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2018-02-05 06:55黄皓菲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期刊论文

黄皓菲

1. 前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层出不穷,因而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体育明星,加上媒体对世界体育赛事的广泛传播,使当代的大学接触到了更多的国内外体育明星的信息。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等方式,分析和研究体育明星对大学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希望帮助大学生更好、更正确的树立体育价值观,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明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使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体育明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而不是盲目崇拜。

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1 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健儿们除了取得不俗的成绩外,媒体也把运动健儿们的性格的多面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年轻新鲜的血液的注入,把专业运动员和老百姓们的距离拉近。在这个除了注意运动员成绩以外,同时也关注运动员个体个性的时代,体育明星逐渐在娱乐节目露脸。他们靠着通过长期训练所得来的健美的身形、阳光幽默的个性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追捧。其中,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占据主力军。与此同时,2016年,本校(华南师范大学)也邀请了参与里约奥运会的15级运动训练系刘湘同学来参加与大家的见面会,旨在希望通过体育明星走进校园从而引导大学生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以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主体,展开有关“体育明星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的研究。

2.2 目的

分析体育明星娱乐化现象的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我校(华南师范大学)为例,从当代大学生着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形式了解体育明星效应对其的校园生活及行为方式的影响,选取体育明星效应的积极部分,并结合自身体育优势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大学生自发性地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2.3 意义

通过研究本课题,以我校(华南师范大学)为例,了解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一系列影响,包括其对大学生自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激励效果、对大学生学习其体育精神并应用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的推进甚至使得大学生因其更新价值观等,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添砖加瓦。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以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为调查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明星”、“大学生”、 “体育锻炼”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参考同类问卷的进行设计。问卷发放时,对华南师范大学在校生进行随机发放。问卷一共发出500 份,回收 424 份,有效问卷 389 份,有效回收率为91.75%。

3.2.3 访谈法

在对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的基础上,筛选出10个受体育明星效应影响的样本,对这10个受体育明星效应影响的样本进行访谈,同时筛选出两名体育科学学院的老师进行访谈,从而达到了解体育明星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目的。

3.2.4 数理统计法

整理并记录问卷数据,用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4. 问卷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有体育明星作为偶像的占统计的所有人数的59.90%,没有体育明星作为偶像的占40.10%,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体育明星。

表2 大学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

表2中明显表明喜欢羽毛球和篮球的人数最多,仅次其后的是田径、游泳等其他项目,除了其娱乐性、健身作用之外,明星的崛起,科比、林丹、傅园慧、刘翔等的偶像的作用也无可厚非,体育明星偶像的出现,或多或少的促进同学们更加踊跃地从事其偶像进行的体育运动,而这些运动的场地器材相对简单,在人群中也相对普及,也是经常参与这几个项目原因之一。

表3 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一次占36.35%,两次、三次、三次及以上分别占23.46%、14.42%、6.73%,而从不锻炼的人则占了19.04%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自发地进行运动锻炼,绝大多数的同学每周都多多少少有进行锻炼,但是体育锻炼次数并不多,以一周锻炼一次的同学数量为最高,说明同学们除体育课外,自发进行锻炼的很少,可能与没有体育明星为偶像,没有激励作用有关,更仅有少数同学对其热情度并不高,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从表4看出大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以30-60min居多,更有部分同学每天锻炼在一小时以上,说明在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还是比较重视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相对积极,为在学习生活中有着强健体魄支持持续学习而打下良好基础;少部分同学可能是因为课业压力或是对此没有兴趣,对于锻炼有所疏忽;而不定时锻炼的则可能是陪同其他同学,或是应对考试。

表4 大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调查结果

表5 大学生平时关注体育比赛或回放的调查结果

从表5中很明显看出,大学生大部分人平时偶尔关注体育比赛或回放,也有近五分之一的人经常关注体育比赛,无论是对比赛竞技项目的支持,还是对体育明星的喜爱,都对关注体育比赛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关注体育比赛的同时,也关注着比赛中奋勇争先的明星健儿们,对大学生的培育自己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亦有大概40%的同学很少或不关注体育比赛或回放,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其没有体育明星偶像,没有看比赛的热情,为其偶像加油的动力,所以对此漠不关心。

