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之路如何走远

2018-02-05 06:54刘忠良屈家乐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指导员农牧民

刘忠良 屈家乐

生态体育本质上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性只是生态体育的表面属性,表现在气候环境、空气质量等;社会性则是生态体育的内在属性,表现在体育人文、社会和谐等。对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生态体育观则主要体现出其社会性,如体育人文气息、地方习俗和社会和谐[1]。

结合“十个全覆盖”推动农村发展为契机,加强呼和浩特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发展为抓手,以呼和浩特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四区四县一旗的农村社区体育服务进行调查,从四区中各随机抽取5个村(嘎查),从四县一旗中各随机抽取10个村(嘎查),共70个村(嘎查)。

1. 结果与分析

1.1 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薄弱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居民健身进行调查如表1、表2显示:①18岁以下适龄青少年通过学校教育,对体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冠军和体育明星的影射下有一些体育健身、锻炼的方式,如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②中青年对体育的认识相对稍丰富一些,但由于进行农牧业劳动或外出打工导致自身对体育健身或锻炼的时间较少。③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相对于青中年要少一些。但对习俗性运动的认识和了解稍微多一些,进行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较青中年人要多一些。

表1 参与健身人数与健身项目统计表

表2 参与健身年龄与健身时间统计表

体育不仅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也有其社会性的一面,民族运动和民俗趣味运动都能体现出体育的文化气息,如:打陀螺、甩鞭子、放风筝和踩高桥等;再如:蒙古族的摔跤、搏克、赛马和射箭等。从农牧民体育健身的整体上看,其对体育健身和锻炼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体育健身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半数农牧民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农耕、放牧就是运动,就是锻炼,其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看法比较肤浅;认为体育就是运动员的事情,就是要比赛,要夺冠军,将自身置于体育之外,未将体育作为健身的活动形式,也未将农耕、放牧以及农闲时打牌、娱乐或是散步等方式、方法与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1.2 农村基础设施单一

调查显示:城郊的农村、乡镇或苏木所在地的村和远离乡镇或苏木的村(嘎查)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体现在健身器材、健身路径以及健身活动方式。①城郊农民休闲娱乐场所远多于远离城市、乡镇或苏木的农牧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城郊的农民有较多的全民健身器材,健身路径、公园活动场区,可以在城里的健身场馆进行锻炼活动。②乡镇或苏木驻地的农牧民利用全民健身器材进行活动,亦可借助学校的运动场区进行活动。③远离城镇的农牧民利用村子或苏木的全民健身器材进行活动,通过散步或慢跑的方式进行锻炼。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仅现全民健身器材、少数室内活动场所。远离城镇的农牧民生活较城镇和城郊农牧民要差一些,运动健身器材比较单一,种类较少,缺乏健身活动器材和场区,没能使农牧民充分进行健身锻炼;但其也有自己的优势,气候环境污染小,空气质量好,从自然生态角度来讲,环境利于农牧民进行健身活动。

1.3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显著提高。但城乡及偏远农牧区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致使收入再增加的空间缩小。经济基础局认定上层建筑,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是制约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根本原因。

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健身的功能,亦可增强社区的整合,增进社区感情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城郊及乡镇和苏木驻地的农村社区的重视稍微高一些,资金投入稍微多一些;而对偏远的嘎查村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偏少,偏远的农牧区的社区体育服务基本处于不重视、不抓不管的状态。全民健身器材设备较少,即使有安装健身器材的活动场区,也没有充分结合嘎查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场区的选址,安装后对居民使用缺乏健身指导,对器材后期的使用缺乏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另外,只有部分村子和嘎查设有室内活动区域。政府部门对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只流于形式,没有指定系统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健身计划,更缺乏定期的活动组织,没能使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真正发挥其作用[2]。

1.4 缺乏对农民的健身指导

目前,社会健身指导员的队伍不断扩大,指导员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体育局每年都对社会健身指导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但是,社会健身指导员对社区居民进行的健身指导和提高社区居民健身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通过调查显示:社会健身指导员的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绝大多数社区健身指导员为兼职,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城市市区可见一斑,更谈不上农村社区的健身指导员,城郊农村和嘎查村的健身指导员与城市社区相比,不及城市社区健身指导员数量的1/3,偏远农村和嘎查的社区健身指导员数量屈指可数,专职的健身指导员数量几乎为零。另外,在农村社区健身指导员的队伍里,年龄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层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主要集中在城郊以及乡镇和苏木,而偏远的农村和嘎查的社区健身指导员多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农村居民对社区健身指导员的满意程度不高,其没有真正发挥对社区居民健身的指导作用。参见健身锻炼活动的社区居民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的状态[3]。

