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8-02-05 06:46刘超郭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根型全血颈椎病

刘超 郭亮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主要类型,是由于颈椎间盘和周围结构逐渐发生颈椎生理曲线改变、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1-2]。近年来,随着工业、建筑业、交通的发展,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都会造成严重伤害,严重危害到家庭、社会以及国家[3-4]。当前尚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药与手术方法,为此康复治疗与中医治疗成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5-6],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长期用药可致不良反应发生,也会产生用药依赖性[7]。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骨痹”“颈肩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颈项部为脑髓之门户,是联系全身脏腑的一个枢纽,经络分布的密度最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是人体荣卫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8]。牵引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揉捻颈项及肩背部,可以调和气血,舒风散寒,舒筋通络[9]。中药外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10]。本文具体探讨了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天数超过14 d;ASIA分级A~C级(A级:完全性损伤,S4-S5节段无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节段包括S4-S5节段保留有感觉功能,但是没有运动功能;C级:神经平面下方保留有运动功能,切有一半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症状多见颈痛,转动不灵活,一侧或两侧肢体麻木疼痛;转头加力试验或颈神经根紧张试验均为阳性。2)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90岁;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3)排除标准:合并有急性颅脑损伤、消化系统及腹部损伤、恶性肿瘤疾病;入院前或病程中出现肾功能障碍或血清肝功能异常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的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 17 例;平均年龄(50.63±4.12)岁;平均病程(7.12±2.43)d;体质量指数(22.10±2.12) kg/m2;ASIA 分级 A级10例,B级10例,C级17例;受伤原因车祸13例,高空坠落14例,重物砸伤6例,运动损伤4例。对照组男性 18 例,女性 19 例;平均年龄(50.22±3.78)岁;平均病程(7.11±1.98) d;体质量指数(22.10±3.21)kg/m2;ASIA分级A级11例,B级8例,C级18例;受伤原因车祸12例,高空坠落16例,重物砸伤5例,运动损伤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受伤原因、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采用一指禅推法和行掌揉颈背部,反复进行,然后在手三阳经的风池和颈背部的督脉等穴位进行点、压或拿法,每日1次,每次20~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牵引、中药外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颈部牵引:选择适当的枕颌带牵引,牵引时间为20~30 min,牵引质量 8~10 kg,每日 1次。 2)中药外敷:生牡蛎 30 g,珍珠母 30 g,葛根 20 g,全蝎 12 g,天麻 12 g,钩藤 12 g,丹参 9 g,川芎 9 g,桑寄生 12 g。 水煎 200~300 mL,外敷患侧部位,以腰腿部痛点为中心,每日1次,每次5~10 min。两组均治疗观察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2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颈椎评分。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分数越高,颈椎功能越好。3)全血黏度变化。在治疗前后当日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常规抗凝后,30 min内送实验室检测,使用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低切黏度。4)炎症因子检测。在治疗前后当日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1 h内送实验室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χ2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8.99±2.19 21.42±3.19*△对照组 37 8.72±1.89 18.20±4.0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比较(mPa·s,±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比较(mPa·s,±s)

组 别 时 间 高切黏度 低切黏度观察组 治疗前 4.29±0.45 9.25±0.51(n=37) 治疗后 4.12±0.32*△ 8.13±0.45*△对照组 治疗前 4.27±0.44 9.26±0.44(n=37) 治疗后 4.21±0.44* 8.67±0.35*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TNF-α值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g/m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g/mL,±s)

组 别 时 间 IL-6 TNF-α观察组 治疗前 11.76±3.22 17.34±2.13(n=37) 治疗后 3.76±0.78*△ 3.11±0.44*△对照组 治疗前 11.67±3.89 17.49±1.68(n=37) 治疗后 8.98±1.76* 9.78±1.34*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主要类型,其关键的病理变化是退变的椎间盘直接或间接引起周围组织的受压、牵张及缺血;同时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维持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也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11],其中重度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丧失与残疾,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12]。

