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与探索
——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2018-02-06 12:41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萧山枫桥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浙江 杭州 311200)

“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55年的发展,其精神实质依然是“强化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目的是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着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做强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以下简称“萧山分局”)近年来的警务实践,就创新发展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谈点拙见,以供借鉴。

一、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背景

(一)拥江发展的战略需求。当前,杭州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机遇期,提出城市国际化和拥江发展蓝图,城市中心从西湖大步迈向钱塘江。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城区国际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区面积已从2009年的120平方公里增至目前的287平方公里。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萧山经济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城市建设也向都市化迈进。在这样的大转变中,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十分符合现阶段的需求。

(二)大智移云的时代需求。自1999年智能时代被首次提出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场科技革命正在显著改变我们的生活。为紧紧抓住智能时代机遇,浙江省公安厅提出“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警务战略,警务工作正向更可知、更可测、更可控的方向发展;同样,社会治理也可以变得更可预知、预警、预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就需要符合大智移云(即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时代需求。

(三)人民满意的现实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效应对人民满意的现实需求,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安机关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推动公安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二、萧山公安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

(一)基本思路。萧山分局坚持遵循“充分确立大基础的概念和内涵,充分借力党委政府行为,充分压实社会各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组织功能,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的“五个充分”的基本思路,在切实履行公安机关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基层基础工作为根本,以基层首创为动力,发挥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二)总体框架。坚持“公安出思路,政府做靠山,部门负责任,社会来共治,群众多参与”的理念,围绕小区、校园、医院、公寓、工地等社会治理单元,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依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建设“平安细胞”单位,打通“细胞”间的壁垒,发挥各级力量的“输血”功能,确保社会治安机体的健康,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善治生态,探索专业化、智慧化、社会化、法治化“四化一体”的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全国最“智安城区”。

(三)方法路径。

1.以“智慧小区”为载体,试点“盆景”。当前,萧山正处在城市大规模拆迁安置阶段,大量原先的“城中村”被高层安置房所取代,大批常住人口的户籍性质从农民变为居民,但其生活习惯却无法迅速转变,导致很多安置房小区成了城市发展的洼地,违法犯罪、安全隐患的孳生地,如不加以解决,很可能成为新型“城中村”。为此,2017年7月,萧山分局选择辖区内情况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闻堰街道相墅花园安置小区为试点单元,以智慧化为引领,以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为主要内容,强势推进有6个村(社区)集中安置、实有人口超过5000人的相墅花园“智安小区”规范化建设。

2.以“智慧系列”为载体,打造“风景”。在智慧小区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萧山分局全面深入分析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管理痛点、难点,围绕校园、医院、工地等区域,在“智安小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先后选定开发区信息港小学、新街初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元世纪广场工地,进一步打造“智慧系列”项目,探索了智慧化手段在多领域的实践。

3.以全区智慧化建设三年规划为载体,构建“盛景”。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区委区政府将智慧小区、智慧校园两个项目列为全区推广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三年规划,确保在2020年前实现全区范围智慧小区和智慧校园全覆盖。同时,“智慧系列”的其他项目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陆续在全区推广。

三、萧山公安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

(一)专业化组织,压实社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专业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四个平台”,主动拥抱“平安建设”,组织推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1.发挥公安机关组织功能。强化牵头推动作用,依托区反恐办、消安办、道交办、禁毒办、监控办等主阵地,根据治安形势变化和社会治理需求,第一时间主动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先后推动开展“扫楼行动”“交治合一”“奋战200天·全力保平安”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等专项工作,占领工作高地,抓牢工作主动权。明确派出所功能定位,拥抱区“四个平台”建设,落实“五统一”标准以建好46个警务工作室,落实“七个一”标准以建好59个警务联络点,构建“1+3N”四级社区警务网络,实现105个公安网络与1597个综治网格“两网融合”,确保“四个平台”有效落地。