2. 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对健身指导员的培训与指导

加强对社会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和培训,不仅要加强对管理型健身指导员的培训,以管理好社区体育日常工作的各项事务,指定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锻炼计划。更要加强对指导型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和培训,以充分做好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的指导,使每一名健身指导员对社区的文化体育状况有所了解,按照居民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结合地方传统特色、习俗,开展特色健身指导,提高居民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社区活动的丰富性[4]。

社会健身指导员队伍的扩大、人员的增加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社区健身指导员的倾斜,争取对呼和浩特市的每个社区或每个嘎查村都配备一名社会健身指导员,使其切实了解每个社区的文化情况,结合每个村和嘎查的村容村貌,健身器材状况,根据村和嘎查常住人口数量、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为每位居民或每几位兴趣相同、年龄相近的居民小组制定一套健身方案或一条健身路径,为整个村(嘎查)制定详尽的健身指导活动方案,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提高居民健身锻炼的兴趣,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

2.2 围绕农村传统特色增加体育活动的开展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历史悠久,体育文化传统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繁多,有赛马、搏克、射箭、武术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体育的开展也要围绕传统特色项目,并不断增设新兴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不断加强对社区全民体育健身的重视,为社区全民健身场所安装电子广播设备,并且要求每个社区要配备2-3名健身指导员,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

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要依托于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如搏克、射箭、武术等;并不断增加新兴活动方式,如健步走、素质拓展和定向运动等。传统特色体育的开展要注重农村特色、气候和环境;更要注重体育人文及其社会性。嘎查、村之间相互接近,文化、环境相同,居民之间更好交流。相近的乡镇和苏木之间只能显现其微小不同,体育文化、特色体育、气候和环境特征相似,人际交往的方式相融,丰富的文化社会性具有较强的整合力,更有利于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高,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深入发展。

2.3 通过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支持

农村体育是大众体育的重要一环,提高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也是这一重要环节的重中之重。充足的经费是提高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根本保障。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投入面对众多的农村社区体育服务凸显不足,必须拓宽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首先,政府要制定明确的财政措施,对农村体育提供财力支持,对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项目提供财政帮助,明确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权、责、利;其次,制定激励性的方针政策,鼓励社会捐赠农村社区体育。与众多知名的农资企业合作,为其农资产品销售搭建平台,通过扩大其农资产品的销售来吸引农资企业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捐资捐赠。农村场区体育的发展必须集众之和力,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社会的投资、捐赠,提高农村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3]。

2.4 建立形成农村活动俱乐部形式

目前,农村居民的健身活动主要是单一的、分散的方式开展,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健身活动氛围。建立开展农村活动俱乐部有助于组织和调动广大居民的活动积极性,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建立基本的健身活动环境,一改过去单一的“劳动——休息——劳动”生活方式为“劳动——恢复和保健——劳动”。通过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和组织,为居民提供日常的健身锻炼服务,增强居民的体质,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融洽邻里关系[5]。

各俱乐部之间相互组织比赛活动,加强村(嘎查)与村(嘎查)交流互动,意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文化交流,增强居民对本村(嘎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2.5 设立专门的监督监管机制

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多元的体系,要确保其持续健康运行,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督监管机制,结合农村实际构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除上级监管和自我监管外,还要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管,更要引进第三方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监管。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苏木)要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质量进行公布,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账目公开,接受多方监督,以做到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以保证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健康良好运行,为农村居民提供长久的体育服务。

3. 小结

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应给予加强政府重视,加大农村社区体育资金和器材的投入,提高健身指导服务的素养,建立农村社区活动俱乐部,丰富农村居民的健身活动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农村社区服务的监管,使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之路健康长远发展。

[1] 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15(7):20-23.

[2] 范传芳,等.制约山东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因素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3):7-11.

[3] 陈新生,楚继军.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29-33.

[4] 胡茵.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2-15.

[5] 朱党培,张文忠.关于建立我国新农村社区健身俱乐部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27(3):13-16.

[6] 张京平,等.呼和浩特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38(3):341-345.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指导员农牧民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
河南省高校女生使用校园社区健身器材情况的探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