在于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中,当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其可进入脑脊液和体循环中,其水平升高,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系统损伤程度。S100B蛋白属于神经组织蛋白质,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主要作用于神经元,对神经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时,可诱导神经元凋亡[17]。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细胞受损时,可释放大量NSE、S100B蛋白,透过血脑屏障促使血液中NSE、S100B蛋白水平升高,可作用脑细胞受损特异性标志物[18]。本研究采用分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对其NSE、S100B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NSE、S100B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治疗能够降低NSE、S100B蛋白水平,促进神经元恢复,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分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修复缺损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降低NSE、S100B蛋白水平。但由于研究样本数量和随访时间限制,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今后将重视扩大样本数量进行深入研究。

[1] 盛利,李玉芝,卞合涛,等.针刺、银杏达莫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15(8):805-808.

[2] 林红霞,叶关泉,廖辉雄,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4,9(1):84-85+88.

[3] 张瑜,张文静,孟智坚.针刺配合高压氧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13(19):61-63.

[4] 曹礼忠,刘悦,黄凡,等.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34-37.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国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J].1997,13(1):3-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8-229.

[7] 郁可,范建中,张建宏,等.中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软件的编制及其效度、信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42-45.

[8] Springer.Fugl-Meyer assessment[J].Springer New York,2011:1102.

[9] Lawton,Brody.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S].ADL,1969.

[10]张磊,刘建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79.

[11]朱佳,刘静.针刺联合活血补肾中药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36-538.

[12]曹良,奚春联,李飞.针刺联合活血补肾中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2):98-100.

[13]齐冰,姜慧强.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283-285.

[14]丁勇.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12):2025-2028.

[15]金翊思,袁波,张桂珍.肩部针刺结合上肢功能训练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1):142-144.

[16]丁全娃,惠建萍.分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6,46(1):55-57.

[17]王文涛,石秋艳,王翠兰,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浆NSE、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9):2249-2251.

[18]毛必来,陈松芳.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77-79.

猜你喜欢
针刺研究组蛋白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肌原纤维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体系乳化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