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

2018-02-06 15:0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知识分子

宋 俭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概念与内涵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探讨无党派知识分子问题,首先需要厘清无党派知识分子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范畴,这是两个概念相近但内涵不同的范畴。

按照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2015年《条例》)的规定,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在统一战线工作话语中,“党外”一词是相对作为统一战线工作主体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既包括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知识分子,也包括参加了某个民主党派而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中的知识分子成员也属于党外知识分子的范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将民主党派成员归入了党外知识分子的范围。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对象,既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身份上,具有双重或多重统战属性。同样的,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也多具有双重或多重统战属性。①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及身份属性较复杂,如民主党派成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其政治身份既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党外知识分子,同时,还可能具有少数民族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等多重统战身份。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一般都具有双重或多重统战属性。由此可见,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和内涵具有复杂性。总体来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党外知识分子包括两部分人,一是具有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的知识分子;二是不具备任何党派身份的知识分子,即无党派知识分子。

无党派知识分子是指既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参加任何民主党派组织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目前对于知识分子的范畴还缺乏清晰而准确的界定。一般来说,是指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以创造、积累、阐发、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脑力劳动者,被认为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文化的创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①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6年4月30日,第2版。。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脑力劳动者都被划入到知识分子的范围,按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凡党政机关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干部,无论其具有多高的学历,都不归入知识分子的范围。这种认定也存在歧义,按照2015年《条例》的规定,党外知识分子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党外干部的,这样,干部人事制度和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在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定上便出现了双重标准。笔者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身份而不是政治身份,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知识分子就其政治身份而言,当然区别于一般知识分子,而就其个体的社会身份而言,则应与一般知识分子无异。同理,党外知识分子也是政治身份,区别于一般知识分子,而其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亦与一般知识分子无异。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分类和归属上,应区别政治标准和社会标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符合一般知识分子条件的干部,无论是党内干部还是党外干部,应适用同一标准。目前,我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约1.2亿多人,其中具有中共党员政治身份的知识分子约3400万人,占25%左右;非中共知识分子约9000万人,占75%左右。在非中共知识分子中,民主党派成员约110余万人,占比不到2%,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约8900万人,占98%以上。所以,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是人数最多的群体。但是,必须要指出,并非全部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都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直接对象,人数庞大的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群体由三部分人构成:第一部分人是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望或通过学习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望的知识分子,其主体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学生,这部分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对象,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第二部分人是已经具有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和尚未具备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但已进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视野的知识分子,作为无党派人士或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这部分人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第三部分人是既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也没有加入民主党派的意愿,并未进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视野的知识分子,即通常所说的非党群众,这部分人是变动的,可能向第一或第二部分人流动,主要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主要社会基础。这部分人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密切关注的群体。本文所探讨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主要是第二部分人,即具有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和虽未具备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但已进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视野的知识分子,作为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也包括第三部分人。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其政治身份和民主党派成员是相同的。200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00年《意见》)规定无党派人士的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代表性,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具有无党无派身份。指出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与民主党派相同,即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其成员以知识界党外专家学者为主,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含社会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同时提出,随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实现,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还应当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华侨中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015年出台的《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无党派人士的内涵,指出:“无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44页。只有符合这四个条件并进入各级统战部门无党派人士名单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才可称为无党派人士。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意见》和2015年《条例》均将“有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列为无党派人士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揭示了无党派人士区别于一般无党派知识分子的重要特点。而探讨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政治参与问题,主要是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问题。

二、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表现出若干新的特点。

第一,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员构成更具复杂性。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社会基础的广泛性必然导致这一群体成员构成的复杂性。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成员分类的复杂性。参照2015年《条例》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分类,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实际上,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更加复杂,如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通常也称为体制内党外知识分子,又具体分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及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四大类。每一大类无党派知识分子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以具有高级职称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例,可细分为高等学校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科研院所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国有企业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传统新闻出版行业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中小学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等。每一类别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无党派知识分子,通常也称为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其分类更加复杂,一般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分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四大类,每一大类无党派知识分子的构成同样非常复杂,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通常是指受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有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专门知识的人员,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实际上,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有差异性,同为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差异性。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又分为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专业机构从业人员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又分为新媒体企业出资人、新媒体经营管理人员,新媒体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依托新媒体从事知识和信息传播并具有相当社会影响的人员。二是群体成员分层、分群日趋复杂化。群体分类日益细化、复杂化是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的突出特点。虽然我们把无党派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群体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也不是一个利益诉求一致的整体,而是由于职业的区别、收入的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差异等而形成的不同的群体和分层,因此,这种分群和分层并不与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分类必然呈正相关关系,影响其分层、分群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并呈日趋复杂的态势。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更加复杂多样,对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统战工作需要注意其分类、分层、分群的复杂多样性,要针对不同特点分类施策。

