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活血化痰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2018-02-05 06:48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直腿急性期活动度

部 一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导致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期腰部疼痛剧烈,翻身困难,甚至不能行走,单纯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且停药后易于反复,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1-3]。有研究表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仍残留腰腿痛、麻木等症状[4-5]。本研究采用固本活血化瘀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6]制定;腰痛及脾肾亏虚、痰瘀痹阻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纳入标准:符合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且经保守治疗7 d无效;年龄18~65岁;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存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压缩性骨折等腰椎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或老年痴呆者;过敏体质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凝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接受中医药治疗者;预期受试者依从性较差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入住本院脊柱外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 15 例;年龄 29~63 岁,平均(38.57±8.23)岁;病程 8~14 d,平均(10.69±3.52) d;病变部位 L3/L4突出5 例,L4/L5突出 24 例,L5/S1突出 2 例,L3/L4/L5突出 4例,L4/L5/S1突出1例。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 32~64 岁,平均(39.20±9.76)岁;病程 8~16 d,平均(11.45±3.83) d;病变部位 L3/L4突出 7 例,L4/L5突出23例,L5/S1突出 3例,L3/L4/L5突出 2例,L4/L5/S1突出 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具体术式参照文献[8]进行,术后即可饮食,术后第1日可带腰围下床活动,术后第3日开始常规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日开始予固本活血化痰方:黄芪30 g,巴戟天20 g,仙茅15 g,怀牛膝 15 g,茯苓 15 g,山药 15 g,白芥子 12 g,清半夏 10 g,陈皮 15 g,白芍 12 g,川芎 15 g,延胡索10 g,桂枝 9 g,全蝎 10 g,地龙 15 g,僵蚕 15 g。 每日 1剂,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步行困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拇趾肌力评分,参照文献[9]按照症状体征轻重程度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痛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 (JOA)评分及WHO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0]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恢复,工作与生活不受影响。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劳累时有轻微症状,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工作与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有效:症状有所缓解,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工作与生活受到影响。无效:症状、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无缓解或加重,工作与生活受到明显影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及步行困难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及步行困难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及步行困难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及步行困难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腰部疼痛 腰部压痛 腰椎活动度 步行困难治疗组 治疗前(n=36)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27±0.85 5.48±0.74 2.69±0.33 2.35±0.59 0.93±0.42*△ 1.21±0.62*△ 0.52±0.13*△ 0.23±0.10*△5.31±0.79 5.52±0.93 2.64±0.40 2.41±0.63(n=36) 治疗后2.08±0.67* 2.36±0.71* 0.98±0.26* 0.56±0.18*

2.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拇趾肌力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拇趾肌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拇趾肌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拇趾肌力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下肢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拇趾肌力治疗组 治疗前(n=36)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97±0.76 5.31±0.60 1.60±0.32 3.24±0.71 0.25±0.21*△ 0.89±0.43*△ 0.22±0.14*△ 0.63±0.28*△2.05±0.93 5.28±0.57 1.69±0.25 3.30±0.65(n=36) 治疗后0.64±0.29* 1.77±0.54* 0.47±0.20* 1.16±0.43*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及JOA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 VAS、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P<0.05),JO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降低与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及ODI指标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及ODI指标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JOA VAS ODI治疗组 治疗前 13.02±3.36(n=36) 治疗后 25.48±4.51*△对照组 治疗前 13.61±3.55 6.27±1.33 47.69±12.25 2.34±0.89*△ 21.02±9.73*△6.31±1.40 48.35±11.96(n=36) 治疗后 19.93±4.74*3.96±1.28* 30.58±10.31*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理基础主要是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致其发生无菌性炎症和水肿,急性期治疗以迅速解除神经根受压,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局部水肿为主要目标,临床可采用手术摘除髓核,快速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传统认为其发病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凝滞、肝肾亏虚等有关。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位在腰,与肾密切相关[11-12]。杨雨果认为“痰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密切关系[13]。王正认为瘀浊积聚、阻滞经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机,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14]。

笔者认为,脾肾亏虚、气化无力、津液代谢异常,水液凝聚形成有形之痰;脾肾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脉瘀滞,病久入络,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而发病,临床多因劳累、久坐、跌扑闪挫等加重病情,出现腰部剧烈疼痛、行走困难等急性期临床表现。因此,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急性期痰瘀阻滞尤为明显,临床当以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为治疗大法,使脾肾健、瘀血消、痰浊祛而病愈。笔者根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结合急性期的临床特点,采用自拟固本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山药、茯苓补气健脾,巴戟天、仙茅、怀牛膝补益肾气,通过补益先后天之本,能够增强机体气化之功,以恢复血液及津液的正常运行。茯苓兼能利水渗湿祛痰,怀牛膝兼能活血化瘀通络,具有标本兼治之功。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经络之痰,又能通络止痛。清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枝温通阳气,促进痰瘀消散,兼能通络。全蝎、地龙、僵蚕相配,实为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经验方之“通络方”,运用虫类通络法,能够搜剔络脉,松动病根,配入基本处方中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能够迅速缓解疼痛[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同时具有抑制炎症、镇静及镇痛作用[16]。延胡索通过抑制网状结构的激活系统、阻滞纹状体D2受体及抑制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等途径发挥显著的镇痛作用,尚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血小板聚集[17]。白芥子能够显著延长疼痛反应时间,减轻炎性渗出与水肿,具有较好抗炎镇痛作用[18]。全蝎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具有明显镇痛作用[19]。全方有机结合,协同增效,发挥固护先后天之本、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功。

综上所述,固本活血化痰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能够降低腰部疼痛、步行困难、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等临床症状、体征及VAS、ODI评分,升高JOA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1] 侯桂红,王爱红,苗金丽.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6):846-847.

[2] 张迎春,陈太声.小针刀辅助桃仁四物汤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1):165-167.

[3] 彭俊,钱玉强,葛驰,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586-4587.

[4] 吴小程,周跃,李长青.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9):843-846.

[5] 田琨.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46-1248.

[6]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0-105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S].第3辑.1997:138.

[8] 尹西盟,穆胜凯,吴岩,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J].脊柱外科杂志,2014,12(5):293-297.

[9] 孙广江,姚啸生,杨鸫祥,等.止痛散外用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438-441.

[10]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118.

[11]王正,张建华,王峰,等.小切口开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3):28-29.

[12]高志成,刘雪芳,余文惠.钩活术联合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对患者IL-6、NO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12):1231-1234.

[13]杨雨果.中医“痰邪”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联性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31(7):50-51.

[14]王正,储诚煜,梁文武,等.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15,37(12):2798-2800.

[15]黄学宽.郭子光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24.

[16]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6.

[17]鲁春梅,张春森,姜立勇.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126-127.

[18]李小莉,张迎庆,黄通华.白芥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28-30.

[19]史磊,张天锡,杜聪颖,等.中药全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89-91.

猜你喜欢
直腿急性期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