2.履行公安机关监督职能。深入贯彻《反恐怖主义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严格压实社会各界主体责任。2018年1-8月,萧山分局对寄递、网吧、旅馆等行业开出反恐罚单41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水电油气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开出罚单47张,对存在无证上岗、疏于管理等突出问题且拒不整改的保安使用单位开出罚单113张,对工程车交通肇事死亡事故和火灾事故实行“一案三查”,对事故直接责任人、相关企业法人及政府部门责任人开展调查,累计刑拘交通肇事货运企业法人7名,刑拘火灾事故监管责任人5名。

3.激发公安机关创新活力。一是深度开展警企合作。成立由民警和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余名专家组成的萧山分局研发建设中心,成功研发集“云啸核查”“云啸指挥”“云啸人像”等高智能公安应用于一体的“云啸平台”APP。上线7个月来,通过大数据实时在线计算和智能推荐核查预警信息,有效核查率达85%,抓获逃犯69名,抓获法院临控对象111名,一线核查民警工作强度降低33%。二是深入推进“星火行动”。通过年初组织上报派出所“星火计划”,年末举办创新大会开展擂台比拼,2017年成功挖掘出智慧小区、“物联会”等一大批基层好办法金点子,通过进一步总结提炼,于2018年在全区推广,实现星火燎原之势。三是积极开展“金牌警务室”星级评定。每年年末对工作突出、方法创新、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民警和警务室予以表彰和升星级,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警务室予以降星级。2017年评出瓜沥大园、城厢施关木等8个优秀警务室,并颁发“三星级金牌警务室”牌匾,激发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

(二)智慧化引领,提升科学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提速增效作用,着眼智慧亚运目标,着力智慧典型建设,引领各项社会治理工作换道发力,打造社会治理“智治”新生态。

1.打造智慧民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在闻堰街道相墅花园安置小区建成全省首个“8+N”智慧小区,搭建由智慧消防、智慧租房、智慧物业、智能门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慧社区8个系统和N个拓展项目构成的智慧管理体系,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小区总警情同比下降33%,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0%,未发生1起火灾事故。萧山公安的建设经验得到中新社、《人民日报》《平安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并入选央视“枫桥经验”政论片,累计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团118批次。萧山区委区政府还召开现场会在全区推广智慧小区建设经验。二是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港小学研发启用“育蓝盾”校园安防综合管控平台,整合校园内部所有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入侵报警等4大类技防设施,上线运行访客核查、智慧巡更、智能防撞、校园欺凌识别、重点人员跟踪比对、入侵踩踏预警等多项“黑科技”功能,着力提升校园防范管控和应急处置水平。萧山区委区政府召开现场会在全区推广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三是积极推动“智安星火”建设。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试点打造智慧医院样板,门诊数据全部接入,人脸识别、医闹预警等8项智慧功能全部上线。在开元广场工地试点打造智慧工地样板,工地拥有十大智慧能力,为“智安亚运村建设”提供实践探索。在萧山青年E族单身公寓打造智慧公寓样板,集“互联网+旅馆式”总台、门禁系统等智慧功能于一体,提升智慧安防能力。通过试点样板建设,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实现打造“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

2.打造智慧平安。一是推进“智慧反恐”建设。自主研发敏感物资信息化管控APP,明确16类敏感物资管控和12大行业实名制管理部门职责,推动区委区政府于2018年8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广,实现“实名全覆盖、销售全掌控、流向全检测、管控全到位”的目标。二是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研发建设“智慧消防”安全管理平台,远程接入223家高层建筑消控室监控、185家消防水源系统,新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61处、智能充电口1580个,安装无线智能烟感报警器1965个、电气火灾智能监测系统48套,推动100个微型消防站改造升级,实现布点区域第一时间发现火灾警情、第一时间精准灭火救援。