第二,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思想动态愈发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一是在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其价值观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而需要注意的是,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价值观的多样化与其复杂的分类、分层、分群并不呈现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二是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利益诉求相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多样化,除经济利益诉求外,还包括专业(职业)发展诉求、自我实现诉求、政治参与诉求、生存环境诉求、社会认可诉求等,并且更加注重精神的需求。同时,还表现出群体内利益诉求的差异性,不仅不同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使同一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亦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诉求的日益多样化是当前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突出特点。三是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政治观念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例如,由于个体诉求得不到满足、工作环境不如意、对公共政策变化不理解、出现某个突发的公共性事件、受境外媒体宣传影响等因素,一些人往往因此而可能出现与党和政府的疏离倾向。由于影响无党派知识分子思想观念变动的因素日趋复杂,很难说哪一方面的因素对其思想观念的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给准确把握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动态增加了难度。

总体来说,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其实,用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这类抽象的词汇来概括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亦是有局限的,因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于变动社会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其特点也是变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无党派知识分子的这一特点,不仅要注重分类、分层、分群的具体分析,而且要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的来考察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注意把握“统”与“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在准确把握无党派知识分子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群体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切合统战工作对象特点的、有效的分众统战工作机制。

三、新时代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无党派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主要是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而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必然影响到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特点,因此,探讨新时代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问题,必须把握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所联系群众的不固定性和表达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通常说无党派人士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是从整体上就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而言。但实际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并不是以整体而是以个体来实现的,每个无党派人士一般都不固定地联系和代表某一特定群体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众,同样地,也不会有哪一个领域或哪一群体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众会认为某个无党派人士是自己的政治代表,这正是由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决定的。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是无党派知识分子,但显然我们并不能仅仅把无党派人士当作是整个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代表,因为无党派知识分子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而且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无党派人士不仅不能够从整体上代表无党派知识分子,也不能够单独代表或联系某一特定领域或群体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没有固定的联系的群众是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容易引起人们对其代表性的质疑。必须指出,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仍然是具有代表性的,只是其代表性不同于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必须要“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而无党派人士则因为其没有固定的“所联系群众”,一般不是根据“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来表达利益诉求,而是看其提出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也就是说,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其利益诉求的代表性,当他的主张反映某个群体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时,便代表着这个群体的利益诉求,而当他的主张反映另一个群体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时,便代表着另一个群体的利益诉求。由于无党派人士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没有统一的章程和纲领,无党派人士之间亦没有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因此,不同的无党派人士所提出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必然有差异性,同一个无党派人士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主张或者在同一时期提出的不同主张可能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如在各级人民政协中,作为一个独立界别的无党派人士固然可以以界别名义提出建议案,但必须是在无党派人士界别达到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提出,而无党派人士界别没有组织化的共识形成机制,需要由政协组织或统战部门来协调,这种共识只能是临时性的。至于无党派人士个人提出的提案则必然会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就带来了无党派人士的主张所反映的利益诉求和所代表的群众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这是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代表性不同于各民主党派的突出特点。而随着新时代作为无党派社会基础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与分层日益复杂、多样、多变,这一特点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二,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过程的非组织化。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其在统一战线领域如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制度框架下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活动,而不是指其在本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活动。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具有不同于民主党派的特点,表现为非组织化的制度性参与。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成员,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是有制度性渠道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作用,强调“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应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自身优势,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675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05年《意见》)就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规定了十种以上的制度性政治参与渠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15年《意见》)强调,“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关部门要为无党派人士参加协商做好联络服务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94页。。2015年《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制度性渠道:一是参加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并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及其他方面的协商;二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三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监督;四是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对外交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国内考察调研及重要外事活动;六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③参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三章第十二、十三、十四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544-546页。从相关规定来看,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安排,无党派人士与各民主党派是相同的,“无党派人士可以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544页。。但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的过程与民主党派有较大不同,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过程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系统为依托,是高度组织化的,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的过程没有组织渠道为依托。同时,无党派人士又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彼此间没有经常性的联系机制,所以,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活动,一般是以个体的形式而主要不是以有组织的形式来开展的,其制度性政治参与是非组织化的。这是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又一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无党派人士要具备较一般民主党派成员更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新时代更好发挥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的几个“着力点”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其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新时代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积极作用,除了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战略部署,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为无党派人士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履行职能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特点,着重抓好三个着力点。

