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关体育中考的研究综述

2018-02-05 06:55牛健壮牛峥战鹏刘洁于雪梅邵妮娜高妮娜张乘意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考试体育锻炼中考

牛健壮 牛峥 战鹏 刘洁 于雪梅 邵妮娜 高妮娜 张乘意

我国体育中考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试验期(1979-1995年);改革期(1996-2004年);发展期(2005年-至今)。1979年上海市崇明中学最早开始尝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至此,中考体育加试制度正式被纳入今后教育工作当中。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科学深入研究,使得教学更上一层台阶;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走出教室,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在学校中的教学地位提升,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的体育中考研究分析(如表1),共检索出15篇有关体育中考的文献,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学者对体育中考研究不深入,体育中考在我国并没有完全规范,青少年体育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1 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对体育中考研究一览表

1. 体育中考模式研究

我国学者王海波1对江苏省体育中考考试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江苏省中考体育考试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过程+现场模式和现场模式,这两种模式都采用的是指定项目必测和指定项目必测+自选型测试方法。在800/1000米、立定跳远、50米和坐位体前屈四个指标中,男、女学生提高或降低程度均为采用“现场”模式的城市好于采用“过程+现场”模式。

我国学者冯海波2对体育中考分别从考试方法、内容调差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到我国体育中考模式主要采用现场测试和现场测试+过程性评价,这两种模式都采用指定项目必测型、指定项目自选型和指定项目必测+自选型。经对三种测试方法对比分析,指定项目自选型给予学生选择空间最大,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或优势项目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最大。

我国学者强晓祥3对我国十大城市中考体育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思考,文章中提到在2010-2012年,我国体育中考考核评价模式分别为单一评价模式(现场测试)和双重评价模式(过程评价+现场测试),单一评价模式在于客观性和操作性强,考试过程和结果更加透明,缺点在于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激励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双重评价模式可以提高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和养成终生锻炼的意识,但是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成绩都是由各自学校自己评测,在体育中考测试不完善的背景下,其成绩的真实性有待考量,这就背离了设置过程性评价的初衷。

2. 体育中考考试内容研究

我国学者冯海波2对体育中考考试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我国各省市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如表2.

表2 我国各省市体育中考考试内容

我国学者刘海元4统计了除内蒙、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浙江、山东、四川、甘肃、广西等地的其他22个地区体育中考的项目如表3。

表3 全国实施体育中考项目内容

3. 体育中考认识的研究

我国学者王晓春6分析出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对体育中考认识也不同。随着年级的上升,对体育中考认识的比例逐渐提高。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中考必要性的认识,女生不及男生。在锻炼动机方面,近一半的男同学是为了锻炼身体,1/3是出于对运动的感兴趣,近20%的同学是为了升学。女生有50%的锻炼是为了中考升学,可见体育考试制度对女生的体育锻炼客观上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我国学者朱婷婷7在初中中考体育加试探究一文中写到,据调查39.1%的学生认为体育中考能够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34.1%的学生认为体育中考能改变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虽然体育中考对文化课、升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影响更大。

4. 体育中考考试分值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4.1 体育中考考试分值

1999教育部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的总分的5%。要严格体育课的考勤制度,积极试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入体育考试总分,折合分数建议占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的40--60%,具体分值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农村初中体育学科的考试一般在乡、镇范围内组织。

我国学者刘海元5对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中考分值进行详细的统计,如表4.