3.打造智慧服务。一是着眼群众安全顺畅出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萧山分局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立由民警和80余名技术专家组成的“交通小脑”专班开展“数据治堵”,实现全域事件动态感知、信号实时在线优化、重点车辆精准管控、特种车辆协同优先“四大功能”,在不改变基础设施条件下,平均车速提升15%;在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前提下,120等特种车辆到达时间最高缩短50%。萧山“智慧交通”建设入选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图片展。二是着眼群众便利办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党湾镇建立浙江省首个“四合一”窗口,在临浦交警中队建成全省首个“乡镇车管所”,在杭州市率先实现户籍“全区通办”,实现“跑最近就能办,跑一处就能办,跑到哪都能办,不用跑就能办,开心来满意办”,切实让群众有获得感。

(三)社会化支撑,推动群众参与自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1.推动社会矛盾联调。开展百名律师、百名老书记老村长、百名“两代表一委员”促百村和谐调解服务的“四百工程”活动,落实保障经费200万元,创新深化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在萧山拘留所创新实践“1234”矛盾纠纷联调法,充实1名心理咨询师、11名援助律师和数十名志愿者,常态化派驻2名在职法官,先后与区法院建立院所对接工作机制,与部分镇街建立镇街对接工作机制,与信访、司法、妇联等部门建立矛盾化解协作机制,成功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702起,化解稳控非访、群体性事件、涉警等引发的案(事)件(拘留案件11起33人),配合法院执行案件679起,协助执行标的5.3亿元人民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相关工作情况得到新华社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入选《公安内参》,被公安部监管局以简报形式刊发。

2.推动社会主动治理。创新“物联会”模式,针对萧山钱江世纪城快速成长型的城市形态,建立钱江世纪城“物业单位联席会”,串联辖区42家物业单位,成立常设机构,配备7名理事会成员,构建“物业单位自我管理、物联会综合自治、公安常态监督”多元管理机制,实行“一月一主题”工作模式。整合建成一支700余名的保安队伍,组织开展消防除患、“扫楼行动”、保安互巡、矛盾化解、反诈宣传等社会自治工作,有效破解由原有村居(社区)委员会自治向遍地楼宇无组织管理过渡的现实问题。萧山分局会同萧山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召开现场会,全区推广“物联会”建设经验。

3.推动社会广泛参与。一是创新设立“治安联防岗”。在全区农村偏僻处、重点企业单位门岗设立1000个治安联防岗,统一标识门头,配备标准装备,规范勤务运作。根据治安防控形势需要,落实3500余名社会力量亮灯值守、联动联防,构建全区治安防线。二是创新公安“蓝公益”组织。招募全区23个知名公益组织及社会团体,组建6500余名志愿者队伍。2018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开展警民共巡、平安宣传、志愿服务等平安公益活动750余次。三是创新公安宣传载体。“萧山公安”微信公众号影响力长期位居全国区县级公安微信排行前三,搭载“市民举报”平台发动群众发现举报线索,发布文字视频信息以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组织全区文艺爱好者,编创1台以“莲花落”、方言小品等传统艺术形式为内容的交通安全宣传节目在全区各地巡演,得到广大基层群众一致好评。创新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萧山安防体验中心,每年可组织10万人次参与体验互动。

(四)法治化保障,实现治理规范高效。充分发挥政策文件在社会治理中的纲领指导作用,认真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标准要求,确保基层基础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1.制定规范文件。坚持党建引领,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研究出台区“两办”文件,推动全区各镇街达成思想共识,为推进工作提供保障支撑。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制订《全区推进安置(住宅)小区智慧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至2020年,全区77个已建成和在建安置小区以及老旧小区100%实现智慧改造提升,且所有新建安置小区同步推进智慧化建设。在智慧校园方面,制订《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推进全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区现场会中明确,三年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智慧化建设。在智慧消防方面,推动区委区政府将其列入2018年十大民事实事项目,制订《关于推进萧山区“智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萧山区“智慧消防”安全管理经费以奖代补方案》等,确保智慧消防建设稳步推进。