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残疾,若情况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13]。且单纯通过手术治疗无法使颈椎功能直接恢复,只能将颈椎的压迫物去除,维持脊柱稳定与纠正外伤造成的畸形,为此也需要加强综合治疗[14]。从中医角度出发,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颈项部由于长期劳累、阻滞经络、外感风寒、气血失和所致,在治疗上需要疏风散寒、舒筋通络和调和气血[15]。本研究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其中中药外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牵引治疗可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促进局部代谢[16]。

中医学认为颈椎部为脑髓之门户,是联系全身脏腑的一个枢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是人体荣卫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17]。特别是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发病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级联病理生理改变,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引发的脂质过氧化造成颈椎的微循坏障碍,导致神经节组织由于缺氧缺血产生继发性变性,造成颈椎的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在原发性颈椎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颈椎功能的恶化[18]。在常规治疗中,西药治疗的应用比较多,但是效果比较有限,且存在药物依耐性等问题。本研究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TNF-α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值也低于对照组。主要在于牵引与中药外敷治疗能够达到减轻局部缺血、加速炎症致痛物质和酸性代谢产物的消除等作用,能改善神经周围微循环环境及营养状态,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黏滞性等变化规律的科学,全血黏度升高将造成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障碍,最终使颈椎病病情加重。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表明牵引与中药外敷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管阻力,在调节椎动脉供血方面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能促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1] 吴忌,王庆甫,张栋,等.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特点的调查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2):28-32.

[2] Gu Q,Jiang D,Wang X,et al.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discharge of middle cervical gangl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4,7(11):4316-4321.

[3] Li J,Gu T,Yang H,et al.Sympathetic nerve innervation in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s a potential causative factor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J].Med Hypotheses,2014,82(5):631-635.

[4] Revanappa KK,Moorthy RK,Alexander M,et al.Recovery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after central corp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Br J Neurosurg,2016,14(2):1-6.

[5] 石建辉,李红波,朱娟,等.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胸椎压冲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2):7-10.

[6] 雷龙,丁玲芳,赵文华,等.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9(12):1086-1089.

[7] Xu T,Li M,Ni C,et al.Dexmedetomidine versus remifentanil for sedation during awake intubation using a Shikani optical stylet: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J].BMC Anesthesiol,2016,16(1):52-58.

[8] Wen W,Yang L,Liu S,et al.Reporting quality and effect size comparison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using CONSORT statement and STRICTA [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36 (3):382-391.

[9] 吴文刚,孙丽华,吴北峰,等.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52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5,5(12):54-56.

[10] Ito T,Sakai Y,Nakamura 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spinal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relative proprioceptive weighting ratio of older persons with lumbar spondylosis[J].J Phys Ther Sci,2015,27(7):2247-2251.

[11] Goel A,Shah A,Patni N,et al.Immediate postoperative reversal of disc herniation following facetal distraction-fixation surgery: report of four cases[J].World Neurosurg,2016,6(14): 223-229.

[12]刘强,王飞,张军.关节突关节压力负荷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6,12(1):72-75.

[13] Kamani MM,Ballal A,Shetty V,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in single level degenerative cervical disc prolapse[J].J Clin Diagn Res,2016,10(5):RC01-RC04.

[14]唐镜全,黎元元,王志飞,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学术团队研究[J].中医杂志,2016,57(5):382-386.

[15] Peng B,Pang X,Li D,et al.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hypertension: a clinical study of 2 cases[J].Medicine(Baltimore),2015,94(10):618-620.

[16]徐祖旺,周重刚,吕隋本,等.葛根温胆颗粒联合穴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94-95.

[17]刘晓,吴建民,李清林,等.“治未病”思想联合推拿和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中医研究,2016,29(1):19-21.

[18] Arima H,Sakamoto S,Naito K,et al.Prediction of the efficacy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myelopathy by using diffusion tensor 3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rameters [J].J Craniovertebr Junction Spine,2015,6 (3):120-124.

猜你喜欢
根型全血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