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8-02-05 18:25蔡冠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

蔡冠虎

【摘 要】目的: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未发生再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而出现再出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量、内镜下活动性出血量、休克与否等差别。结果:在血尿素氮浓度、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小板数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内镜下活动出血、休克人数方面,对照组患者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出血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出血量、血小板数量、内镜下活动性出血及休克数量有关,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再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而消化内镜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但从现阶段的临床效果来看,总体效果尚不理想,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再出血率高达20%以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采用本院收治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討,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58例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7.8±3.1)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胃镜进行检查,124例患者中包括活动性渗血61例、动脉喷血患者34例、血管渗漏患者29例。同时,将脑出血意外、呼吸衰竭、肝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排除。这124例患者中,发生再出血的患者共56例,将其称为观察组;而剩余68例患者没有发生再出血问题,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在内镜环境下,用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冲洗处理,利用圈套器去除血痂,充分将出血点暴露出来,然后在内镜下进行套扎止血或药物止血处理,确定出血点后,推进止血夹,保证止血处理的效果。对于溃疡部位,用浓度为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进行注射,每处注射1~2毫升;血管残端部位应该用浓度为1%的硬化剂进行注射处理。经过消化内镜治疗后,观察五分钟,确保没有出现再出血后停止手术。经过消化内镜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禁食,并给予抑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测。若没有发生再出血问题,24小时后则可以进行进食流质食物,48小时后可以进食半流质半固质食物。根据患者血红蛋白、黑便、红细胞压积、胃管抽出液等检查作为判断再出血的依据。若出现再出血问题,需要进行再次的胃镜检查,并进行止血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没有发生再出血的有68例,占54.84%,发生再出血的患者例数为56,占45.16%。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1.24±36.15)ml、(245.34±89.65)ml,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浓度分别为(10.2±6.4)mmol/l、(18.7±4.2)mmol/l,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02.3±10.2)g/l、(79.4±6.9)g/l,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4.2±35.6)*109/l、(101.5±40.6)*109/l,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休克例数为1,所占比例为1.5%;观察组发生休克的例数为7例,所占比例为12.5%,观察组患者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的例数为8例,所占比例为11.8%,观察组发生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为16,所占比例为28.6%,观察组患者发生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几个方面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临床疾病,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内镜技术在现代化科技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步,并广泛运用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提升了止血效果,对改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采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仍然高达20%以上。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还需要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文献因素的研究,并进行有效的预测,提出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这对于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并积极的采用有效的手术方式处理,避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文研究中发现,选取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共有56例出现再出血症状,本组将其称为观察组,而其余未发生再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等方式,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及血尿素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内镜下活动性出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氮浓度、休克比例等,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中必须详细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并配合手术治疗方式,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endprint

参考文献:

苟玉林.消化内镜治疗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24(8):21-22.

李增奎.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J].大家健康旬刊.2015,17(2):65-66.

于凤阳,徐伟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探析[J].现代妇女.2015,32(8):102-103.

PS Wook,YW Song,TD Hyun,AB Moo,SH Kang. The AIMS65 Score Is a Useful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rgent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AI...[J]. Clinical Endoscopy, 2015, 48(6):522-527.

KJ Lin,CR De,LA García Rodríguez. Low-dose aspirin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rimary versus secondary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 population-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 Outcomes, 2014, 7(1):70-72.

夏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J].今日健康.2014,19(2):61-62.

吳梅.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16(3):126-127.

M Terasaki,S Tanaka,K Shigita,N Asayama,S Nishiyama.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colorectal neoplas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 2014, 29(7):877-8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