第一,把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作为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从无党派人士及其发挥作用的特点来看,选拔无党派人士固然要看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有没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无党派人士是政治身份,不是荣誉称号,是对其政治参与愿望和能力的要求,而不是对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表彰。评价无党派人士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作出了怎样杰出的贡献,而是要看其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方面有没有发挥作用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是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共同要求,但对于无党派人士更加重要,这是由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非组织化制度性参与的特点所决定的。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活动一般以个体的形式开展,不仅需要无党派人士的自觉和主动,还需要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无党派人士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是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的。新时代提高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素质,主要可从两个环节着力:一方面,在考察、选拔环节,更加注意考察对象是否具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要把具有较强政治参与意识同时又具备较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作为选拔无党派人士的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无党派人士的物色和选拔可更多关注新媒体从业人员群体,特别是其中的所谓网络“意见领袖”群体。①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意见领袖对一般受众的影响越来越来大,往往能左右互联网的议题。这个群体的主体是无党派知识分子,据《2017微博意见领袖变化趋势与影响力报告》,媒体人、高校教师、法律界人士、经济界人士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这个群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有较广泛的受众基础,在受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和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二是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开阔的视野,且思想敏锐,富于创新精神;三是关注时政,关注社会现实,热心公益和社会事务;四是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这些特点与无党派人士的条件有相近之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专门谈到了这个“能量不可小觑”的群体,并要求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选拔这个群体中符合条件的代表人士,有利于强化执政党在这部分无党派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密切无党派人士与群众的联系进而提升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培养、培训的环节,要更加注重对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前,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包括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在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培养、培训中,更加重视其思想理论、政治素质、统一战线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其政治参与能力,特别是政治参与专门知识的培养、培训则相对薄弱,这也是导致当前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新时代要更好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第二,更加重视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是统一战线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培养、培训党外人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之所以特别强调要更加重视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主要是基于新时代无党派人士的构成及其社会基础的新变化、新情况。随着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交接和代际更替,新一代无党派人士虽说从总体上传承了老一辈无党派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为民主而奋斗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作为无党派人士主要社会基础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趋势。而这一群体成员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思想动态的多变性、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必然会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认同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使得对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尤为重要。2000年《意见》明确要求,无党派人士“应当遵循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005年《意见》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遵循的重要政治准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673页。这些政治准则是无党派人士“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的。新时代对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的重点,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重大政治原则的认同;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同;四是对无党派人士优良传统的认同。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在方法上要注意分类施策,在准确把握无党派人士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群体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引导;同时,要把政治引导和思想引导结合起来,引导无党派人士在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认同无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认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的实效性。

第三,更加注重安排后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和效能,关键在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2000年《意见》明确要求,“有计划地增加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数量”。2005年《意见》则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作出具体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和各地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最新统计,目前进入中央统战部的无党派重点人物库的无党派代表人士有1300余人,进入省级统战部无党派重点人物库的无党派代表人士有11000多人,并有近500人担任了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还有16位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了副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但必须指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对于无党派人士重选拔安排、轻作用发挥的问题一直存在。还必须要指出,由于各地各级统战部门对无党派人士的物色、选拔、安排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作出的贡献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主要不是根据其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又更注重对其思想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知识的学习培训,而较少政治参与能力的专门培训。这就使得安排后的无党派人士无论是在各级人大、政协,还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履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因为参政议政能力不强而影响到作用发挥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这是影响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在新时代,要更好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改变这种重选拔安排、轻作用发挥的状况。对于无党派人士来说,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安排只是无党派人士履职的起点,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是在安排之后,安排不是荣誉和待遇,而是责任和担当,无党派人士的职责是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对于统一战线工作部门来说,必须改变将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物色、选拔和安排上的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对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无党派人士安排后的工作,更加注重对无党派人士在履职过程中的引导、帮助和保障,注重选拔安排与发挥作用二者并重,使两方面同时着力,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无党派人士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成员,参与了这一制度的创造、坚持和发展,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党派人士依然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更好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必须全面提升其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知识分子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新时代上海高校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