表6 受偶像影响,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了

表7 我开始主动参加体育运动是受偶像影响

表8受偶像影响开始喜欢和了解某运动

完全不是基本不是难以确定基本是完全是人数1651396911136百分比31.73%26.73%13.27%21.35%6.92%

表9 通过关注偶像形成了固定爱好

从表6可以看出受偶像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基本是和完全是多了的同学有87人占21.54%,而完全不是和基本不是的人数总共是359人,占74.23%。

从表7可以看出同学们基本是和完全是受偶像影响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分别有52人和10人,这占了11.92%%,而完全不是和基本不是的则占了381,占了最大份额。

从图8可以看出基本是和完全是受偶像影响开始喜欢了解某运动的人数分别是111人和36人,完全不是和基本不是受偶像影响开始喜欢了解某运动的人数分别是165人和139人。

从图9可以看出基本是和完全是受偶像影响形成固定爱好的分别是84人和28人。完全不是和基本不是手偶像影响形成固定爱好的分别是179人和155人

以上四个图表我们可以归纳出:

①如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大学生们可以从更加多的渠道接触体育明星,从而更加了解体育活动的乐趣。但是,大部分的华师学生并没有受到偶像的影响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反而还是对参与体育活动持着一种比较冷漠的态度。大学生里面还是有一半的同学可能一早就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不需要通过别人引导,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至今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只希望能够成功拿到学分便可。据我了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以前还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也许会把全部时间跟精力放在学习,没有放太多的精力去留意体育明星和比赛。如今大学生不仅仅关注奥运会,其他大小比赛都十分关注。我所知的,体育是一项坚持不懈的项目,很多同学对此感到很疲惫,觉得辛苦,平常也得上课也得运动,实在是应暇不接,所以平常看关于运动明星的电视视或者是新闻也很难激起自己的意志,更不用说可以形成固定的爱好了。

②羽毛球界的林丹,游泳界的孙杨和傅园慧等等,这些大都是大学生的偶像,而这些大热的运动当中,有很多也是大学生经常参与的运动,这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对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虽然大部分的同学都还是原样,但是基本上还有20%-40%的同学受偶像的影响热衷于参加体育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全员、全过程参与度未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部分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执行中,单位领导不重视,不能合理配置资源,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工作,全面预算最终结果以财务预算表现,徒有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5. 访谈结果分析

在对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的基础上,筛选出10个受体育明星效应影响的样本,对这10个受体育明星效应影响的样本进行访谈,同时筛选出两名体育科学学院的老师进行访谈,从而达到了解体育明星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目的。

如今网络舆论对运动员成绩的要求显然没有过去那么严苛,更加关注个人的颜值个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对运动员本身来说对其自身的训练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相反,大众不再把焦点聚集在奖牌而是运动员自身的多面性上有助减轻运动员承受的压力,激发训练的积极性,促进比赛成绩,也进一步说明大众对运动员们给予了更多的宽容与体谅,社会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作为客观存在不能忽视。像访谈中提及到关于普通大学生是否会模仿体育明星动作一事以及身边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因为一个或者一些明星慕名而来学习一项运动技能的,如果有,您对此的看法?黄同学:有这种情况,大学生因为某个体育明星而参与某项运动固然是一件好事,促使其锻炼身体。但我认为其弊在于大学生会盲目急于模仿运动明星的动作,但某些特定动作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完成的,而大学生的模仿会造成运动中的损伤。

但体育明星效应对于普及运动项目、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却有着无可争议的正面影响。同样的,不管是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明星还是影视作品中虚构的体育明星对于青少年群体都有着比较积极的引导作用,吸引了他们的热情去学习一项新的运动项目。

现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强身健体,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一个提高和保护,同时在外观上改善体形。大部分学生的重点在休闲体育、学校强制性的体育课,学生锻炼是为了拿更高的学分,对专业性的训练关注的比较少。建议举行体育明星走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例如访谈中冯同学提及的,对于体育明星,您觉得能通过怎样的宣传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冯同学:比如宣传片,体育明星走进校园,街头表演赛等。重点体现在训练时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让大学生更加了解体育明星光鲜背后的故事,能有效的带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大学生走向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有大多数人认为在大学期间带着体育明星的光环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训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学生反映的数目较多。而少数认为在大学期间带着体育明星的光环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训练没有影响。其中,有一位老师两位同学反映这个问题对自己没有影响。大部分人认为带着体育明星的光环影响的更多的是学习和训练,可能会因为体育明星的光环而不能平衡自己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学习和训练的效率。