2.制定技术标准。认真研究省市标准要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先后制订《萧山智慧安防校园(智安校园)规范化建设要求(试行)》《萧山区提升改造微型消防中心站建设标准》《萧山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停放点建设方案》等配套文件,切实为推进工作提供标准参照。特别是《住宅小区智慧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得到浙江省公安厅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在“雪亮工程”建设中,制定实施《萧山区视频监控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萧山区视频监控资源互联共享管理规定》《萧山区视频监控前端及平台建设管理标准》、《联网监控运维管理规范》《视频监控运维考评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推进视频监控建设、布局、共享、运维、应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现已接入高清视频监控2万路,新建人脸识别系统500个,接入MAC特征采集设备2500套,成功构建了浙江省首张集多维感知数据融合的“全息感知网”。

3.制定民间章程。发挥社会自治组织主观能动性,推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公安监管指导工作,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提供工作依据。在相墅花园智慧小区建设中,制订自治组织章程,构建“1+7”(一家亲)自治组织,成立小区管理自治委员会,下设民间调解服务队、物业服务监督队、平安家园巡逻队、全科网格监督队、三治整合评议队、文明引导宣传队及邻里便民服务队,推动自治工作发挥实效。在“物联会”建设中,动员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先后制定《“物联会”章程》《“物联会”自治管理制度》《“物联会”考核办法》等规章,确定会徽,选举理事会长、秘书长等常设人员,全面构建规范化的运作体系,保障“物联会”有序运作。

四、全面打造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思考

萧山分局在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需要不断再深化、再创新、再实践,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顺应人民群众需求。下一阶段,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1.推动“枫桥经验”从化解矛盾纠纷走向全面解决各类问题。“枫桥经验”最初形成时,是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当前,我们虽然在解决社会治理的问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范围还是略显狭窄。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发展态势,有效发现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更加全面地运用“枫桥经验”解决问题。

2.推动“枫桥经验”从城市治理走向都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把“浙江精神”概括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并要求浙江成为全国标杆。萧山作为浙江经济的标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社会治理水平也应向标杆迈进。当前,我们探索的虽然是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但离标杆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全面打造都市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3.推动“枫桥经验”从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发展。通过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我们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的道路。既然我们能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同样也可以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广泛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

1.公安机关要用好智慧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充分享受到科技生产力给公安工作带来的变革,但是,警务智慧化只是一种手段,如果没有具体的载体,智慧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注重智慧手段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发挥智慧手段的最大效能。

2.社会治理要用好智慧手段。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五大要素构成,而智慧治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方法,需要融入到社会治理体系的五大要素中。只有在完善社会治理五大要素的基础上,全面融入智慧化管理的元素,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3.智慧城市建设要用好智慧手段。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目前,我们在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要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绝不是简单地把交通、消防、医院等每个城市功能智慧化,而是要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让各功能之间智慧化地协调配合,从而才能让城市这个有机体真正智慧起来。

(三)进一步解放职能。

1.解放一线警力。在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智慧化、社会化、法治化等手段正在显著解放一线民警,原先需要民警个体手工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利用系统自动采集、录入,原先需要民警自主分析、研判的信息,现在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分析、推送,民警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甄别即可。这就大大提高了一线民警的工作效率。

2.解放公安职能。一直以来,老百姓喜欢什么事都找公安解决,如东西被偷找公安,打架纠纷找公安,拖欠工资找公安,宅基地纠纷找公安,公安机关如同超人般的存在。这不仅让公安机关疲于奔波,不少时候还让公安机关吃力不讨好。在探索都市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压实了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公安机关更多地履行标准制定、监督检查、处罚打击等工作,让公安机关“刀把子”作用用到“刀刃”上。

3.解放政府职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现代意义的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即政府行政权力的有限性和规范性。在有限性方面,政府应当将更多的职责义务压实到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身上,让他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责。在规范性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当在法律框架下,正确行使行政权力,有效解决当前存在较多的行政法规、规章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萧山枫桥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枫桥夜泊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萧山日报》:多元发展助推报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