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周期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05 06:47倪春林陆爱清施建东李丹勇张旭明王志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骶管腰部腰椎间盘

倪春林 陆爱清△ 施建东 李丹勇 张旭明 王志荣 莫 文

(1.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从而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引发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近年因该症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2]。之前的文献报道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单纯骶管滴注或单纯行牵引配合的松解手法等保守治疗法为主,但是各方法的疗效有限[3-4]。本研究采取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独骶管滴注的疗效进行对比,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安全可行、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并为其综合保守治疗的优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5],将符合该标准、经腰椎CT或MRI检查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吻合、过去3个月内没有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且现在愿意通过骶管滴注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范围;排除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结核、椎体畸形、恶性肿瘤及精神病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4例。对照组中男性73例,女性71例;年龄25~62岁,平均(43.9±7.7)岁;体质量 47~71 kg,平均(54.2±8.5)kg;病程 1~10 年,平均(3.92±3.15)年。 观察组男性 72例,女性 72 例;平均(45.3±9.1)岁;体质量 44~69 kg,平均(53.1±9.3) kg;病程 1~11 年,平均(4.25±3.47)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骶管滴注[6],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稍垫高,先摸清骶裂孔的位置,然后消毒、铺手术巾。以1%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同时普通7号针头定位穿刺,在穿破骶裂孔的韧带进入骶管时有阻力消失的感觉,回抽无血性液体后即可缓慢滴注入配置好的合剂;将2%盐酸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50 mg、甲钴胺0.5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充分混匀后缓慢注入患者体内。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骶管滴注法同对照组,在注射完观察5 min,无特殊不适后即使用之前报道的四步松解手法治疗[7]。第1步:使患者俯卧,护士按住患者足部,医生两手重叠按压患者腰椎3~5次。第2步:使患者向右侧卧,右腿伸直,左腿弯曲使左脚垂直压于右大腿,右手向头部弯曲于枕头上,左手弯曲放于腰部,医生则双手缓慢摇动患者身体2~3次。然后使患者向左侧卧,重复上述方法。第3步:使患者仰卧于床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至最大限度维持5 s左右后缓慢放下,重复2~3次。第4步:医生双手握住患者双足轻而快地小幅度上下抖动患者腰部。

1.4 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第12周时各记录1次患者VAS、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ODI、患者满意度。VAS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JOA评分满分30分,分值越低病情越严重;ODI评分满分5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8-9];满意度的评估范围包括对医生手法的专业度、患者对手法的适应度、疼痛的恢复程度等客观因素的评估,不包括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5]。治愈:临床症状等不适感消失,可完全正常生活;好转:临床症状等不适感减弱,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临床症状等不适感无变化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不同治疗周期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ODI观察组 治疗前 30.98±5.16(n=144) 治疗 1 周 20.98±2.04*△治疗 2 周 12.98±1.48*△0.91±0.11△ 29.21±1.80*△对照组 治疗前 7.52±1.12 10.31±1.92 32.02±3.03(n=144) 治疗 1 周 5.99±0.71* 15.41±1.50*26.02±2.27*治疗 2 周 4.98±0.58* 18.80±1.33*19.02±1.50*治疗 12 周 2.62±0.50* 22.13±1.72* 6.52±0.82*VAS JOA 7.71±1.51 10.93±1.71 5.08±0.80*△ 19.29±1.61*△4.01±0.70*△ 22.61±1.48*△治疗 12 周 1.08±0.64*△

2.2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1、2、12周后VAS评分及ODI总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治疗周期越长,下降幅度越大,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JOA评分在治疗后显著增加,治疗周期越长,上升幅度越大,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3。观察组不同治疗周期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不同治疗周期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比较n(%)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主要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生物力学改变、炎症因素、细菌感染[10-11],临床表现为腰部或下肢疼痛麻木等。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骶管滴注西药的方法,以利多卡因和曲安奈德激素类药物等为主。利多卡因可减弱感觉神经对疼痛的敏感度[12]。另外,曲安奈德可减轻机体炎症,并缓解其引发的水肿等不适症状[13],因而该药与利多卡因多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一般联合使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脏腑、五行、运气理论及经络理论,《内径·举痛论》中记载“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黄帝内经》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内经·素问》中记载“按摩可使筋节舒畅,血脉疏通”。而松解类手法的理论基础便是经络学说,通过对病变部位的穴位和经络进行疏通,促使患者腰部气血循行加快,使腰臀部及下肢肌肉痉挛解除,从而以中医整体观念来指导其疼痛缓解[14-15]。

本研究则基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认识,采取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评价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总评分来评估疗效,并与单独骶管滴注的疗效进行对比,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安全可行、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并为其综合保守治疗的优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本文中使用的四步松解手法是以推拿按摩为主,意在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病变部位温度升高,使患者腰部气血经络通畅,引导骶管滴注药液的加速吸收,最终使患者疼痛得以缓解。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2、12周后,VAS评分及ODI总评分均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好于单独骶管滴注的疗法。在治疗1、2、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周期越长,总有效率越高;同时也说明,与单独骶管滴注相比,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效率。另外,在治疗1、2、12周后,两组满意度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进一步说明骶管滴注联合四步松解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更易于患者接受。但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周期,后期可进一步开展不同硬膜外置管深度、药物浓度、药物总量及松解手法的频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1] Williams AL,Murtagh FR,Rothman SL,et al.Lumbar disc nomenclature: version 2.0[J].Spine,2014,35(11):2029.

[2] 党礌,陈仲强,刘晓光,等.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析——腰椎过度承载及腰骶部骨与关节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1):991-996.

[3] 雷龙鸣,龙威力.药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2):373-376.

[4] 莫文,许金海,叶洁,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474-47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6] 洪光,范章辉,陈光耀,等.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0 例[J].海南医学,2017,28(2):300-301.

[7] 倪春林,徐世平,李丹勇,等.松解手法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5):130-131.

[8] 刘臻,赵志慧,胡宗杉,等.术中腰骶部水平化改善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冠状面平衡[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4):193-200.

[9] 李绍军,谯智泉,戚秩铭.臭氧射频消融小针刀松解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25-27.

[10]Bjornsdottir G,Benonisdottir S,Sveinbjornsson G,et al.Sequence variant at 8q24.21 associates with sciatica caused by lumbar disc herniation[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8:14265.

[11]Li B,Dong Z,Wu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nd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nfection:clinical research and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animal experiment[J].Spine,2016,41(13):E764.

[12]叶志坚,邵大清,方韬.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249-1251.

[13]钟远鸣,付拴虎,张家立,等.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曲安奈德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疼痛疗效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335-337.

[14]尚仲新,王金贵.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2):2414-2416.

[15]钟国宁,李秋生,马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中医手法松解术治疗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788-789.

猜你喜欢
骶管腰部腰椎间盘
护腰最多戴3个月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