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固本汤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2018-02-05 06:47钟骏慧彭文宏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控制率研究进展气道

钟骏慧 彭文宏 曾 佳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炎症、痰液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并可导致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发生[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主要有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雾霾等相互作用[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是通过控制气道炎症、延缓气道重塑、调节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等角度和环节来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3]。我们根据该病因病机、吸纳前人经验、并结合本院临床实践,认为哮喘缓解期治疗关键在于补肾纳气平喘、益气健脾补肺,辅以通络解痉、化痰祛瘀,以扶正固本为主,祛邪为辅,标本兼治方能达到延长或阻止哮喘的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4];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病缓解期的诊断依据制定[5]。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院呼吸科缓解期支气管哮喘 (肺肾两虚证)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男性 43 例,女性 32 例,年龄(35.21±14.53)岁;平均病程13.12年。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3例;年龄(35.83±14.43)岁;平均病程13.21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50 μg,100 μg丙酸氟替卡松,60吸/盒,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每日2次,每次1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龙固本汤:熟地黄15 g,山茱萸肉15 g,补骨脂15 g,巴戟天 15 g,党参 15 g,茯苓 15 g,山药 15 g,五味子10 g,地龙 15 g,紫苏子 10 g,法半夏 10 g,厚朴 10 g,桃仁10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炙甘草5 g。 每日1剂,分3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60 d。两组患者每次吸毕后均立即淡盐水漱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与肺功能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6]制定。控制:达到GINA 6项复合指标。部分控制:任何1周内出现6项复合指标中1~2项特征,或每年急性发作≥1次。未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GINA 6项复合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查比较;计数数据以率表示,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控制率比较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77.33%(58例),对照组为66.67%(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MVV VC FEV1治疗组 治疗前 65.64±16.63(n=75) 治疗后 79.28±19.68*△对照组 治疗前 67.89±21.30 84.93±15.42 62.94±13.22 97.21±19.65*△ 80.23±11.49*△75.23±21.86 68.42±15.54(n=75) 治疗后 73.91±17.87*80.74±24.72* 70.45±14.75*

3 讨 论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7]。最新数据:亚太地区哮喘患者的控制率为3%[8]。据2008年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调查结果,中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为28.7%(控制的定义:按Goal研究中的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标准)[9]。哮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终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巨大。据报道,欧洲对哮喘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为1000亿欧元/年[10]。其危害直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误工误学,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受限,导致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严重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支气管哮喘可归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虚,风痰伏藏于内,内有宿痰,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阳虚[11]。 在缓解期,补益肺脾肾,宣肺利气,祛痰化浊,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中医的特色及优势就是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证型给以不同方案及治疗处方。故针对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缓解期我们采用了本院老中医的经验方(黄龙固本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肺肾两虚证指肺肾脏俱虚的病理状态。肺为气之标、主司呼吸,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肺肾气虚可以出现咳嗽、痰多、喘促、短气、自汗、易汗、形寒肢冷等症。该证的治法即是补肺益肾,所以用黄龙固本汤加减治疗。黄龙固本汤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肉补肾填精,补骨脂、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党参、茯苓、山药益气健脾补肺,五味子滋肾敛肺,地龙通络解痉平喘,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臣;厚朴、法半夏化痰降逆平喘,川芎行气活血,牡丹皮清透阴分伏热,与桃仁共奏活血祛瘀之效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具有滋补药加行气活血药物,使补而不腻、行气活血兼顾;使得痰瘀水湿之邪得祛,如此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则肺气通畅调达,呼吸顺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其水提物及粗多糖可极大促进小鼠胸腺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其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等水平。山茱萸肉和核水浸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补骨脂素因富含8-MOP具有明显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13]。徐吉银等报道巴戟天中环烯醚萜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党参有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增强作用,故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14]。山药多糖可以提高小鼠的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研究表明,五味子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绿脓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地龙具有缓解支气管的痉挛、扩张支气管及止咳平喘作用。紫苏油中的脂肪酸类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厚朴有较强而稳定的抗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15];半夏煎剂对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16];川芎嗪可降低肺损伤,对细胞膜有保护,并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缺氧状态[17]。桃仁水煎物除有消肿抗炎作用,还有镇咳平喘作用。牡丹皮水煎剂能抑制急性炎症反应,同时缓和炎性刺激而镇咳。而且甘草可促进咽部及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咯出,从而达到镇咳祛痰作用。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率及肺功能检测方面优于对照组,这无疑是得益于黄龙固本汤补益肺脾肾、宣肺利气、祛痰化浊的作用,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制定规范。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2011.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9-70.

[3] 江丽红,朱慧华,刘俊芳.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67-69.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板)[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6.

[6] 洪巧瑜,张建军,王克荣,等.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医生,2009,10(28):68-69.

[7] 王琦芬.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7):21-22.

[8] Lai CK,Ko FW,Bhome A,a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sthma control status,the Asthma Control TestTMand urgent healthcareutilizationinAsia[J].Respirology,2011,16(4):688-697.

[9] 苏楠,袁雅冬,周新,等.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C].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2008.

[10] Gershon AS,Warner L,Cascagnette P et al.Lifetime risk of develop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 study[J].Lancet,2011,378(9795):991-996.

[11] 张洪春.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1995,13(5):297.

[12]郑晓珂,侯委位,段鹏飞,等.熟地黄提取物体外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4):1995-2000.

[13]杨倩,杨俭.补骨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10):42.

[14]徐吉银,楚桐丽,丁平.巴戟天属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268-271.

[15]王承南,夏传格.厚朴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3,21(3):80-81.

[16]姚军强.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J].中医研究,2013,26(2):86-87.

[17]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等.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猜你喜欢
控制率研究进展气道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眼底成像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