表4 我国体育中考分值

我国学者朱琳8在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2007年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促使各地重视体育中考,增加了分值权重一边倒的趋势。大庆体育中考总分达到100分,广州市由5%提高到8%。若体育中考总分达到100分或者150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能做到“健康”和“分数”兼得。

4.2 体育中考分值计算方法

我国学者刘海元5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一文中对体育中考成绩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我国体育中考分值计算方法有两种(如表5)。现场考试测评是把初三学年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学分制是把学生初中3学年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三学年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加起来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表5 我国体育中考成绩的计算方法

5. 体育中考政策执行力及对策研究

我国学者黄龑9在中考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一文中详细阐述到,中考体育政策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的需要。要促进中考体育政策运行必须从增强对体育重要性认识、加大体育投资、坚守公平原则等方面做起。

我国学者刘海元5在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一文中,详细的阐述到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结果表明,青少年耐力、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发布《关于做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案;要广泛宜传、全面动员、精心组织,使体育中考真正成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和制度保障。

6. 体育中考公平诉求及对策的研究

我国学者徐烨10对体育中考公平诉求分别从考试制度、考试模式、考试内容、考试过程、考试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体育中考公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元的,一是社会与个人之间存在差异,两者追求的目标不同。二是影响体育中考的变量太多,考试项目多样化、气候环境差异、地域差异、场地器材参差不齐、重智轻体的思维等都成为影响体育中考公平的因素。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应该使体育中考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无限趋近于公平。要完善考试过程性评价机制、科学的设置考试内容、维护考试过程公平、建立体育中考维权机制、设置适当的区分度、对残疾学生进行公平补偿、加强缓考考场监督。

我国学者强晓祥3对我国体育中考加试中中学生服用兴奋剂的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中考体育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考考试中以服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期,若服用兴奋剂势必会对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兴奋剂被国际组织列为违禁药物,我们有必要将反兴奋剂斗争进行到底,匡正体育道德,这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分气,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提高问题,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体育战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识。

7. 结语

7.1 通过检索体育类核心期刊,发现体育中考文献在近20年来只有15篇,这个数字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体育中考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地位,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体育中考的研究不够重视,科研能力不能够积极的响应国家对体育中考政策。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体育中考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只有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体育中考全面实施开展,这样才能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才能少年强则国强。

7.2 我国体育中考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现场测试和过程性评价+现场测试,这两种评价有各自的优点,笔者认为哪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青少年积极体育锻炼,就采取哪一种考试模式,因为体育中考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成绩。

7.3 虽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但是据调查,女生对体育中考的认识没有男生高,对体育锻炼没有男生积极。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战线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宣传体育中考,使学生们转变对体育中考的认识,而不是一味的认为体育中考只是升学的需求。

7.4 从我国实行体育中考政策以来,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体育中考分值。体育中考分值经历了由最初占中考成绩的5%、30分到现在的50分,可以看出国家为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笔者认为,体育中考的总分应提高到100分(技能80分,理论20分),因为体育课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地位应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人才,关乎着我国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还怎么谈国家的发展。笔者认为体育中考总分提高到100分是势在必行的。

7.5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一些列有关体育中考政策,各地方要积极响应,走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加大体育投资。

7.6 体育中考的考试模式、考试内容、考试过程、考试结果中都存在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根源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无限趋近于公平。要完善考试过程性评价机制、科学的设置考试内容、维护考试过程公平、建立体育中考维权机制、设置适当的区分度、对残疾学生进行公平补偿、加强缓考考场监督。

[1] 王海波,陈海波. 不同体育中考考试模式对初中生体能素质影响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10):138-142+158.

[2] 冯海波,杨国庆,平易. 体育中考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08):87-90.

[3] 强晓祥,刘成. 我国十大城市中考体育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06):104-107.

[4] 由文华等.陕西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类型及发展方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5):567-560.

[5] 刘海元. 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8,15,(09):8-14.

[6] 王晓春,郭长禄. 对中考加试体育几个问题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04):74-77.

[7] 朱婷婷,周曙. 初中生中考体育加试探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03):140-143+156.

[8] 朱琳,徐烨,刘礼国.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04):86-89.

[9] 黄龑. 中考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0,(08):87-90.

[10] 徐烨,朱琳. 体育中考的公平诉求及因应之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30-35.

猜你喜欢
体育考试体育锻炼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宜春市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
第一次体育考试
放松一点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