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意识

2018-02-05 16:54金丹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产生原因

金丹

摘 要:中国现代诗歌中存在着大量女性形象,通常表现为两类:爱人形象和母亲形象。本文在描述这两类意象具体表现的同时,还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女性意象;产生原因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可见众多出自男性诗人笔下的作品经常会出现女性形象,或细致描绘以歌颂,或偶尔点缀以烘托氛围。前者曹植,他在《洛神赋》等诗赋中工笔细描地刻画了奇美的女性形象,流露对美好事物的渴慕之情;后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中出现的“新娘”和“母亲”的女性意象,烘托乡愁情愫。可见,“爱人意象”和“母亲意象”是很多诗歌中常见的关于女性意象的表现形式。

1 現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戴望舒《雨巷》中勾勒的理想女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1]在此,诗人化用了《摊破浣溪沙》中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那么,“丁香一样的”女性形象耐人寻味。他的另一首诗歌《村姑》则是首健康明快的田园牧歌。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沉浸在爱情之中的农村少女的质朴形象:“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当她想到在泉边吻她的少年她会心微笑着抿起了她的嘴唇。”[1]这是出自同一诗人之手的两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不过无论是都市少女还是乡间村姑,不论虚写还是实写,都是美的化身,寄托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另一位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常在诗歌中描摹或借用女性形象。他在短诗《沙扬娜拉》中把日本女郎比作一朵美丽的水莲花,是把人比作物,流露出对青年女性的独有情钟。处于浊世之中,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更多地使之成为美丽灵秀的化身和象征。因此,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既可以将诗歌中的女性意象看成一种性别形象,更不妨看成一种理想寄托。

除此之外还有“母亲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2]这里用“母亲”指代温暖的家。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母亲和家令他时常记忆。郭沫若在《地球,我的母亲》中,把地球比作了一位具有宽阔胸怀的慈母:“地球我的母亲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2 现代诗歌女性意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这与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影响有关。先秦《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随着抒情诗歌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愈加推重,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趋于明确。《宋书·谢灵运传论》云:“以情纬文,以文被质。”陆机的《文赋》,便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它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文学主张,彻底冲破了儒家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藩篱,树立起“抒情化、个性化”的艺术旗帜,不仅集前人对诗歌本质的“吟咏情性”理论探索之大成,还对后世再经钟嵘、孔颖达、白居易、叶燮、王夫之诸家而最后形成的“文质并举、感物吟志、情景交融”的观念有一定影响。在所有人类的情感中,爱情和亲情无疑是亘古不变的永恒题材。

其次,还受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经》到宋代的艳情软词,这条线索清晰有序。《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的诗作。如《关雎》、《月出》、《伯兮》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与《诗经》并称为中国诗歌两大创作风格源头的楚辞中,也是如此,如“被薜荔兮带女萝”的“山鬼”,“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的“湘夫人”等等。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更有对“巫山神女”的思慕。此后再如汉乐府中一些清新活泼的诗歌《陌上桑》、《西洲曲》、《莫愁乐》等,不胜枚举。至于“母亲意象”的诗歌在数量上稍微少了一些,较著名的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这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中,“母亲”的社会地位很低,是在“夫”与“子”之下的。而且,“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奉献性特征使之容易被忽视在文学作品之外。不过“母亲”的形象在现代诗歌中却获得了诗人们的青睐。

第三,从创作主体的心理层面探讨。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根据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而分析提升得来的。其要点是“对母亲的性欲和随之而来的对父亲的愤恨”[3]。如果我们用俄狄浦斯情结去解释男性诗人笔下的“母亲意象”,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诗人们如醉如痴地歌颂母亲、母爱之时,在他们所歌颂的对象身上,也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向往。

与“俄狄浦斯情结”相比,有关“爱人意象”的解释可能更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属于爱情范畴的两性吸引不仅构成了潜意识系统的主要原材料,而且也在意识系统中占较大比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两性关系探讨得更加深入和合理。弗洛伊德说:“性的欲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它同他的肉体一起诞生,引导着肉体机体和心理中不间断的生命。这个生命有时很微弱,但永远不会熄灭。”[3]在我国,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中国古代圣贤对于人生比较形而下的看法。对异性的渴求是人类的本性,虽可能被暂时压抑但却不能被扼杀。所以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双重推动力下,不论是在言论行为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现。尤其是诗歌创作,由于在抒情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爱人意象”被认为是抒情表意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 钱谷融,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张寄波.乡愁抒情诗选[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47.

[3] MM巴赫金,BH沃洛申诺夫.弗洛伊德主义评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
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治措施研究
韩语教师焦虑感产生原因分析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汉代美术中的云气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