6. 案例结果分析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受体育明星效应影响程度,科研小组增加了对华南师范大学非体育科学学院和体育科学学院学生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随机抽取进行了一个案例分析。

通过访谈华南师范大学非体科学院(以跆拳道社团部分成员为例)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参与该社团的初衷是兴趣爱好,希望在课余时间能够锻炼身体,同时学习一门技能保护自己,受到某体育明星的影响而加入该社团的受访者微乎其微。访谈结果同时显示,除了跆拳道以外,大学生参与比较多的项目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参与这些体育项目的原因大部分是出于个人爱好,与体育明星的引导联系不太大。但仍然有部分受访者是因自身喜爱一项运动,从而更加关注该项目的体育明星,并且关注该项目比赛的次数有明显增多,受访者表示,在有条件和时间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观看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比赛。与此同时,受访者选择喜爱的体育明星,并以其作为榜样,来引导受访者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予了受访者精神上正面的力量,如不轻易言败、虚心谦逊、勤奋刻苦等。除此之外,部分受访者不仅在形式上喜欢体育明星,并且在内容上会模仿某个体育明星的动作,技术等,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运动技能。

受访者们对于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的看法各抒己见,赞成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赞同是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能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推广体育活动,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背后的艰辛,让人们更加关注竞技体育。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对自身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其中张同学是这么认为的,问:你认为体育明星效应的产生,对大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答: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像很多演艺圈的人,很多都是炒作之类的,空有颜值,缺乏实力。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实力。进入娱乐圈,对于一般人来说本身其精神就值得人们学习。同时他们进入娱乐圈,他们会把在体育圈里的粉丝带到娱乐圈里。如果他们演艺圈也演绎得好的话,这样他们可以实现体育演艺双丰收,并且可以把体育的价值带到娱乐圈里来,可以带来一个价值效应,可以带来一个双重效果。

反对的人群是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固然对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国家培养新生代运动员来说,关注自身的高水平技术更好地发展体育项目更为重要,应衡量好体育圈和娱乐圈之间的利益关系,重心更应当在运动员本行的体育圈内,艰苦奋斗,为国争光.正如李同学的观点,问:现在很多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答:这些是可以参加的,但是不应该把重心放在娱乐圈。因为作为运动员最应该好好训练。

受访者对于体育明星效应的出现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来看,百分之一百的受访者均认为体育明星效应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认为体育明星确实带动了他们的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受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对体育圈的关注明显增多,且把自身更多的生活重心放在了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除此之外,在其课余时间更多的去关注各类体育赛事,对体育这一块也有了更加积极的看法。

通过调查华南师范大学非体育科学学院(以跆拳道社团为例)的案例分析,我们建议学校应适度组织开展向光拓展运动,引导广大师生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引导他们参与跆拳道这项运动的缘由更多是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和出于实用性作考量。虽然体育明星没有在启蒙阶段给予引导,但是在参与这项运动当中时对运动爱好者的激励、鼓励作用起到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在对体育明星更多地参与到娱乐圈的现象这个问题上,受访者们基本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其支持的理由是,作为职业运动员,运动寿命有限,在不影响运动训练的情况下去拓展自身的价值和扩展自身道路的宽度是绝对合理的。基于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一种现象是,国人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不再以金牌和以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绑架运动员的手段,是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对体育事业的一大进步。而在体育明星效应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上,受访者们的回答也相对一致地认为利大于弊。理由是,在推广体育活动和普及全民健身的作用上,有体育明星的效应带动下,难度会减少,曝光率增大,让事情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羽毛球馆、篮球馆等训练场所采访了其他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科学学院的同学。

在采访过程中,一部分同学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的确在某一程度上为体育这一块起到了一个更加好的宣传作用。像体科院的马同学的观点,问:那现在很多体育明星参与综艺节目,走向娱乐圈,那你就觉得这个现象会有什么影响?答:会让大家更加关注这项体育活动吧,比方说他是篮球的,像科比之前去了开讲啦,然后很多不喜欢打球的人可能都会去运动一下啊,听听他的经历。这种转型会让我们的国民更加注重和参与体育。

