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8-02-05 22:09段加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精神科风险评估

段加艳

【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120例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3%),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58.3%),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风险评估,能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险评估;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精神科所接诊的患者较为特殊,其认知功能较差,情绪极不稳定,治疗依从性差,极易出现各类不良事件[1]。因此在该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评估非常有必要,本文就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具体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120例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0岁,平均(42.8±3.9)岁;疾病类型:抑郁症13例,神经症6例,躁狂症11例,精神分裂症24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3.6)岁;疾病类型:抑郁症14例,神经症7例,躁狂症9例,精神分裂症23例,其他7例。采用SPSS19.0对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处理,发现P>0.05,提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评估,具体如下:①评估标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其他科室成员为组员,对患者使用护理部统一修订的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自杀/自伤风险评估、擅自离院(出走)风险评估、噎食/窒息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六个風险评估表,依据评估项目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分,可将评分结果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依据三级风险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认真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②实施方法。以风险评估表为标准实施风险评估,在患者入院后为其进行风险评估表的评定,由责任护士进行风险评估。将高风险患者作为重点管理对象,护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将其活动范围置于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必要时安置在观察室内,进行全面的监管,并掌握其心理动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中、低风险的患者需加强防范,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及精神状态,如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需实行二次风险评估,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伤人、毁物、外逃、跌倒、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的例数和总发生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依据K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具体分优、良、差三类,优: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10分以上;良: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值小于10分;差: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减少值为10分以上。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水平为95%,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且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可见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81.7%)较对照组(58.3%)更高,且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各类精神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有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其人际关系、社交等多方面,影响其心理健康。精神科患者极易发生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不良事件,导致医院面临的风险加大,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风险评估意义重大[2]。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引导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把握工作重点,提升护理安全质量[3]。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风险评估,能有效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发生率仅为5.0%,较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18.3%)更低,患者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两组患者上述对比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孙瑞莲的研究结果[4]。护理风险评估的开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评估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区别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控制,提升护理安全质量[5]。

由上可见,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陈选莉, 王琴. 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12):1911-1912.

陈艳红.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9(9):124-125.

崔红.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9(19):124-125.

孙瑞莲.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5):80-82.

崔静怡, 李菲菲, 王晨,等. 风险评估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7):818-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管理精神科风险评估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