与此同时,他们希望体育明星还是能将重心主要放在日常训练上,不应因为受娱乐圈的舆论影响而疏忽了日常训练。同时,还有受访者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从运动员本身来讲,是一件能够保障其退役后生活质量的事情,同时也为娱乐圈注入新鲜血液,两者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除此以外.在采访过程中,另外一部分同学普遍认为体育明星转向娱乐圈这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希望体育明星在正值青春年华正好的时间里更关注训练内容,刻苦训练,为国争光。从社会层面来分析,体育明星娱乐化的确是增加了广大观众的趣味性,但是毕竟体育圈和娱乐圈是完完全全两个不同的圈子,体科院的同学希望专业运动员能看清自己所走的道路,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

7. 建议和结论

7.1建议

首先,体育明星应以自身积极向上的形象引领大学生,让大学生学习明星的优点,通过媒体对其比赛竞技的大力宣传,甚至可以进行体育明星进校园等活动,以其亲身经历,言传身教,让大学生能够与明星近距离接触,更加深切体会到其永不放弃的健儿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不仅只有成功的喜悦,还有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将其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当今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大学生们经常进百度搜索,上新浪微博,刷朋友圈。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建议我们华南师范大学的体科学院的学生组织多一点发布有关于介绍健康向上的体育明星平时努力训练或者是比赛的精彩瞬间等推送,为刺激同学们多点参与体育活动。再有,也可以把关于体育明星的成就、事迹、平常训练的瞬间以大板报的形式,贴在楠园和翰园饭堂门口,待同学走去吃饭或者是散步的时候都可以了解,加强增强体魄的观念,营造积极锻炼的美好氛围。学校可以一学期邀请一名体育明星到校举行一个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等讲座,平常大学生们都在学校读书,可能很少接触体育类的讲座,建议学校规定学生们出席,因为就算有这样的讲座也往往会被忽略。而必不可少的则是学校在平日加强有关体育明星效应的教育,将体育明星积极向上的因素推己及人,以其明星形象教导大学生艰苦奋斗,敢于拼搏,使得其能在社会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同时动用学生组织的力量,尤其是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各项活动,以同学最喜爱的明星所从事的项目为基准,进行院系之间的友谊赛等,从而倡导大学生以体育明星为榜样,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自身体质,以更好的风貌迎接更艰难的挑战;另外以各体育明星在比赛过程中奋勇争先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到每个大学生的内心,从根源处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更新和进化,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2 结论

研究所得的结果来看,体育明星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并显著,大学生因为自身身体状况、思想或是课程紧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关注体育明星,导致其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阶段由于受某一喜爱的体育明星影响而投入到一项新的运动项目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与一些运动项目的难度以及大学生缺乏该项目运动基础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技术的锻炼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小的时候培养出对体育的兴趣,为今后提高体育技能、从体育活动中获益甚至更新自己的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大学的体育教育系统也应该反思和更新观念,创造更多的机会,打造更多的平台来推广体育教育,让“健康体育的概念”在学生生活当中占据更多的比例。

体育明星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主要在于精神层面,通过关注体育明星参与的各类赛事,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个人境界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如个人奋斗方面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社会层面的“社会道德”、“文化交流”,,国家层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民族自豪感等,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拥有并加以继承的优良品质,是为我国能够更加繁荣昌盛做好准备。

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学生对待为国出战的运动员们有了更多的人文因素的考,少了不必要的苛刻要求,对于进入娱乐圈的体育明星加以议论更有甚者进行批判,而对于运动员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置若罔闻,只注意到他们的娱乐效应,哈哈一笑带过。引导大学生“动起来”光靠体育明星的影响收效甚微,有同学参与体育锻炼仅仅是在体育课时间,加强锻炼也仅仅是为了应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提及新青年首先需要的是“强身健体”,然后才是其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校应该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大做文章,学院各层也应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少年强则国强”,出台更多有鼓励性的建议和有效措施,将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落到实处,为培养国家栋梁贡献力量。

[1] 许建春. 《中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现象透析及对策研究》[A].江苏,2009.04.

[2]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1.

[3] 郑振友.论《体育之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指导意义[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9):75-76+85.

[4] 马瑞,俞继英.体育明星崇拜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精神认知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5] 陈相光.中国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人文教育价值[J]. 体育学刊. 2006(04).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期刊论文
我国体育学领域高被引学术期刊论文特征分析
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中的互动元话语——语篇构件维度下的人际意义
2018年金融服务法核心期刊论文盘点与分析
构建国际英文期刊论文的中文发布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从“浅谈”“浅议”“浅论”类论文标题看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演变——一位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